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種論”?咋了?
文章來源: 悟空孫2012-03-28 11:42:15




談到中國社會的弊病的根源,總有兩種理論在較量——製度和文化。

不錯,由於製度直接作用於社會和人群,製度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可是如果我們刨根問底的話,製度是怎樣形成的?我堅信,文化是製度之母。

那文化又從何而來呢?依我淺見,文化的起源與人類的種族和生存環境有關。

不得了啦!這是人種論!希特勒的論調啊,打倒悟空孫!

謝謝你指出這是所謂“人種論”,可希望你能說明一下為什麽。而所謂“人種論”又錯在哪裏?言論自由,言無不盡,請先讓我把話說完。

PBS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電視頻道,常常播放一些科普性的電視節目。今晚9點(2012/3/28)在係列節目NOVA裏將講述:“Cracking Your Genetic Code”,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一看。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對於遺傳基因的了解越來越深入,就目前掌握的事實看,遺傳基因決定了一類人的身高、體態、膚色、外貌和體能等等外在特征,甚至某些疾病,特別是遺傳性疾病如唐氏綜合症以及某類癌症都可以在基因上找到根源。而基因的不同決定了人種的不同。

無疑,科技是一把雙刃劍,基因科學的發展同時也帶來了倫理和道德上的挑戰,如果有朝一日科學家把成千上萬個基因序列與人類的生理、心理和性格特征一一對應的話,那麽這將會給人類自身帶來什麽後果呢?這又對於目前日益嚴重的各類歧視、種族爭鬥和文化衝突造成什麽影響呢?

那人類是不是應該立刻停止對基因的研究?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基因研究的本身是一門科學,如何對待科學的成果是倫理道德問題,這不應該影響科技本身的發展。好比核能研究導致了核武器,但是和平利用核能也為人類帶來了福利。或許,人類根本不應該掌握科學,但是事實是,人類麵對科學,是無力阻止其向前發展的——除非全人類一起退回孔夫子時代。

基因科學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不同人種具備不同的身體特征和行為能力,最為明顯的是在競技體育上,某些人種就一定比其它人種具備絕對的優勢,比如短跑和籃球就是黑人的天下。有人說林書豪的出現徹底顛覆了人種論,這完全是美好的感性思維,既沒有生物學的佐證,更沒有統計學的支持。大家知道,在統計學上,小於5%的概率就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小概率事件(P<0.05)。NBA有多少選手,白人選手占多少?且不說區區幾個姚明和林書豪了。

對於這樣明顯的事實,我們是無法否認的,那麽對於另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我們是否願意麵對呢?

前一陣看到有人討論人種和智商,據說有結論說黃種人平均智商106,白種人100,黑種人80。不少國人興奮啊!並舉出一個個事實作為證據。

其實,用現有的智力量表來檢驗這個結論並不難,問題是這樣做的實際意義和造成的後果都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所以這似乎是學界的一個“禁區”。如果事實證明,黃種人的智商並不行,不但不及白人和猶太人,甚至不及黑人呢?我們有勇氣接受這個事實嗎?我們會把智力測驗也列入和“人種論”,“出生論”一樣的異端邪說嗎?

科學,就是科學,我們不但要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更要具備一定的科學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對事實的尊重和探索並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知道,物種(動物、植物)是有差異的,而物種是可以改良的。改變物種的生存環境和雜交可以提高物種的品質。那麽人種的差異如果存在,是不是也可以通過提高人類的生存質量,提高教育程度,鼓勵民族間的融合,倡導多元文化,提倡民族間的通婚等等,人種得以改良呢?

相反,蒙住自己的眼睛,聽到“人種”就揮舞大棒一頓猛打,那是無濟於事的。當然,像希特勒那樣,借人種差別為理由將猶太人斬盡殺絕也是罪該萬死的。

如果希特勒認為亞利安人是最優秀的民族,那麽鼓勵亞利安人和猶太人通婚,實行民族融合的政策,那希特勒也許就是曆史上一個名垂千古的偉人了。

中國的問題究竟在哪兒?是不是先不要揮舞“人種論”的大棒,而是認真審視一下華夏民族究竟有什麽缺憾,找到問題,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不是比總在讓曆史輪回中無奈歎息的要好?

許多提倡民主自由的人士為劉曉波抱不平,可他們又不敢麵對劉曉波的“人種論”——“我絕不認為中國的落伍是幾個昏君造成的,而是每個人造成的,因為製度是人創造的,中國的所有悲劇,都是中國人自編自導自演和自我欣賞的,這可能與人種有關。

我欣賞劉曉波的勇敢和執著,我希望和劉曉波一起探討中國所有悲劇的根源,做一個結束悲劇挑戰者,而不是繼續自編自導自我欣賞這一出出悲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