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 (ZT姐姐的一篇文章)
文章來源: 妙齋食坊2006-09-24 22:09:17
 
妙齋注: 
我有一個讓我驕傲的姐姐,  她的愛心常常感動著家裏的每一個人. 四年前回國時,我發現姐姐的愛心遠比我想象的大.和姐姐聊天時,她告訴我她在資助一個希望工程的兒童,當時已曆時三年.姐姐告訴我,如果有必要,她會資助到她大學畢業.姐姐為人處世非常低調,凡是能給自身帶來光環的事,比如學業上的成就,工作上的升遷,以及助人為樂的事,從不在人前眩耀.若不是我回國和她有單獨促膝談心的機會,這件事她也不會告訴我.我當時很震撼和感動.說實話,拿出的錢的數目對很多人來說都負擔的起,難得是這份願意,主動,和默默的愛心.尤其震撼我的是,姐姐的工作和生活也有千頭萬緒的忙碌,但她並沒有把這個成為阻礙她幫助別人的借口.我看到了姐姐那顆平凡寶貴的心.四年後的今天,姐姐寫了下麵這篇文章.看後,我感動依舊.遂轉貼在此.  

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      
      
BY 妙齋姐姐

    
   心中躊躇半天,猶豫是否寫下這篇文章,但是前幾天看了一篇網友的文章後,深受啟發。這篇文章用大量的圖片和文字揭示了現實生活中甚至就在我們周圍的弱勢群體的生活狀態,文章呼籲大家從自我中走出來,多給弱勢群體一些關注和幫助,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我原本的想法。本來以為,是否幫助別人隻是自己的事情,無須讓別人知道,但是如果能在自己幫助別人的同時,也影響周圍的人共同關注,可能會更有意義吧。這種想法的改變促使我寫下這篇文章。

    大約七年前的一天,我揣著800元錢來到希望工程辦公室(那時遠不象現在這樣方便,輕點鼠標就可以在網上實現自己的愛心),兩個七、八歲的女孩成為我捐助的對象。400元錢就可以幫助一個失學兒童完成小學學業,這是我以前未曾想過的。這或許隻是時髦女郎包裏一瓶化妝品,或者是公款消費的飯桌上一道佳肴,也可能是當今哈日、哈韓少年們腳上一雙名牌,但是在這裏,它卻是可能改變一個人命運的五年的學費。  

我要上學-這雙目光打動了多少人的心

    兩個女孩,一個輾轉中失去了聯係,一個則根據希望工程留下的地址給我寫來了筆跡稚嫩的信。從此以後,這樣的信在每次期末考試後都會如約而至,每次同信而來的都有一包經過精心挑選的花生米。除了不定期給她寄些錢買點課外書外,我很少主動和她聯係,主要是不想給她增添太多壓力和自卑。因為我想讓她知道,她要麵對的不是一個幫助她的個人,而是一個能互相幫助的社會。我曾經告訴過她兩句話,第一句是“知識改變命運“,第二句是“你並不需要感謝我,當你有能力幫助別人的時候,應該伸出援助之手。”女孩當時雖然年齡尚小,不一定理解這兩句話,但是卻令人欣慰地健康成長著。如今這個女孩已經上初中了,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本來想繼續資助她,但是她優異的成績幫助她贏得了春蕾女童項目的資助,她已經用知識完成了第一步命運的改變。或許將來,她不一定有多麽輝煌的前途,但是至少,她能識文斷字,生命不會因為沒有知識的火花而變得暗淡無光,也不會因為缺少知識的積累而顯得單薄無力,我想這也是教育的初衷吧。   
   

求知的欲望充滿每個稚嫩的心靈

    當然,幫助別人的方式有很多,並不一定非要以物質的方式。整個社會要和諧地發展,人們必須要給弱勢群體一定的關注和尊重。有人說,個人的力量有限,世界上有那麽多的人需要幫助,個人能幫的過來嗎?是的,一個人的力量的確是非常微薄的,所能做的事情也非常有限,但是“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為之”,這是對連古人都明白的道理。我不知道如今的社會為何會變得如此浮躁,年輕人可以不遺餘力地去追捧什麽超女,卻不肯將一點關注的眼光投向那些失學兒童;媒體可以窮盡筆墨地描述三流明星的花邊新聞,卻不肯對生活在溫飽線以下的弱勢群體花費一個字;腰纏萬貫的商人可以為一頓飯一擲千金,卻不肯為慈善機構排出一文大錢……

堅守-盡管條件如此艱苦

   
    每個人的價值取向不同、生活水平不同,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按照高的道德規範生活,但是隻要試著在關注自己的同時,適當關注一下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你真會覺得--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我們做不了比爾蓋茨,一生所創造的財富大部分必將成為社會所有;也做了不了李嘉誠,畢生的苦心經營半數要成為善款。但隻要每一個人都做好自己身邊的點滴善事,相信共同的力量一點不會亞於那些巨富們。
 
    其實,這本是一件非常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之所以提了,是衷心希望我的朋友們每人手中都有一枝美麗的玫瑰,既贈美於別人,也留香於自己.
 
    有一天,一個同事告訴我:受了你的影響,我們家也資助了一個大學生。那個時刻,我真的是覺得自己心中有一座花園,裏麵玫瑰盛開,花香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