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別處
文章來源: 園子2007-11-05 20:28:23
混在美國做谘詢N年我有機會到不同的公司體察民情。又不是獨行的飛俠,午飯總要找個伴兒吧?可如果沒有靚妹,我寧可自己捧個盤子悶頭吃飯,也不願意和中國同事紮堆兒。不是我這人特,不social,而是跟同胞們聊天所聊內容很不利於我的胃腸消化同時摧殘我稚嫩的心靈。短短的午餐長此以往可以多快好省地永久傷害俺的身心健康。真塹嗡?┦?健?br />
其實我也懶得跟美國同事瞎侃。老美午間話題很簡單,談天氣說旅遊講sports。你就跟著哼哼哈哈不用動腦。基本上說話就是為了個響動省著冷場,順便掩蓋一下刀叉接觸盤底的嘶啞以及舌頭和口腔親密接觸的噪音。他們就那麽一說,我也就那麽一聽。來幾個“wow!”,“really?”給個反應表示咱的存在,敷衍塞責。

但老中們聊天卻超級的真實,正由於真實所以顯得不那麽輕鬆。我們但凡聚在一起唧唧咕咕話題無外乎是那麽幾個:單身的抱怨美國這片貧瘠的土地漂亮妹妹真是大大地難找,流著口水說國內風景那邊獨好;成家的也不覺得有何優越,“還是單身好呀”,然後往往是無語的搖頭,表情如竇娥一樣冤屈。總結自然著重於中國的日新月異以及美國的無聊乏味。自己在國內的缺席真是錯過了很多。還有,那麽多自認為還不如自己的兄弟姐妹都先富起來了,倍受刺激。“要是我在中國”,話往往沒有說完就唉聲歎氣長籲短歎,暗示肯定牛X大了。

有點追求的會聊聊事業,最終主旋律肯定合旋於美國畢竟不是咱們的地盤,美國白人主流對中國人的壓榨剝削,被工作上glass ceiling 壓得喘不過氣來。論據簡直就是信手拈來:那個誰誰誰為什麽直接升官?技術上真的啥也不是呀,不就因為他是白人?還有那誰誰誰。。。鐵證如山,大家立馬首肯。然後是唏噓不已,再然後就是新一輪的唉聲歎氣,此起彼伏。

起初聽到這種論調我總覺著應該說些什麽鼓勵一下大家的士氣。可漸漸我發現同樣的話題在不同的時空驚人相似地重複著。我不是個輕易認輸的人,為國爭光的情結高漲,可又確實眾口鑠金不好發表異議,也隻有悶頭吃飯。時不常抬起頭來若有所思地端詳每個人的無奈表情,心裏琢磨,如果“抱怨”成了日常的口頭禪變成了生活的習慣,是否真的離失敗者的頭銜越來越近了呢?

******

“生活在別處”,多麽經典的概括。小米能說出這樣的話,就算不讀他的書已經足以讓人仰視了。我覺著在國內受過教育又在海外打拚的中國人大多數都生活在別處。我們的身體在這兒,我們的夢想在那兒。祖國大陸成了遙遠的夢境,我們完美著她的形象,淡漠了她的不足。有祖國的存在,壓力再大活得再不容易總有個溫暖的理想憩園。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經常聽哥們兒說,實在不行,老子回國去混了。也就是說,有了祖國就有了後路,心裏踏實得很。

唉,我們為什麽就不能活在此刻活在這裏呢?

有人抱怨東西文化差異,拒絕西化。意識形態上受了馬列義務教育根紅苗壯黑白分明,就算吃著人家教會提供的免費午餐,還是要用進化論和牧師論戰,直到麵紅耳赤,直到不歡而散。

然而為什麽要爭吵呢?一個歌頌上帝的偉大,一個拒絕靈魂的存在。信上帝而行善幫助弱者接濟貧困,抱著升天的自信,當大限來臨安然離去,誰說這不是一種幸福?認人猿為祖先而怒斥一切鬼神,為超逾自我的人人平等之公產而奮鬥一生,明白沒有來生沒有轉世仍可以積極入世地生活又坦然地麵對死亡。又有何人能懷疑此種人生的偉大?超越宗教與意識形態,我們會發現東西方所倡導的主流的共通之處,所謂異曲同工。

還有很多兄弟姐妹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個我覺著是個優點,但的確過猶不及。我有一兄弟曾經和美國同事爭論誰先發現美洲,倆人兒差點兒為鄭和與哥倫布的輩分問題傷了和氣。我覺著這兄弟執著得可愛。可是文化歸結起來有世界性,我們都是世界文明的受益人。中國人或是歐洲人誰先發現了新大陸真的有那麽重要嗎?跳出民族自豪的小圈子心境會豁然開朗;否則器小易盈作繭自縛會阻礙發展。

記得年初到墨西哥境內瑪雅文化的遺址遊玩,導遊用難懂的英文努力強調瑪雅農曆陽曆合一的創舉是當時世界第一。話音未落一群衣著淩亂的瑪雅後裔們向我們撲來,兜售先人發明的石雕日曆。十塊五塊一塊地喊價,我還是沒買,結果被人家用土語埋汰了一頓。我看著那一張張髒兮兮的麵孔,感歎一個文明的凋零所造成的反差。在歐洲殖民者掠奪了這片土地之後,瑪雅人的後裔們站在祖先留下的北美最早最大的金子塔前手裏攥著賣古物複製品而來的少得可憐的美元,卻可以含笑自慰曰:我們的日曆比你們的牛多了。

麵對弱勢的現代瑪雅人,我們還有心情探討誰發現了北美嗎?也許真是鄭和吧,那又怎麽樣呢?能改變洋人成批到中國領養孩子的現實嗎?能改變中國世界人體器官庫的地位嗎?當國人用羨慕的口氣稱讚被領養的中國孩子“真幸運”的時候,四大發明的後裔們,我們有什麽自豪的資格呢?

文明古國的後裔們在吹噓自己先輩之前,還是先寫份關於這一輩人的檢查吧。我們身上多的是債,對先人和後人的債。

******

飯桌上又有人談到美國的不公,我隻好十分同情地關注他一眼。怪可憐的。也許這就是抱怨者想要得到的那份慰藉。可是拿中國當後路其實就是對祖國的不尊重。

好多人認為自己是美國的過客,覺著早晚要回國過日子去的。一年兩年是過客,十年八載還有“到此一遊”興致嗎?

晚上我加班回家開車駛過芝加哥Lakeshore Dr.的時候,精神總是一振。沿著微微彎曲的高速,人的視野會被分成清晰的兩半:一半是藍藍的湖水,一半是燈火通明的都市。搖下車窗深深吸一口秋天的微涼清爽的空氣,在一半火焰一半湖水前享用這一刻因熟悉而生的親昵。

在芝加哥這座美麗的城市生活有快八個年頭了。如果你告訴我兩條街的交界,我可以輕鬆地描述周圍的環境。哪裏有加油站,哪裏有好餐館,哪裏發生過什麽趣事。

這是我的城市。為什麽要生活在別處呢?

我就生活在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