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La Conquete de l’ouest夏日西行(16):Victoria風情
文章來源: longhair2009-03-08 19:00:07


第二天一早,又吃了一頓長長的、比前一天更豐盛的早餐,我們 8 :50 終於出了門,去趕 10 :00 的渡輪去維多利亞。

很奇怪的是,想著輪渡碼頭這麽大、這麽重要個地方,GPS 上怎麽都該有吧。可上了路才發現怎麽也沒法把它找出來、設成目的的。我們就隻好根據記憶中,家庭旅館的女主人給的方向和簡單的指引去走了。

一路上走錯了兩次,第一次是跟著別的車出了高速的出口,開到一個小村子裏去了,問了兩次路,稍微費了一點周章才開得出那個村子,上了正道。第二次更好,不知道怎麽就開到一片漫漫有些無際的田野裏去了。好在路邊停著輛小小的工程車,還有個人在附近。 一問,原來我們剛才走的路,一直走、不用拐彎就可以到輪渡碼頭。

果不期然,兜回到原路上,走了沒多遠,就看到路上方有一個很大的電子顯示牌,顯示十點的船還有多少空位。我們一看那數子還很大,立馬放下了一半心。另一半呢,就還懸著,不知道還有多遠,我們十點前趕不趕到。

結果,碼頭並不遠了,等我們到那裏,十點的船還在放人。雖然我們的車停在了最下層最尾巴的地方,但是我們是趕上了,而且呆會兒到了,我們還可以是最先離開船的那撥兒。

1 )



船挺大,裝滿了車,人也不少。可能因為當時天氣不太好,而且海麵上一直風很大,所以沒覺得有什麽景致好看。

大人們有些無所事事,小朋友就到兒童樂園那塊跟其他小孩子玩,到後來幹脆去看起電視卡通去了。

船在 Swartz Bay 靠岸是大約十一點四、五十的樣子。開著車下了船,出了碼頭,沒多遠就有一 Information Centre 旅遊信息中心。到裏麵拿了些資料,讓他們建議了條一天遊玩的線路,然後就朝 Pacricia Bay 而去。

沿途看到有種藍莓的園子,我們停了下來,本來想進去看看,結果人家不肯,周圍都攔住了,就有個小棚子搭在那裏,接待要買藍莓的人。我不是好藍莓的人,不過,這麽新鮮,怎麽也要買盒嚐嚐鮮的。隻是他們沒有水可以給我們洗藍莓,跟那個賣黃櫻桃的園子真是沒得比。

2 )

我們想去的是沙灘的,而去到的是一個海灘,一個有很多石頭、沒有沙子的海灘。所以,我們其實是坐在遠處,看太平洋的水而沒有得親近了,甚至離前一天都不如。那天,小朋友至少還是水裏滾了滾,大人也好歹踩了踩水,腳上、腿上沾了點海鹽和沙子什麽的。

不過,那時候天氣已經轉好了,天藍水藍雲白、而且清清澈澈的。那裏沒幾個人,有幾張野餐桌。我們沫著暖暖的陽光,就著鹹鹹的海風,又來了一頓舒舒服服的野餐。東西除了之前園子裏買的藍莓,還有剛才到這之前,還專門找了超市買的這肉那肉、這醬那醬的。

3 )


4 )


5 )

6 ) 

這裏一麵是海,不僅有兩艘大遊船停在那,還時不時有些私人飛機,起起落落的。

7 )


8 )



另一麵就是一望無際的草地。七月的天,不知道為什麽有那麽多的草居然黃了,盛夏倒是有些秋天的韻味了。

我們剛到的時候,正好有割草機在那裏來來回回地割過草,所以,空氣一股草香,青青的和枯枯的交融一起的那種。

9 )


離開 Patricia Bay 繼續往前,就到維多利亞必去之地—— The Butchart Garden 。這個花園現在就略過不提,因為它實在是太值得單獨開一篇來說的。

在花園裏真的隻是走馬觀花,也花了兩、三個鍾。出了花園,我們就沒繼續前行,而是從西向東橫穿了島,然後沿東海岸線走,一直走到 Beach Driveway 。 那一段,有很多又大有漂亮的房子,不遠就是無敵海景,住在那的大概都是非富則貴的吧。

一路上 ,有些 Beach Access 。於是,我們就時不時停下來,走上海灘去看看。這些有的是沙灘了,不過,不知道為什麽沙灘上總是有很多橫七豎八的木頭。它們怎麽去那裏的,又有些什麽用呢?

有些海麵上就有密密的點點白帆,都是大大小小的私家遊艇。因了這些白帆,偶爾一刻,會覺得好象是在斯德哥爾摩城外的某個島上看到海麵。一樣一樣的,有著藍藍的海,白白的帆。

10 )


11 )

12 )


走完Beach Dr,就拐上17好高速公路。時間不早了,我們還得從島的南端趕到北端去再坐渡船回去呢。

我們這次又是時間恰得剛剛好,到了碼頭6:50,很幸運地還趕得上7:00的船。在船上記記當天的行程,整理整理這麽些天的筆記,草草算了算全部費用,是超過了預算的。 不過,行程就剩下西雅圖了,租的車第二天也就還了,而車票、機票都是買好了的,所以,一起還在控製範圍內。

到了Tsawwassen已經是九點了,等我們找到Rainbow介紹的那家海鮮樓坐下,都已經快十點了。有些遺憾,那蟹沒我期望的那麽美味,不知道是蟹本身的問題,還是蒸蟹的蒜的問題。不過,大朋友就吃得很歡快,唯一遺憾的是,他問了一個又一個服務生,就硬是沒能要得到Garlic Butter;不說要到了,裏麵有限兩個能講英文的說,他們連聽都沒聽說過。這就搞得我都有些奇怪了,餐館裏服務生不講英文不說,加蒜蓉的黃油,這邊這麽大眾化的東西都沒聽說過, 難怪說華人在溫哥華就象是生活在國內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