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人和瑞士人之間那點事
文章來源: bronzegoat2011-04-13 11:57:01

有朋友特意向我谘詢。她的德國丈夫在瑞士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工作職位,夫妻倆歡欣雀躍之餘也不免擔心,因為在德國人的映像中瑞士人是很不友好而且排外的。正好我在網上別人的博客中也看到了類似的事情,博主因為瑞士人對德國人的不友好便將批判的矛頭直指瑞士人。給朋友提完建議我終於忍不住要站出來替實際上很友好也很寬容的瑞士人說幾句公道話。

 

 

 

 

首先還是讓我們一起去瑞士那個很國際化的小國家看看吧。瑞士本國人其實是三個民族的人,一部分日耳曼人,一部分高盧人,一部分意大利人就組成了瑞士這個國家。因為每個民族的人都想保持自己文化的獨立性,所以瑞士的官方語言就有三種,即德語法語和意大利語。這在國際上實在不是很多見,其國際化和包容性可見一瞥。瑞士雖然不是移民國家也沒有殖民地,卻驚人的擁有比例高達百分之二十多的外國人,是歐洲外國人口最多的國家。以蘇黎世城為例:在那裏想找到所謂純種的瑞士人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大家都是外國人,瑞士人反而是稀有動物了。這一點在瑞士的大學就表現得更明顯了:瑞士各大學所有的職務都是麵向全個世界開放的。隻要你足夠優秀,任何人種都能在瑞士的大學裏謀求到一份待遇優厚的職位。這個政策和它的銀行係統一樣讓瑞士受益匪淺,巴掌大的國家卻擁有好幾所全世界一流的大學。瑞士的大學裏外國學者占大多數,我認識的一位中國老學者就是瑞士生物係的大教授和係主任。而德國大學裏的終身職位和教授職務除了對歐盟成員或者美國人和日本人以外,對其它外國人基本上是不開放的。

 

 

 

 

瑞士還非常的人道和友好。全世界那些因為政治原因家園受到傷害的老百姓都可以聚集到瑞士尋求庇護,比如斯拉夫人在社會主義破滅後大量湧入瑞士,如今是除了德國人以外瑞士最大的外國人群體。因為多種族多外國人的原因瑞士人都很友善和寬容,對中國人更是友好,像某些國家那樣因為害怕中國的崛起而用媒體故意醜化歪曲中國人的事情就從來沒有在瑞士發生過,蘇黎世日報還發表文章大力歡迎中國人。很多瑞士人都以找到了外國配偶為驕傲,事實上三分之一瑞士人的生活伴侶都是外國人。且不說我的幾個中國女朋友都嫁了瑞士先生,我的瑞士男同事娶了墨西哥女人,我的瑞士女朋友嫁了斯拉夫人,我認識的一個瑞士百萬富翁“王老五”迷上了越南女人,我先生的姑姑更是在六十年前就迷上了中國人,為他生兒育女,還“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改姓了中國姓。這樣的例子在瑞士真是舉不勝舉。除此之外很多瑞士家庭還主動領養撫養亞洲和非洲的棄兒孤兒,對那些可憐的孩子視若己出,讓他們享受瑞士的優越生活。這些足以表現瑞士高尚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偉大的國際主義胸懷。

 

 

 

 

做為中國人我在瑞士經常受到一些禮遇,比如走在路上會有不認識的人過來打招呼和我聊天,有時候還有人執意要分一些零食小吃給我兒子。在讀博士的時候我因為合作項目來到蘇黎世大學,實驗室裏上到教授下到實驗員都非常的友好。不過瑞士人的友好還是有點分對象的,比如他們對德國人就不太友好。這十年來我和先生經常從德國開車回瑞士去,由於車牌號是德國的,我們經常遇到些小麻煩。最常見的是從停車場出來有人故意擋在我們的車前麵晃蕩,堵個五分鍾十分鍾不讓我們出去是正常的事。又比如說我們將車很小心的停在野外隱蔽的地方,攀岩回來卻發現汽車被人故意刮傷了,或者被人故意丟石頭砸出很多坑來。這些事情的發生並不是因為瑞士人素質低,而都是我們的德國車牌號惹的禍。接受教訓我們以後再在瑞士外出都盡可能的不開我們的德國車,如果必須的話先生總是抓緊一切機會開口說鼻音很重的瑞士話,這樣才避免了更多的麻煩和事故。

 

 

 

 

那麽,瑞士人為什麽會對德國人不太友好呢?這既有曆史原因也有現代原因。曆史原因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二戰時期瑞士的鄰居法國和奧地利都在德國的鐵蹄之下,南部意大利的墨索裏尼也蠢蠢欲動,彈丸之地的瑞士四麵楚歌,簡直就是囊中之物,隨時都有滅頂之災。憂心忡忡的瑞士人在阿爾卑斯山的每個險要處都裝上了碉堡,連空軍都訓練得可以在高速公路上起降並穿越山洞飛翔,老百姓還響應政府的號召將自己家的地下室改為防空洞,可是再怎麽樣也無法平息心中的憂慮。瑞士人惶惶不可終日,提心吊膽卻又象垂死的小鳥一樣在苦苦掙紮。最後在德國人準備出兵的時候還是瑞士的銀行係統免除了這場的戰爭之災,因為德國人不想用自己的炮火燒掉他們在瑞士銀行中的財富。到現在二戰雖然已經過去多年,德國人覺得對瑞士人並沒有什麽欠缺的,但是卻沒想到瑞士人後怕的記憶做為二戰的後遺症已經成為了無法抹去的痛並代代相傳,就像貪吃和貪圖享受成為了德國人二戰的後遺症一樣。加上瑞士人非常的團結和愛國,對德國人的不友好和法國人還真還有得一比,雖然不像咱中國人對日本人那樣苦大仇深卻也有諸多形式的相似。

 

 

 

 

不過麵對戰後需要重建家園的德國,瑞士卻展示出無比寬容的胸懷,向他們伸出了無償的援助之手:二戰後的德國幾乎已經沒有了健康的成年男人,有的隻是女人、小孩和老弱病殘。他們用自己無力的雙手和身軀在廢墟中刨出一塊塊磚頭,努力想重建家園。那些打出生就隻經曆過戰火、恐懼等動蕩生活的孩子們,好容易捱過了戰爭卻又失去了家人的懷抱。這時候瑞士全國上下動員,免費收留這些無辜的孩子,或將他們集中在各個收容所裏,或將他們分放到各個有愛心的瑞士百姓家裏,直到德國重建後這些孩子才慢慢回到德國。

 

 

 

 

本來二戰已經過去很長時間,德國的總理勃蘭特都當著全世界人民的麵在波蘭給猶太人下跪了,德瑞之間的恩怨也都慢慢成為曆史了。這些年來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垂涎瑞士的富有和高收入生活還有低稅製度,紛紛跑到瑞士去工作和生活。可是重新站起來的德國人也重新驕傲起來,忽略了自己和瑞士人的不同,也就引起了新的矛盾。別看德國人和瑞士人在工作上都一樣的精細、執著,在生活中卻是大相徑庭。比如說德國人一般都很崇尚現代化的生活,也推崇金錢和享受; 瑞士人卻非常的傳統和守舊,生活富裕行事卻非常的簡樸低調。德國人在性上非常的開放和自由,男女同居不結婚不生孩子;瑞士人卻相對保守,一切以家庭為主,過著男主外女主內的日子。在德國很普遍的“天體”運動就很讓瑞士人看不慣,並且備受批評。幾年前德國女總理梅克爾女士在意大利海灘度假時不小心出於習慣露出了屁股,德國的媒體幾乎沒什麽反應,瑞士人卻都笑掉了大牙。德國人因為自己的驕橫往往忘記了瑞士人的謙虛和謹慎,而習慣了在高速公路上飆車的德國人更是經常忘記了瑞士公路的嚴格限速,自己開快車不算還習慣性的擠兌其他人。這些不起眼的小事累積在一塊損壞了德國人在瑞士人心中的形象,讓瑞士人覺得德國人的教養不夠好而看低他們。

 

 

 

 

不過瑞士到底還是一個寬容的民族,既然連二戰那樣的錯誤都原諒了,還有什麽是不可以接受的?我認為隻要德國人稍微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再優雅謙虛一點,相信瑞士人也會像對其他國家的人一樣友好的對待德國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