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車佚事
文章來源: 苗青青2010-03-26 06:57:30

這段時間常坐火車,發現常坐火車也有它的好處,可以借坐火車機會休息一下頭腦, 也可以觀察和我一樣乘車的人。

在車上除了和對麵坐的人偶爾問個好,笑一笑,坐下來, 幾乎都沒有用嘴巴講話的必要。時間久了,發現這也很好。 在火車上觀察,用眼睛看, 耳朵聽,也能了解世界。

給我印象最深的往往是非常不起眼兒的人和非常小的事。

有一次, 一對退休的老夫婦坐我對麵。 老先生帶著一頂格尼帽,穿著隨意而老派,老太太人長相很普通, 但很隨和,說話麵露笑容,輕言細語。 老先生拿著一份本地的晨報在讀,太太的眼光也會掃幾眼先生讀的內容,一邊和他用法語談論先生正看的文章。 過了一回兒, 先生看完了, 太太又接過來看裏麵她喜歡的文章,還是一邊讀一邊和老先生談論。 兩個人隻不過輪流讀一份兒普通的晨報而已,但讀的很愉快,很津津有味兒。

他們一點兒沒注意,我一直在靜靜觀察他們,欣賞著他們彼此的交流,談話的情形, 雖然並不能聽的清他們說的都是什麽。 這個年紀還能這樣的開心,這幅眼前的圖畫很美,讓我這旁觀者欣賞得很愉悅。

還有一次, 旁邊坐著的是一位母親帶著女兒,也就一歲多的樣子,剛剛開始學簡單的話,孩子就半躺在小車裏。 車程有一段兒距離, 孩子呆久了, 不耐煩起來,咿咿呀呀地叫, 母親便給她喝水,也拿巧克力糖給女兒吃。 有意思的是, 母親給時先告訴孩子, 今天隻有這一塊糖,吃過了就再沒有了, 明白了嗎, 記住了嗎,孩子似乎點頭了,然後才給女兒。 我納悶:一歲的孩子能懂得有限製這個概念嗎。

不管怎樣, 母親顯然對女兒的認知能力很有把握, 十分認真。 果然再過了一會兒, 女兒又叫,母親好象對大人一樣對寶寶說,咱們說過, 媽媽沒糖了,對不起。 孩子繼續磨她, 她便拿出火車票來, 說寶寶玩玩兒這個吧, 這是什麽,是 Ticket. 對是 Ti-Ke-t. 於是把票給寶寶的小手抓著,一邊分音節開始反複教她這個英文詞。 母親與孩子說起話來, 不要急, 寶寶, 還有兩站我們才到,先跟媽媽學學 Ti-Ke-t. 於是孩子就和母親玩起了學單詞的遊戲, 到快下車時,女兒竟然把這個 Ti-Ke-t. 一詞學會了, 說連慣了。 我真的佩服這位又堅持原則,又有耐心智慧的母親。見到這樣的母女親情,旁觀的我也感染了幸福心情。孩子啊, 你真的很幸福! 母親啊, 你真的很了不起!

其實, 在我們所到的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影響到那裏的環境, 給本來素不相識的人們帶來愉快心境。 隻是, 我們常常都忘了自己有這個能力。

在任何一個地方, 我們的行動都不僅僅關乎自己, 也和別人息息相關, 甚至是那些素昧平生,擦肩而過的人們。 不要小看了自己,忽視了自己的作用。

忽然就想起那盡人皆知的美妙詩句來: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懷一顆單純的心,就知道有美景可以欣賞何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