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芙的故事
文章來源: 兩隻黃鸝2007-06-01 18:55:22
     錢鍾書取這個名字的時候,還是動了一番腦筋的。

     唐通糖,這個“通”不知道有沒有典故,但《圍城》裏麵有一個情節說明了這個通假的用法。

     方鴻漸死去的未婚妻的母親周太太,因為自己的女兒早死,特別愛張羅方鴻漸的婚姻大事。但一次因為不中意方鴻漸就罵方鴻漸說:“他給女人迷錯了頭,全沒良心,他不想想不靠我們周家的栽培,什麽酥小姐、糖小姐會看中他!”

      錢鍾書是無錫人,喜歡又甜又酥的食物,所以糖小姐就是甜小姐的意思。

     曉就是通情達理的意思,芙就是美麗的意思。

     “唐曉芙”合起來就是甜美的聰明的美女。唐曉芙不但是方鴻漸的初戀,也可以說代表了男人類最初的對老婆的要求。

      說到用“芙”來形容美女,我就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想當初因為喜歡這篇文章,我親自跑到水木清華去瞻仰了一番。

    我去的時候運氣很好,剛好是荷花開放的時候。但我去的時候是白天,沒有那種若有若無的多愁善感,就光欣賞荷花的美了。

     用荷花來比喻美女,最恰當不過的了。綠色的裙,纖細的身材,鮮豔的容顏,就那麽遠遠的站著,四散地開著,零落地點綴著池塘,享受眾人眼光的注目禮。我想女人太美了,是不會有太多的朋友的, 肯定也像荷花那樣寂寞地開著,也肯定讓旁觀者不願錯過哪一個。
  
     朱自清用舞女來形容荷花,雖然有點俗,卻俗得形象逼真,我喜歡。我最不喜歡的就是周敦頤的《愛蓮說》。倒不是說文章寫得不好,“不蔓不枝,中通外直,出汙泥而不染,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也”--這是非常自然的直描。 
     
     但是自然的描寫需要自然的解讀。曆來的解讀把這個事情弄得非常的不自然,這是我不喜歡的原因。
    
      譬如說吧,很多人喜歡用“出汙泥而不染”來形容廉潔的誌向,我就覺得特假。一來吧,我所知道的植物,大多是從土裏鑽出來的,有的還是從牛糞裏鑽出來的,也沒有說哪個就染了汙泥大糞的在它的花骨朵上。 就算我們吃的飯,吃的菜,也是從泥裏長出來的,也沒見誰吃的時候非得強調它的“出了汙泥”。 二來吧,啥叫出汙泥而不染?是不是一個人的高尚還非得用一個社會的黑暗襯托來著?三來吧, 我覺得這很唐突美女。我覺得沒有一個美女喜歡自己是出了“汙泥”的,這怎麽也不像一個特別有趣的事情。

      閑話說完,我再來講講這個《圍城》裏麵的唐曉芙--當然也不算全是閑話,因為《圍城》裏麵的唐曉芙,隻是為了說明她的甜美聰明美麗,跟“出汙泥而不染”這樣的事情大概沒有太大的關係。
   
      《圍城》裏麵的唐曉芙,最喜歡的就是白紙一樣的男人, 這說明《圍城》裏麵的唐曉芙是最樂觀的女性。因為樂觀,所以唐曉芙覺得人生就如聖誕盒裏的巧克力,永遠是幸福的驚喜,隻要一直走下去,根本無須回頭, 也無須和人分享。

     《圍城》裏麵的方鴻漸,大概最喜歡的就是清純的女性吧, 蘇文紈、範小姐、汪太太、沈太太、研究怎樣駕馭丈夫的張小姐,甚至那個精明能幹的徐小姐, 無一不在方鴻漸眼裏露出一個“俗”字來。

       方鴻漸跟趙辛楣不一樣, 趙辛楣要找一個能夠支持他的老婆,好讓他的事業青雲直上。方鴻漸呢,覺得愛情就是愛情,跟事業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甚至是對立的概念, 所以方鴻漸喜歡上了唐曉芙。 

      不幸的是,"純"雖然隻有一個字,純的概念卻是有等級的。譬如白開水吧,很多人覺得夠純了,但肯定比不上蒸餾水的純度。譬如林黛玉吧,也算是難說話了,但怎麽也比不上妙玉的孤怪,泡茶都要用隔年的雪化成的水。方鴻漸喜歡清純,卻碰到了一個喜歡蒸餾水的唐曉芙。 在唐曉芙的眼裏,方鴻漸大概已經混濁的很不堪了,差一點就引用了賈寶玉的名言:“我是水做的骨肉,你是泥做的骨肉, 我們不是同類人。

      所以說,唐曉芙的“芙”是絕對不喜歡出汙泥而不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