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淵評“北溫南汪”
文章來源: 萬家述評2012-06-08 22:56:02




學淵評:

汪洋是老改革派萬裏發掘出來的人才,是鄧小平信得過的青年,又是胡錦濤的“團派”中人,腦子裏裝的卻是溫家寶的路線,肚子裏還有“熊心豹膽”,因此他對共產黨可能有重大的未來意義。

“十八大”換代接班,用汪洋的話來說,也是“騰籠換鳥”。我們當然也希望共產黨能“騰好籠,換好鳥”,但是清除了“壞鳥”薄熙來,並不等於“好鳥”就一定能夠入籠,因為現在籠子裏的“九頭鳥”,除去溫家寶、周永康兩人有個性以外,其他七位都沒吃“豹子膽”,共產黨政治改革不能起步的一個重要(不是全部)的原因是,這些人怕清算鬥爭。

所以“人微言重”的反對派應該也為他們創造一個下台安全的輿論環境,萬潤南先生對胡錦濤采取正麵教育,就做得很好,我以為萬先生對江澤民也應該正麵鼓勵,對周永康也應該與人為善,創造一個大家都贏的“寬鬆環境”,不僅僅是共產黨的責任,反對派也有貢獻一份力量的機會。



香港蘋果日報:北溫南汪?中共政改仍然是一場春夢

廣東省委書記汪洋近日呼籲還政於民、還權於民,被指與總理溫家寶遙相呼應,形成“北溫南汪”的政改呼聲。汪洋五月九日代表省委,在中共廣東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的報告稱:“我們必須破除人民幸福是黨和政府恩賜的錯誤認識,切實維護並發揮好人民群眾建設幸福廣東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他又提出“要擴大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管道,暢通社會訴求表達,依法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依法保障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之後他與網民對話時說:我們(幹部)是公仆,主人(網民)說仆人兩句好像也有合理性。”

這應是他在廣東的最後一份報告。汪洋主政廣東五年,除了不太成功的“騰籠換鳥”,以及還在實驗的“烏坎村真選舉”,並沒留下可堪曆史記載的豐功偉績,特別是政治體製改革,當日他南來廣東時疾呼“解放思想”,卻是雷聲大雨點小,並沒啟動任何重大的政改措施。就像溫家寶入主國務院五年,政改講得很多,也講得透,但真正能落實的還沒有。

不過,“北溫南汪”推動不了政改,有很多客觀原因,不應歸罪他們,至少比“五不搞”的吳邦國、賈慶林之流好得多!

與此同時,《人民日報》周日也用了一整版、共八篇文章去談政改。這些文章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製改革,取得重大進展。”那些“重大進展”包括:“尊重和保護人權”寫入憲法,基層民主自治體係趨完善,“三公經費”逐步公開,兩次行政體製改革,“民告官”成為現實等。結論就是:“中國政改絕不照搬西方模式”。

如果說汪洋的“政改”言論過於溫和,《人民日報》的“政改”評論則是貽笑天下,甚至是在開曆史的倒車。政改了三十年才能把“尊重人權”寫進憲法,而憲法在現實世界又被視如無物,如此“成就”還好意思寫出來!更甚者,文章滿紙謊言,若“三公經費”已逐步公開,那去年各級政府的公車、公款吃喝、公款旅遊總開支是多少?

而且,近日有點“過度活躍”的中央政法委書記周永康五月九日到政法大學參觀時指出:對於那些企圖西化分化中國、搞亂中國的錯誤思潮,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理直氣壯、旗幟鮮明地予以抵製!其調子,跟《人民日報》如出一轍。

顯然,中共高層正就政改進行交鋒。喉舌的文章應代表最高領導層的主流,汪洋、溫家寶隻是微弱的呼喊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