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魯迅成為國學大師
文章來源: 兩隻黃鸝2006-12-23 15:09:27
魯迅成為國學大師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因為對這樣的事情不是很感興趣,看了也就過去了。

但是最近有一位朋友提到這件事,並且問我魯迅該不該成為國學大師。 我這才恍然大悟,魯迅成為國學大師還是頗有爭議的。

我認為魯迅成為國學大師是理所當然的事。當時我看到的消息說,紅學家馮其庸成為了人民大學的國學院院長,大概為了擴大國學的影響力,在網上組織了新國學大師的評選活動。經過網友評選,魯迅等一批人成為了新的國學大師。

我沒覺得這裏麵有什麽不妥的地方, 更沒覺得魯迅成為國學大師有什麽不可思議的地方, 我覺得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這件事情居然還有爭議。 我朋友提到這個問題以後,我頗出神了一小會,才覺得其中的奧秘。

在我看來,在魯迅同時代的人之中,或者比他早或者晚20、30時年的人之中,有不少人比魯迅更當得起革命家的稱號,譬如陳獨秀李大釗之流;有不少人比魯迅更當得起思想家的稱號,譬如梁啟超胡適之流;有不少人比魯迅更當得起文學家的稱號,譬如沈從文巴金老舍之流。但是真正稱得起國學大師的人,恐怕還是魯迅。

毛澤東說:“魯迅是個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 曆來大家把這三個稱號是分開來理解的--大概是章句研究成為習慣的緣故--我覺得有所偏頗。毛澤東把這三個稱號加起來戴到魯迅一個人頭上,說明這三個稱號不過是一頂帽子。這頂帽子要我來說,就是指國學大師。

魯迅成為國學大師本沒有可以值得爭議的地方,魯迅之所以有爭議是因為這頂帽子是毛澤東給的。

一句話,毛澤東讓魯迅在身後遭到了更大的非議。

魯迅生前有論戰,但是當時誰沒有卷入論戰?魯迅後來被當作旗幟是因為毛澤東的緣故。毛澤東對魯迅的肯定,基本就把魯迅拖進了一個戰壕,同時也讓魯迅的論戰的對手找到了靶子。

這是其一。

毛澤東給魯迅帶來的爭議還在於中國後來的政治風雲。毛澤東給魯迅的帽子太高,使得人們不由自主地去要把這個帽子摘下來玩弄一番。 我上麵說過,毛澤東的三個稱號其實應該是合而為一的帽子,但是大家都喜歡把它拆開來看看:它的裏子夠不夠柔軟舒服,它的外麵夠不夠美觀大方,它的高度是不是恰如其分。。。本來這樣一頂帽子是給魯迅定做的,隻要魯迅的腦袋戴著舒服就算可以了;但是大家喜歡用自己的腦袋來檢驗這頂帽子是否合適,我想沒有爭議是不可能的。

這是其二。

毛澤東給魯迅這頂高帽子的時候,魯迅已經死了。魯迅沒有得到半點好處,魯迅的子孫也沒有得到好處,甚至頗有負麵影響。

很多人說中國大陸把某些人打成了壞分子怎麽怎麽不對,但是魯迅至今在台灣還是禁區又說明什麽?至少說明,魯迅是被當作敵人來看待的,這種敵人的意義遠遠超過了論戰帶來的不痛快,而是一種政治對手的審判。因為這個原因,魯迅的孩子甚至不敢說魯迅的好話,惟恐因此就淪落成了敵人,這樣的事情又說明什麽?

魯迅要是沒死,憑著毛澤東對他的肯定,說不定也能混上一個科學院院長的職務。 魯迅因此可以一門心思地做學問,憑著魯迅對年輕人的熱忱,說不定可以給不少人帶來很大的好處。他們肯定也會說魯迅的好話,大概我們現在也不會光聽見魯迅的壞脾氣了。

但是魯迅畢竟死了,毛澤東給他的帽子除了讓人眼紅以外居然不能給後人帶來一點實質性的好處,這怎麽能使魯迅讓人不滿呢?

這是其三。

那麽魯迅到底算不算國學大師呢?魯迅那個時代,胡適提倡“少談主義,多研究問題”,梁啟超號召用小說改造中國人的人性。在這兩個方麵,魯迅是其中的佼佼者。魯迅不但對舊小說進行了研究,並且研究出了問題,更難得是他在研究出問題以後進行了大膽的嚐試。魯迅的小說,無論是《呐喊》還是《彷徨》還是《故事新編》,無一不是他對舊文化問題思考後的作文,而他研究的《中國小說史略》更是一部難得的好書, 論據充實,觀點新穎,可以說是開創性的文章。

我知道現在的人喜歡照魯迅文章的缺點,我隻舉同時代胡適的例子來加以辯駁:胡適又有多少文章值得推崇?胡適編了一本思想史,結果出了上以後就沒有下,恐怕怎麽說也算不得做學問踏實嚴謹吧?無論從文章的量還是質,甚至是影響力,胡適都不如魯迅。 胡適至多是思想家,他沒有把他的想法付之於行動。

至於小說能不能算是國學,那是另外的話題了。我知道以前的大儒是看不起小說的,但是他們的東西未必有小說的影響力大。

魯迅是那個時代的產物,他對於國故的整理超出了單純的考證,他對於同時代的人有著巨大的影響,對後來的人有著很大的啟迪。魯迅用研究問題的辦法研究國學,發展國學,這是魯迅對國學和國學研究最大的貢獻。如果魯迅不算國學大師,那麽我們的國學大概也真的不值得研究了。

所以對我來說,魯迅成不成國學大師對他來說本無區別,倒是對國學的影響頗大,成為國學的大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