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蘭公投與台灣問題
文章來源: 悟空孫2014-09-23 11:55:14
 

蘇格蘭公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特別是中國人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台灣。但是,我認為台灣和蘇格蘭根本沒有可比性。
蘇格蘭最終還是留在了大不列顛,於是乎不少評論高呼民主的勝利,英國的偉大。其實,這都是馬後炮。要知道,此次獨、統之差並不十分明顯,部分地區獨立票甚至超過了統一票(Dundee Glasgow)。在結果揭曉之前,誰都捏著一把汗,英國首相卡梅倫更是哽咽地哀求蘇格蘭留下。試想,如果這次獨派勝利了,有誰還能聲稱這是英國民主的勝利呢?如果公投能解決一個國家的民族問題,那麽今年早些時候的克裏米亞脫離烏克蘭的公投是不是也是俄羅斯民主的勝利呢?
蘇格蘭公投之後,有不少言論涉及台灣,認為中國也應該采用這種方式解決台海爭端。然而,發出此等言論的人完全沒有認識到台灣問題與蘇格蘭問題本質的區別,這二者完全沒有可比性。
首先,蘇格蘭與英國的分裂是民族和種族的隔閡,蘇格蘭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三百多年的恩恩怨怨不是一日之寒,加之兩個民族之間天主教和新教的麵和心不和更加深了矛盾。
其次,一百多年前,那個日不落的帝國誰不向往?如今的英國乃至整個歐洲都在走下坡路,蘇格蘭在地理和資源上的優勢讓那裏人的獨立思潮越來越膨脹。但是,去,還是留,除了公投就沒有第二條路可走了嗎?
再看台灣,海峽兩岸,同宗同族,留著同樣熱血的一族兄弟哪有什麽根本的矛盾。台海今天的隔閡沒有任何自然的原因,完全是幾十年前兩個政治團體人為的操縱,是政治和意識形態造成的曆史問題。所幸的是,解決曆史問題比種族問題相對容易一些。
如果說,10多年前大陸經濟落後,台灣人不願意自已的利益受損而不願統一還情有可原,李登輝曾揚言等大陸人均GDP超過1000美元再談統一。可如今台灣還有政客用經濟理由拒絕統一嗎?其實兩岸政體的差異,也不是統一真正的障礙,普通老百姓並不關心民主還是專製,況且大陸現階段的專製和毛時代的專製早就不是同一個概念了,人們關心更多的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目前在大陸的數百萬計的台商就充分說明了問題。就製度而言,眼下大陸的製度在很大程度上更有利於台灣商人賺錢。
統一,對於兩岸人民來說都是福祉,所以統一的阻力是兩岸政府人為造成的,不是人民真心所希望的。台灣的問題是統一,不是獨立。
因為,從理論上講,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一個擁有獨立的國號,獨立的憲法,獨立的軍隊,獨立的司法,獨立的貨幣和金融體係的行政體係難道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嗎?台灣還用得著獨立嗎?
台灣的現狀,是兩個政權誰都不願意放棄權利,以兩岸人民的福祉為重,所以就綁架民意,將台灣與大陸的隔閡越弄越大。雖然如果實行公投,台灣人大多數很可能讚同獨立,但這絕不符合大多數台灣人的根本利益,更不符合中華民族長遠的利益。說到底,台灣獨立不就是要一個“名分”嗎?不就是政客們棋盤上的一顆棋子嗎?
當然,用武力來威脅阻止台灣的“獨立”也不是一個合理可行的做法,武力威脅隻能讓獨派越走越遠,人心越走越遠。如果說大陸政府不敢讓台灣人就獨立公投,其實台灣政府也未必敢讓台灣同胞就統一與否來一次公投。
回到蘇格蘭的公投,這一事件對於中國來說,可參照的應該是中國的新疆和西藏問題。但是,新疆和西藏問題決不能簡單地用這兩個地區的公投來解決,要公投也應該學加拿大對於魁北克所製定的清晰法案(The Clarity Act),一個地區的獨立與否,絕不隻是那個地區超過50%的人投票就可以通過那樣簡單。
新疆和西藏問題,既是民族問題,又是政治曆史問題,還是一個國際問題,其來龍去脈錯綜複雜,解決這一難題,考驗的不僅僅當政者的智慧,更是一個民族的智慧和勇氣。然而,我們幾千年來的大一統文化,讓我們很難理解英國人的一些做法,如果說此次蘇格蘭公投有什麽可以借鑒的話,倒是有兩個現象值得思考:英國女王為何自始至終保持中立?蘇格蘭為何承諾即使獨立也尊英國女王為國家元首?
還是那句話,一個民族的價值觀決定了那個民族的文化傳統,文化又決定了製度。製度上的變革沒有文化上相應的革新是不可能實現的。有了文化上的支持,蘇格蘭不管是獨立與否,都不會導致戰爭這樣嚴重的災難,但這事放到中國就難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