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博物館
文章來源: 明亮2009-06-01 09:27:44

新聞,字麵上講就是:“有什麽新鮮的?”。我不知道一個沒有新聞的世界會怎樣?會相對安靜些。比如花果山,水簾飛瀑阻擋了外界紛紛擾擾,別有洞天的世外桃源,這群猴子裏也會有個白胡子老猴洞曉一切,知道五萬裏外的海底有定海神針一枚。消息總會傳播的,最漂亮的母猴子和猴王大婚了,哪天要辦個水果流水席,他們即便沒有CNNCCTV也會有猴八卦中心廣播站,每天播報一下天氣或者桃子幾分熟了還有就是水蜜桃劇團當紅明星猴菲菲又和誰好了。

其實大家都離不開新聞,說好聽了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說低俗了就是包打聽喜歡八卦獵奇。生活在人群裏,對周圍發生的事情大家都在幹什麽有著高度的興趣,那說明大家還有蓬勃旺盛的好奇心一顆,而不是獨自向隅整天琢磨自己的孤獨基本是抑鬱症晚期哪天站懸崖邊上能一抬腿就融化在藍天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即便有些新聞再不真實,媒體再起哄架秧子的渲染事非,也還是有其娛樂且有生機的一麵。再說,大多數人已經不信媒體張口胡來的,他們就這麽一說大家就這麽一聽,要不每天生活都是眼皮底下那些雞毛蒜皮也怪沒意思的,至少看看其他人都是怎麽鳳凰毛燕窩皮啊,眼界開闊以後,也許還會覺得其實一地雞毛也是福氣。

周末參觀了這裏的新聞博物館,我覺得還是很有意思的。博物館很多實物照片展覽,介紹了新聞報業的曆史,很多小電影,和高科技電腦的遊戲還有珍貴的曆史短片。走了一遍像是走過了曆史。新聞有時說是First Draft of The History。是說消息的即時性,有些事件剛爆發就釘時間軸上以後會永遠被後人來參觀瞻仰,比如柏林牆的修建與倒塌,911雙子座的濃煙烈焰,貌似偶然瞬間的事件讓曆史沿著無窮多路徑中的那一條走去了,無法再回頭。這樣回頭看的“舊聞”,反而更加意味深長。

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非常重要,這也是一個新聞機構起碼的信譽。問題是新聞機構也是人在運行,人隻可能盡可能的不帶偏見地接近事實,而真正不帶任何偏見公正客觀的報道其實也很難,因為人總有立場。所以我覺得好的新聞記者應該是無政見無立場,隻描繪事實本身。至於什麽人喜歡給這個事實披上什麽顏色的外衣,那是政治的事情。這點上,我和那些夏天戴高價黑墨鏡透過衣服看人的那類人有些接近,喜歡看裸著的。

博物館很多地方都一遍一遍的強調美國的第一憲章,宗教信仰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自由和情願自由。新聞自由。新聞博物館的執行總裁 Joe Urschel 說,所以耗資45千萬美元建造這個新聞博物館,並不是要建造什麽記者名人堂,也不僅僅是為了宣傳記者和媒體,新聞博物院要表現的,其實是新聞自由的重要性 

"我認為新聞是民主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你看到聽到的所有新聞都是記者辛苦跑來的。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許多記者往往是冒著生命危險採寫出這些新聞的。"

博物館裏有一麵牆,貼滿了在采訪新聞中死去的記者的照片。有很多都是在采訪戰爭時候,被打死的。其實有些人對真相傳播的恐懼,還是源自於真相本身的力量。自由,真是一件最難得的奢侈品。

這些新聞小短片中有不少是二十年前在北京那時的情形,那張白襯衫攔坦克的照片一次又一次出現。看著這些,回憶起當年的情形,隻是有著巨大的悲哀。不僅是這張照片,紀念911的那片區域,那個廢棄的天線,這些照片實物周圍都有一種巨大悲哀的磁場,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熱淚盈眶的時候不僅要問真的為什麽要有這一切的災難。什麽時候我們的新聞不再有災難不再有戰爭不再有槍殺壓迫,我們的新聞全是和芝麻街報道一樣,狗熊又生孩子了桃花開了,就好了。

博物館有個Studio,裏麵坐了兩排風華正茂的學生,他們基本都是帥哥美女,大概想以後做新聞報道的。裏麵有個老頭再給他們講話,講這一行的光榮與辛苦。有一層,還有專門給遊客準備的站在鏡頭前做Reporter的節目,可以模擬坐一回站在白宮前麵宣講新聞的播報員。有博物館的人幫你錄像,大家都興致勃勃去過自己當新聞記者的癮。

其實如今WEB2.0風靡,記者並不是有記者證人員的專利。大家都親眼見證身邊的事情,用手機第一時間在網絡上傳播消息,多多少少,隻要你願意就可以跨入記者的行列,也許聽眾少一些,也許影響力沒有那麽大。這樣水分也大了,很多人為了賺眼球,基本也是道聽圖說,以訛傳訛。什麽可以信,誰可以信,成了大家必備的一門功課了。

比如我和CCTV比,我媽一般信CCTV的。前陣子和她通電話,基本我就在淪陷區一樣,她聽見我還能說話就驚喜萬分。我說情況沒那麽嚴重,我們這邊大家都生活正常。她說,我們的電視可不是這樣說的,你還是哪也別去。電視那是喉舌,我一介小百姓哪裏說得過它呢。

貼一些照片大家看看吧。



上麵三張是柏林牆的照片。




1800年的報紙照片,集市。



暗殺林肯的懸賞報紙。



其實這麽多年賣點還是這幾個。



當年賺眼球的假新聞。



下麵是一些當年報紙,大家看看知不知道是哪年代的什麽事件。



911紀念館



燒變形的天線一部分。



世界各大報紙頭版新聞。



人民日報一支獨秀的沒有任何圖片。



當年兩個被逐出學校的孩子,因為他們佩戴這個布條表達政見傾向。



犧牲的記者們。



新聞中心控製室。

第一憲章。




紅的是新聞管製的地區,黃的是介乎中間的,綠的是自由的地區。意大利從綠變黃了。

 

2009年普裏茲獎照片。




普裏茲獎照片,那個媽媽就是這天得癌症去世了。女孩在梳妝打扮要去參加gym的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