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林雜感(二)
文章來源: 悟空孫2013-04-26 11:06:50

茶·友
 
中國文人大都離不開煙和茶,林語堂也不例外。
林語堂是漳州人,深受閩南功夫茶的熏陶,因此林先生在喝茶上也是下了功夫的。他常常一邊抽煙喝茶,一邊寫作,他的文字既是煙熏出來的,也是茶泡出來的。
喝功夫茶十分講究,必須遵守嚴格的步驟。第一泡的茶水是不能喝 的,必須倒掉。在看茶道表演的時候我十分不理解為什麽要這樣做,而林先生在《茶喝交友》一文中是這樣解釋的:
“嚴格地說起來,茶在第二泡時最為妙。第一泡譬如一個十二三歲的幼女,第二泡為年齡恰當的十六歲的女郎,而第三泡則是少婦了。照理論上說起來,鑒賞家認第三泡的茶為不可複飲,但實際上,享受這個“少婦”的人仍很多。”
對於我等粗人來說,實在不懂這樣的講究,隻一把茶葉抓了,扔在杯中,沸水衝泡,稍涼之後便如喝啤酒般咕咚咕咚大口灌下,一泡再泡,哪還分得清什麽“幼女”、“二八女郎”、 “少婦”乃至八十老嬤呢?
這老少通吃的“重口味”,林先生大概要痛斥為不成體統了吧?
品茶不僅講究步驟,環境也不可馬虎。林先生說的精辟:“茶須靜品,而酒則須熱鬧。飲茶之時而有兒童在旁哭鬧,或粗蠢婦人在旁大聲說話,或自命通人者在旁高談國事,即十分敗興,正如在雨天或陰天去采茶一般的糟糕。”
如此看來咱這喧鬧的茶軒著實不宜品茶,不如改名“鹹亨酒店”罷了。
酒友越多越好,喝茶的友伴卻不可多,“因為飲茶以客少為貴。客眾則喧,喧則雅趣乏矣。獨啜曰幽,二客曰勝,三四曰趣,五六曰泛,七八曰施。”獨自飲酒是澆愁,獨自品茶則是情趣。
還是林先生說的好:“隻要有一隻茶壺,中國人到哪兒都是快樂的”,“捧著一把茶壺,中國人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質的精髓。”
快哉,林語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