什麽才是上海人?
文章來源: 悟空孫2022-02-10 19:07:21

一部愛情神話,讓上海和上海人又成了話題。可大家忽略了一個問題:什麽才是上海人?

上海人,大概是全中國最難定義的一群人。其它任何地方的人,隻要你祖輩,父輩生於斯,長於斯,就可以稱為此地人,北京人,廣東人,東北人,四川人……。可上海人,特別是以上海為傲的人,有幾個祖輩是土生土長的上海本地人?

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如果美國是一個世界大熔爐,上海則是中國,至少是江浙一帶的大熔爐。一般而言,上海人的組成有如下幾種:

  1. 上海本地人,即上海崇明,川沙,南匯,嘉定等郊縣居民,他們是上海的原著民,但是他們基本都在邊緣地區,也被驕傲的上海人歸入“鄉下寧”之列。他們的方言,恐怕很多上海市區的人都聽不懂。上海本地人早就被邊緣化了。
  2. 周邊一帶的移民,以浙江(寧波),蘇錫常一帶和蘇北人較多,他們中,蘇北人一般從事底層勞動,揚州的三把刀(剃頭刀,切菜刀和修腳刀)在上海大放奇彩。寧波人大都做生意(包玉剛)或開裁縫鋪,孫中山的第一件中山裝便是出自紅幫裁縫之手。北京的紅都服裝也是從上海整體搬遷過去的。寧波人的後裔,基本上是當今上海人的中堅力量。
  3. 自清末,就有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海龜”落戶上海,他們給上海這座半殖民城市帶來了更加強勁的“西風”,讓上海成為中國最為開放,最接近西方文明的城市。也是從他們開始,上海誕生了數不清的“中國第一”(第一個電報局,第一個電廠,第一個自來水廠,第一艘遠洋輪,第一家銀行,第一所師範學堂……),這些人都是各行各業的精英,他們和那些在洋行做事的本地人(老克拉)引領著中國走入現代化,他們同時也是海派文化的開創者和守衛者。

說上海人,不能不說上海女人。其實,普通的上海女人,和其它地區差別並不太大,小市民氣,斤斤計較婆婆媽媽哪兒都有。上海女人之所以被其它女人詬病,我覺得是女人間特有的妒忌心作祟。不同階層,不同背景的女人自然有她們特別的魅力也有她們或遭人愛或遭人嫌的秉性,但真正能展現出傳統海派女人風貌的,不妨看看張愛玲,或王安憶,或戴厚英或程乃珊。她們的為人處世,以及她們的作品都有鮮明的海派風味。

至於男人的荷爾蒙,上海自然有其特色。不錯,上海男人是有不少下班拎著一條帶魚回家做飯,然後給老婆洗內褲的,但是也別忽略了另一群上海男人。這兩天看奧運,就說說運動員吧。在中國體育隻有乒乓球一枝獨秀的年代,上海可是乒乓球運動員的搖籃,撐起來中國乒乓球的半邊天。從上海走出來近20位世界冠軍:徐寅生,李富榮,張燮林,施之浩,王勵勤……。三大球,江嘉良,姚明,範誌毅,至今沒有人能超過他們吧?田徑:朱建華,劉翔,都是各自領域的開創性人物。

再往大了觀察,別的地方出大軍閥,張作霖,吳佩孚,上海出大流氓,黃金榮,杜月笙。軍閥靠槍杆子,而在十裏洋場上混成混世魔王,除了凶猛的手段,腦子不靈光是萬萬做不到的。當然,北方男人看著不錯,薑文夠爺兒們,但是,如果居家過日子,我相信大多數的女同胞還是會選擇胡歌。

回到愛情神話,我也不明白為啥那麽多人吹捧它,當然,在當今國產電影粗製濫造的時代,這個電影還可以看看,但是絕對算不得上乘之作,無論是時間跨度還是空間的涵蓋上,這部戲與上海人的生活特別是精神世界沒有什麽特別的聯係,最多上海人聽到鄉音覺得親切而已。如果《霸王別姬》,《活著》打9-10分,愛情神話最多也就5-6分。不過,馬伊俐的確是比較典型的上海女人,演藝圈裏,白楊,秦怡,言慧珠,上官雲珠,陳衝,鄔君梅,潘虹……都是上海女人的代表。

值得一看的滬語電影有老片子股瘋(潘虹),還有電視劇孽債。非常期待胡歌的《繁花》,就小說而言,這才是真正的海派文學,當然,對海派文化不了解的人是不會感興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