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傳統文化
文章來源: 悟空孫2010-04-20 10:41:04


把地震和傳統文化扯在一塊,好像有些牽強,可是如果你看了下麵這條新聞後,這樣的聯想也就不奇怪了。

胡錦濤在玉樹孤兒學校題字的黑板將被送進博物館

4 月 18 日,胡錦濤總書記到玉樹孤兒學校看望學校師生時,在教室的黑板上題寫了“新校園,會有的!新家園,會有的!”昨天,記者從校方獲悉,該塊黑板已被校方珍藏起來,並將在今天運送到西寧博物館永久保存。

4 月 18 日下午,當總書記離開後,許多現場的工作人員,以及學校的師生,紛紛站到黑板前拍照留念。為了維持秩序,不打擾孩子們上課,學校將教室封閉,隻是下課後短時間對外開放。

昨天,學生們上課後,這塊黑板被更換了下來。玉樹孤兒學校校長尼瑪仁增說,黑板已經被包裹保存,並派專人進行了看護。今天,這塊黑板將被運往西寧博物館,永久保存起來。

上午 10 時全校師生上課前,約 3 米的可活動黑板被校方秘密收藏起來,校長尼瑪仁增稱,不便對外透露黑板存放的具體位置。

尼瑪仁增告訴記者,這樣做是為了讓更多的孩子能夠看到黨和國家的關懷,讓孩子們永遠記住這場災難,讓孩子們在災難中學會珍惜,更看到希望。



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麽每次天災之後都要體現一下“黨和國家的關懷”?胡總寫過的黑板,決不是有什麽書法價值,內容更是老生常談,“秘密收藏”、“永久保存”不就是典型的“臣民”們對“皇上”的一顆忠心嗎?

過去的王公貴族賞賜給仆人一個物件,幾兩碎銀,那仆人定是要磕頭如搗蒜的。普通人做夢都不敢想象從皇上那裏得到什麽,隻有象李鴻章這樣的部長級人物才會得到一件黃馬褂,可是他老人家被日本小糞青開槍打傷,血染黃馬褂,那個心疼儼然超過了槍傷。

如今 40 歲以上的人對毛主席送給工人的芒果一定記憶猶新。毛主席送的芒果誰敢吃?那是要用蠟封起來,特製一個玻璃罩罩好,永久保存瞻仰的(這裏我又有了一種聯想……)。

英明的君主啊,你給的不是芒果,不是幾個粉筆字,用當年的新聞報道語言說,那“是關懷,是教育,是鞭策,是力量!”

當年為了瞻仰芒果,多少工廠停工,多少馬路堵塞,今天在抗震的關口,為了一塊黑板,又是封閉教室,專人看護,秘密收藏……

中國似乎還是進步了,畢竟皇上親臨抗震第一線了,可是中國人的內心真的進步了嗎?

法國學者阿蘭·佩雷菲特 60 代曾對中國大陸作了一次考察,他後來描述道:這個社會同鴉片戰爭時期十分相似,簡直可以說每個中國人的基因裏都帶有乾隆帝國時的遺傳基因。

是的,這種臣民忠君文化已深入每個的內心,直到今天。

我們因該提倡民主嗎?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可是在一個沒有公民的社會,誰來行使民主? 是看到了黨的關懷的尼瑪仁增校長還是不給政府添亂的倪萍?

封建的文化意識不清除,忠君的傳統不反思,中國的現代化還很遙遠。

  

對了,毛主席的芒果後來如何了呢?據記載,汪東興把芒果分給北京各廠的工人代表,工人們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歡迎芒果儀式,然後把芒果用蠟封起來保存,以便傳給後世子孫。芒果被供奉在大廳的一個壇上,工人們排隊一一前往鞠躬致敬。可惜工人們不知道該在蠟封前將芒果消毒,所以沒幾天後芒果就開始腐爛。革委會將蠟弄掉,剝皮,然後用一大鍋水煮芒果肉,再舉行一個儀式,工人們排成一隊,每人都喝了一口芒果煮過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