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是準繩還是鞭子?---------再談8毛事件
文章來源: 悟空孫2008-03-07 23:08:12


沒想到本人的兩篇隨感讓自己成了眾矢之的。我寫文章,不是要想改變他人的觀點,更不想引起爭吵,隻是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和網友們交流,順便清理自己的思路,並從網友的意見中反省自己。

 


看了大家的回帖,感覺自己有的地方沒有表達清楚,也有點網友沒有完全理解我的本意,造成誤解,故此有必要進一步說明一下。


我是不是無中生有地把“道德”話題拿出來嚇人?


什麽是道德?定義起來比較困難。簡單地說,維持和製約個人行為和社會的秩序一靠法律,二靠道德準則。隻要不屬於法律範疇的,應當歸屬於道德範疇。所以,就8毛事件看,8毛和她丈夫的絕大多數言行都沒有觸及法律,那麽對於她的譴責就自然屬於道德範疇。這一點應當明確了。


對於一個人的過失和錯誤,是不是可以批評?當然可以!但是許多網友的留言已經遠遠超出了理性的批評範疇。這絕不是我個人的意見,許多頭腦清醒的網友已經呼籲過了。我十分讚同一位網友的留言:“看了樓下如此之多對小8毛的嚴厲譴責,感覺是在對她進行一場轟轟烈烈的‘網絡暴力’。小8毛畢竟也是年近花甲的人了,請在網絡空間給她一點尊重。”


我不是說8毛沒有過錯,更不是在為8毛辯護,而是在理性地思考關於道德和如何維護道德的問題。


首先,一個人的言行有沒有違反道德準則,不是僅僅看表麵的現象能夠判斷的。8毛的丈夫要立遺囑,就一定是“狡猾,陰險”?8毛沒有帶兒子出國就一定是“自私”,心甘情願做洋老公的“奴才”?


有人無聊地認為我和8毛有什麽私情而帶著情感為她辯護。在此我沒有必要也沒有義務解釋,隻是說到個人情感,我坦白告訴大家,我母親在我23個月大的時候也把我留給外祖父而去了外地工作。但是,至今我也絕對沒有因此而絲毫覺得母親在這件事上有什麽不妥。一個人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場合選擇一個最適合他(她)的決定,總有一定的道理,或許是某種被迫,某種迷茫,某種無奈……


困難時期,一家隻有一口糧食,把糧食全留給孩子,自己餓死的母親是偉大的。同樣,把一口糧食做成稀飯,和孩子一起吃,從而能照顧孩子,大家一起活下來的母親也是稱職的母親。


即使對於道德上過失的個人,道德“高尚”的人們如何去譴責?


文革時期,寡婦和他人有染,甚至有婦(夫)之夫(婦)與人通奸,就掛上一副破鞋,遊街示眾,以致當事人家破人亡,置於死地而後快。這難道就是維護正義,維護公共道德?


拿出“名人”孫中山、魯迅說事,也不是我崇尚名人,更不是用名人的言行來為某些行為“正名”。舉這兩個例子,完全是因為這是大家熟知的事實。我想說的是,我們不能就因此下結論說孫和魯是“自私、下流”,恐怕也不能說宋和許婚姻中的地位不平等,她們“吃虧了”,成了“奴才”。即使有人這樣認為,從而對他們譴責咒罵,鼓勵宋慶齡和許廣平去和她們的丈夫“爭取平等地位”,意義何在呢?

 


每一個人都有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道路,在這一過程中,當然要維護公眾的利益不損害他人,但同時也應該保持自己內心的美好與快樂的感受。


長期受中國社會製度影響的道德觀念是一種01的價值取向——非好即壞,而不是理性客觀地想想是不是對所涉及的各方最有利,最合理。外嫁帶孩子同住就一定對孩子最好?終身守寡和兒子相依為命對母子的身心健康是不是最佳選擇?不帶孩子出國就一定是缺乏母愛?雖然我不會和自己年幼的孩子分開,但我也理解身邊的朋友處於種種原因將年幼的孩子留在或送回國內。


8毛能坦誠地向網友們敞開心扉的確是難能可貴的。我們應該做的是提供積極的建議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價值判斷。許多網友的建議都很好。請允許我抄錄北方憨哥的留言:


18毛姐把自己和丈夫的家事拿來和大家敘說,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可見8毛姐對網友和網絡的信賴,想8毛姐已經視網絡社會為一個親情的社會;


2,中國語言博大精深,許多事情很難用有限的文字表述清楚,也許有很多是詞不達意,意不對思的,比如我們常說的“怎麽跟你說才能說清楚呢”;


3,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個失敗的婚姻都有難解的痛,8毛姐曾經的失敗的婚姻怕是也不例外,但是在以往8毛姐文字的感覺裏,8毛姐是個通情達理有愛心之人;


4,離異家庭的孩子是無辜的,但是離異後孩子的命運並不一定完全單一掌握在父親或者母親手裏;至於跟誰過,怎麽過,怎麽對孩子最好,兩人的意見是否一致、孩子的願望如何等,是個複雜的問題;


5,通常我們主張愛屋及烏,但是一個離異的女人找到了新的愛情,意味著她接受了他,並不意味著孩子也接受他,也不意味著他會接受她的孩子,即便接受了,也很難談到愛,常言道繼母繼父難做人就是講得這個道理。那麽在哪一種有親情的環境下生活或者說如何對孩子的生長有利,每個個案都有不同的情況,不能以一個母親再婚離開孩子簡單地作為譴責母親的理由;


6,愛情是一個高尚的、深奧的、複雜的問題,曆史上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人們為了愛,往往會不顧一切,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我們或許也有過激情的愛情經曆。當一個女人陷入愛情的時候,她是深情的、忘乎所以的,不計較個人得失的,那個讓他愛的人,幾乎成了她的全部,這個女人是可敬的,又是可憐的;


7,在我們的華人社會裏,或許有許多離異家庭、單親孩子的故事,在我們的身邊也屢見不鮮,但是我們或許會感到不痛不癢,緣何8毛姐的誠意谘詢會得到這麽大的關注和反響,不得不說這裏麵有跨國婚姻的問題,我們對跨國婚姻,的確還存在一些偏見。


8,願我們的網友之間,多一些誠意,多一些關心,多一些幫助,多一些理解,多一些信任,至少不要惡語中傷,或者低級趣味地設想。願我們的網絡,充滿愛和關懷,麵對一個59歲的外嫁女人,哪怕某一點她或許是錯的,我們也應該給與的是幫助,而不應該是憤怒和批判,更不要說她可能是對的或者情有可原的了。況且,人的一生,無論男人和女人,婚姻和愛情和家庭的對與錯,並不是由一個人來決定的。


 


說一句題外的話,道德準則不是一塵不變的。道德,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轉移也會“與時俱進”。在中國,“三從四德”的舊道德早已被扔進了曆史的垃圾堆。在北美,你殺死一條狗,既不道德,更不合法。但是在韓國,甚至中國又有什麽大不了呢?或許在印度人看來,美國人吃牛肉才不道德,該下地獄呢!


所以,道德作為準繩其高低寬鬆是可以調節的,如果拿道德做皮鞭就隻能打人了。


從眾多的留言看,許多網友都是70後的新生代。8毛的好多經曆我都沒有,現在30歲左右的人又怎麽會理解呢?


還是摘錄一句其他網友的留言作為結束:

“支持小8毛,你們那一代的人真的很不容易。支持你,祝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