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向倫理的挑戰
文章來源: 悟空孫2014-02-07 10:00:47



最近心裏確實不太寧靜。

連續幾天,世界各大媒體都在報道本地的一條新聞:腦死亡孕婦靠儀器續命 等待腹中健康胎兒降。本地以為懷孕的年輕婦女突然腦死亡,而其腹中的胎兒依然活著。於是醫生們決定用儀器和藥物維持孕婦的生命,待胎兒34周時剖腹產取出胎兒,同時撤下用於維持孕婦生命的儀器。

這真是一個殘酷的現實。一個現代科學帶給人類的道德與倫理挑戰。

如果倒退100年,碰到這樣的情況,孕婦死亡,胎兒也在母親腹中一同入土。家人悲痛一兩天也就過去了。今天的情況則複雜了許多。

這兩天,胎兒的父親一直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一方麵,祈禱兒子平安降臨,一方麵,不忍心看著心愛的妻子沒有任何生氣地躺在ICU的病房裏,尤其是想到兒子出世的那一刻,也就是妻子離世的瞬間。這種殘酷的情景時時刻刻在折磨著他。

我想,現代醫學倫理要求醫生盡一切努力讓胎兒出生,但是這一定對孩子好嗎?這樣出生的嬰兒是否健康,尤其是剛出生就失去母親,這對於孩子今後的心理上的健康是否該納入醫學倫理的考慮範圍?

當然,這一決定對這位單親父親今後生活有什麽影響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科學的發展,對人類影響最大的就在醫學之上。過去說“生死在天”,現在醫學不但能左右生(克隆、人工授精)還能操縱死亡(延長或終止生命),然而人類的倫理似乎還沒有做好應對。

目前,有的國家已經安樂死和醫生協助死亡(assisted suicide)合法化,但是在大多數的國家這還是一個禁區。加拿大有幾位身患絕症的病人已將要求實施安樂死的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結果如何,我們隻能拭目以待。

科學在解決了人類的一個個難題的同時,又拋給人類一個個困惑:發展經濟帶來環境破壞,讓食物豐盛,又難以避免各種激素、化肥和食品添加劑;人類希望長壽甚至永生,但又承擔不起人口的爆炸,資源的匱乏,更別提克隆、轉基因這些無法預料其後果的技術。

人類麵臨的最大挑戰在於自身,是生還是死,永遠是一個問題。但是我認為,人別和自然規律過不去,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是人類自救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