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
文章來源: 明亮2008-01-06 17:50:52


在家裏收拾東西,發現了一個魔方。顏色早已經扭亂了,中間一個顏色貼麵還掉了,象是被別人敲掉了一顆牙,黑洞洞的,咧著嘴。 

這個魔方,我記得小時候,有些天才兒童,可以在幾分鍾之內就把6個麵都對全了。而我當時,把一麵弄全,就已經很自豪了,往下我是怎麽都不會了。我去請教那些天才兒童,他們不告訴我。後來,有一天,發現武林秘籍流傳到江湖上了,那些魔方解法傳抄在一些皺巴巴的紙上,上麵左右劃著箭頭,順時針逆時針的,還有一些方塊的圖案。我也搶過來看了看,覺得枯燥之極。但是我知道,隻要按照這上麵的步驟,不管怎樣,最後都能把六個麵都對出來。我於是很快就對這個玩具沒有興趣了。我一直對有特點解法的東西興趣不大。我如果樂意,我自然會把這些都對出來,隻要我把那些圖案和步驟記得滾瓜爛熟就可以了。於是,在別的小朋友可以幾分鍾之內把魔方轉出來的時候,我一次也沒有把這玩意對全過。

與魔方相比,我更喜歡玩華容道。我那年暑假在舅舅家度假,大人們已經不停地在廁所外麵敲門了問我到底怎麽了,我才拖著麻木的雙腿出來,手裏拿著那個華容道,說是已經弄出來了。 不過也就弄出過一兩回,我就又沒興趣了。

現在這個出現的家裏的魔方是過去的一個朋友送的。因為有時,我會貌似很聰明,會算或者喜歡鑽研一些智力問題。朋友理所當然地想,我這樣的,應該喜歡玩魔方的。也加上當初到美國的生活實在無聊,接到這個魔方後,我不得不再仔細研究一下,到底如何轉出六麵了。當時那誰還曾經教過我,雖然他也早就對不出來了。不過他還依稀記得,應該對兩層,對完兩層以後再在底麵對十字。“有口訣,知道口訣就一定可以了。” 我們就一起轉這個魔方。

今天我又對著這個魔方,照了網上的口訣玩這個魔方。看口訣的時候,還是稍微研究了一下這其中的道理。後來發現,其實道理也不是很難。如果玩熟了,那些口訣不用記的,因為是有道理有邏輯的。比如,我覺得第一層對好後,第二層對的時候,後來可回旋的餘地其實越來越小,此時就一定要記住怎樣保護以前已經轉好的圖案,在另外的空間騰挪。所以越到最後越難,雖然隻剩下最後一層,可要轉好多圈,才能轉對。 

好像我們的人生,開始你隨便擰吧,稍微順著走,就能擰出個比較整齊的麵。等擰第二層就難了,不是那些方塊不就範,也不是你不知道該怎麽擰。而是你不能象擰頭一麵的時候那麽隨意了。那已經擰好的麵,不能隨便給打散了。要不,就會前功盡棄,白擰那麽多年了。於是這日子也越過越難,這個不能碰,那個不能丟,剩下騰挪空間也窄了很多。那麽多的東西壓著,又沒有足夠的智慧,知道該怎樣調配騰挪,於是到了後來,不敢動,不敢擰。於是我們人生的圖案,仍舊是淩亂的散落著,不成型不成麵。

據說魔方一共有4325億億種變化,這麽多種變化,這麽多種選擇,要走多遠轉上多少圈,才可以六麵整整齊齊閃亮的圓滿呢。  可惜人生的魔方沒有口訣。也許有口訣,一定寫在哪個年代久遠的地方,還加了密碼。或者就是沒有加密,但聽上去那些口訣也會無比乏味,比如每天要吃飯,要生孩子,多睡覺等等。 

我後來好不容易在底麵對出了十字,這時在去看口訣,上麵列了8種可能。我看了,我的不是上麵任何一種。這個解釋是,如果你不是上麵8種可能的圖案,你的魔方一定被裝拆過。嗯,聰明的可以接著轉魔方,笨的呢,可以把這個煩人的東西拆了重新裝一遍。這總可以了吧。


小知識:
魔方是匈牙利布達佩斯建築學院魯比克教授在1974年發明的。當初他發明魔方,僅僅是作為一種幫助學生增強空間思維能力的教學工具。但要使那些小方塊可以隨意轉動而不散開,不僅是個機械難題,這牽涉到木製的軸心,座和榫頭等。直到魔方在手時,他將魔方轉了幾下後,才發現如何把混亂的顏色方塊複原竟是個有趣而且困難的問題。他靈機一動就想到要把這個作為玩具大量生產。果真,魔方發明後不久就風靡世界,人們發現這個小方塊組成的玩意實在是奧妙無窮。       

目前世界上還原3階魔方速度最快的是日本人Shotaro Makisumi,他被魔方界的人昵稱為“Macky”,他在比賽中的平均速度一般是在13秒左右,最近幾年的大賽冠軍盡被他收入囊中。 

(我13秒也就剛剛能把魔方看清楚拿手裏。他已經都縱觀全局一步擰到位了。人和人不能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