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色彩(2)
文章來源: 老土他炕上的2006-11-20 16:20:26



這半生讀過好文無數,可幾乎沒記住什麽。讓我終身難忘的倒是大學英文課的一篇泛讀短文。那是一位美國中年婦女寫給報社的一篇懷念丈夫的信。
大意如下:“我和丈夫的婚姻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經過短暫的熱戀之後,不過就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麵對麵的搭伴過日子.我們時常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吵來吵去,已經習以為常,有時真感覺這日子簡直糟透了。一天早晨上班前,我們又例行公事地爭吵一番,兩個人都說了很多不該說的話,他很生氣地走了。。。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那天,他死於車禍。。。
我今天想跟大家說的隻有一句話: If you will never see your beloved again, what were  the last words you said to him?”
一個追悔莫及的妻子敬上

親情
父親的追悼會上,我引用了這段話,是送給母親,送給我自己,也是送給所有朋友的。因為那天我才真正明白了其中的內涵。
從我懂事兒起,就知道母親恨父親,我也恨,因為他做了“對不起”我們的事情――參軍前,他在四川老家結過婚,有兩個兒子。他沒有告訴過任何人,因為他是家裏的獨苗,很小就被老奶奶逼迫成婚。60年代末,因為母親要求入黨,組織上派人去父親老家外調,竟查出了這個問題。母親選擇了離婚,可沒有得到批準,她毅然決然去了內蒙古昭烏達盟大草原,在廣闊的天地裏尋找自我。

我被寄養在山東的兩個姨姥家裏,在那裏我度過了最美好的童年時光,感受到世上最珍貴的親情,也接受了最嚴格的三從四德傳統教育。兩個姨姥是姨老爺的一妻一妾,解放初期,姨老爺就憤然過世了。。。
大姨姥果斷地上繳了所有財產,保住了一家老小和半個大院。從此日子過得倒也太平。那幾年的時光令人回味,後來再也沒見過如此和諧的生活。大姨姥是個非常善良的女人,她終日忙碌,操持家務;小姨姥是我記憶中最漂亮最有涵養的女人,她每天都在不停地繡花貼補家用,還負責教我琴棋書畫;他們一共有五個兒子,(我的五個表舅)每天下班回來,都要分別向兩個姨姥請安,然後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飯,每逢節假日,幾個多才多藝的舅舅都會帶我出去玩,那時候我不知道什麽是吵架,憤怒,以致於以後很長一段時間裏我不能忍受任何嗬斥,哪怕是別人包括父母對我大聲說話,我都會哭個不停…

再回到父母身邊的時候,我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母親常常提醒我,她的歸來完全是為了我,這讓我感覺她過得不幸福都是我造成的。不管父親怎樣待我好,我都自覺地站在母親一邊。
父親的戰友們娶得媳婦都成了家庭婦女,趙大大娶了文工團最漂亮的方阿姨,也為他生了6個孩子,他在老家也有過媳婦。
隻有父親娶了個大學生。
母親的事業心極強,我常常由大院兒的阿姨們照看,我印象中的好女人就跟這些阿姨一樣,認命---伺候男人,生兒育女。。。這個根也紮的很深,盡管曾一度反叛過,但這種腐朽思想似乎難以根除。

婚姻中需要的是服從和製度,難道不是嗎?當然在現今的婚姻裏,經濟地位決定“政治地位”,服從的不見得是女人了。但我始終認同古禮所說:“男正位乎外;女正位乎內”男女真正平等,是各盡天賦的特長,並非男盡女職,或女奪男權。

婚姻的實質就是一種親情,生了兒,育了女就有了血緣關係。多麽刻骨銘心,驚心動魄的愛情,如果不能進入婚姻轉化為親情,出路何在?(不結婚而同居終生,難道不還是發展到親情嗎?隻不過是沒有一種製度束縛而已)結束一個婚姻遠比結束一段愛情要痛苦的多,其原因就在於,結束一個婚姻等於要失去骨肉親情,可血緣關係又如何能了斷?而結束一段愛情失去的隻是精神上的自由和放縱。

合葬

姑姑從四川老家來了,準備把父親的骨灰帶回四川安葬。父親生前多次要帶我回老家看看,為了母親,我拒絕了。母親無法原諒父親,到後來組織上分給家裏兩套房子,他們成了“鄰居”,我們無數次勸過父母離婚,都是徒勞。父親病重的的日子裏,母親一直陪伴他。。。

我沒跟母親商量就同意了姑姑的請求,在我的潛意識裏,母親也許得到了一種解脫,那麽多年的恩恩怨怨終於走到了盡頭。
那天晚上我回到家裏,把這件事告訴了她,讓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母親竟然失聲痛哭起來,“你們懂什麽?!這一輩子我最終沒和你父親離婚,我是知道他對我好!誰也不許動你父親,把他留在這兒,我死了以後,把我們倆合葬。”我很茫然。。。

我答應了姑姑,幾年後一定回四川當老師,因為父親當年是老家最有學問的人,在學堂裏教書。。。

從那天起,我的生活充滿了紅色,灰色幾乎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