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妻當娶襲人,做人當作黛玉(上)
文章來源: 兩隻黃鸝2006-05-31 20:23:54
        魯迅先生說,中國的女人沒有妻性,隻有女兒性和母性。 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
        也不知昨的,先生的話越想越有道理,看來我也陷入學而“時”習之的魔咒了。 
      
        更確切地說,中國的文學作品並不宣傳妻性,隻宣傳女兒性和母性。
        同樣的道理,中國的男人沒有友性,隻有兄弟、斷臂和奴性。 

        寫上麵那句話肯定是要挨磚的,但不挨磚的文章又怎麽算得了文章?“挨磚不要緊,隻要主義真”;不過為了躲避槍林彈雨,我還是做點考據的工作吧, 雖然不指望因此改變了別人的主義,至少可以蒙人吧。
 
       《三國演義》據說是根據《三國誌評話》開始的,開頭寫的就是桃園結義,怎麽說沒有友性?可是《三國演義》說了:“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所以宣言的還是兄弟之情,幫著自己打架的就是兄弟, 老婆孩子隻是拿出來裝潢自己門麵的。   

      《水滸》的作者對於女人還是比較尊重的,起碼比《三國演義》顯得尊重,至少其中的女人不再是衣服。
      但是沒有妻性。 要麽就是女英雄女魔頭,丈夫在她們眼中不如兄弟;要麽就是壞女人,丈夫在她們眼裏遠沒有欲望重要;要麽就是好娘子,丈夫在她們眼裏就是主人。

       《西遊記》作者大概是最不尊重女性的了,女人除了菩薩就是妖怪,還有等著被救的小女子。

      《紅樓夢》是最尊重女性的了,其中有一句名言“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這大概也是《紅樓夢》讓人更多的人喜歡的原因吧。

       但是《紅樓夢》裏太多的女兒性和母性,沒有妻性。 如果要說有的話,大概隻有襲人了。

      襲人的名字據說是取自“花氣襲人知晝暖”。 這個“襲”字曆來解釋很多,但這個詞在說文裏是“籠罩”的意思,所以這句詩和“芳氣籠人是酒香”有互相因襲的關係。

      襲人跟寶玉的愛情沒有浪漫,所以《紅樓夢》很少描寫襲人的女兒性,但不能說襲人沒有女兒的時光。

     襲人回到家,看到自己童年的玩伴表姐妹和堂姐妹,不免有點吃味:“他雖沒這造化,倒也是嬌生慣養的呢,我姨爹姨娘的寶貝。如今十七歲,各樣的嫁妝都齊備了,明年就出嫁。”

      “沒有造化”是她順著寶玉的話說話,“嬌生慣養”才是她對姨表妹的評價。襲人何嚐不想有人寵,不想認認真真的撒嬌,不過是她的女兒時光過得太匆忙了。“各樣的嫁妝都齊備了,明年就出嫁”, 這是襲人對姨表妹的羨慕。如果襲人沒有入賈家做奴才,大概也是相同的生活吧,雖然在寶玉眼裏清寒了些,但是畢竟自由自在, 幸福的憧憬轉眼就握在自己的手心。但是自己呢?自己的命運卻還是未知,愛上的寶玉又那麽讓人不放心,襲人又怎能不吃味呢?

        襲人的女兒性就這樣閃光了一下,難怪大家都忽視了;我想襲人自己大概也忘記了,隻是回到了家裏才真正想起造化的無情吧。
   
        襲人是為了家裏揭不開鍋,看不過父母家長餓死才自願賣身到賈家為奴的, 所以脂硯齋在此旁批到“孝女,孝女”。 
        黛玉入賈家和襲人有相似之點,但是黛玉投奔的是外婆家,和寶哥哥又是一見鍾情,女兒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襲人因為是奴才,當然也就需要幹奴才的活,作奴才的事。 但是不能說襲人不聰明,沒有知識。 
       襲人很聰明,但是她不外露。襲人也很有才華,當初勸寶玉“再不可毀僧謗道,調脂弄粉”。 這可是大見識。少時的寶玉不但不喜歡'祿蠹',也不喜歡佛道。但是《紅樓夢》由僧道起到最後寶玉出家,說明作者最後顯然選擇的是佛道的人生觀,所以作者顯然是讚美襲人的見識的。這是小說很難把握但是最需要把握的一點。 
      
      襲人雖然不會背語錄,但是“再不可毀僧謗道,調脂弄粉”可罵盡了偽道學的“偽”麵目。 林黛玉也很喜歡佛道思想,但是在這方麵的悟性黛玉不如襲人,屬於外露的聰明。

       襲人和寶玉的愛情屬於日常生活的酸甜苦辣,更主要的是襲人對於寶玉的愛情是無聲的愛情,“潤物細無聲,隨風潛入夜”,寶玉沒有刻意去設計他的愛情,愛情就悄悄的發生了。

       不得不說,男人在愛情麵前往往很幼稚,譬如寶玉和黛玉就非得鬧得不開心然後知道對方在乎;女人在愛情麵前往往很愚蠢, 譬如黛玉和晴雯,以為對方一定能猜到自己的心思。  
       其實男人也需要女人的暗示或者承諾,要不然男人寫的愛情大多是倒追呢?所以男人嘴上說得很勇敢,卻沒有不喜歡女人耍心計籠絡自己。 襲人那樣那樣認認真真去愛去討好的,不但寶玉喜歡,大多數男孩都喜歡。

       襲人的女兒性既然不能自由的發展,剩下的就是妻性了。不幸的是寶玉並沒有把她當作妻子,這是那個時代公子的自由和權利,當然也就反村了襲人妻性的光輝。 如果寶玉選擇了仕途,襲人確實不是一個合適的妻子,因為她根本就沒有機會認識寶玉的上級朋友同事,但是黛玉恐怕也不能;如果寶玉選擇“采菊東籬下”的生活,襲人和黛玉是他最好的選擇,黛玉和他談詩,襲人為他辛勞。但這隻是理想,他們三個都頂不住社會家庭的壓力。
 
        最後寶玉出家了,能夠和寶玉交談的大概隻有觀音姐姐了。 所以《紅樓夢》外的寶玉,“似桂如蘭,溫柔和順”的襲人也不足於曾為他的好妻子,隻能“枉自”又“空雲了。

        但是《紅樓夢》的襲人是寶玉最合適的妻子。襲人不但是寶玉生活中的伴侶,仔細地照料他的生活;襲人還是寶玉精神上的良友,她為寶玉的將來謀劃,為他的人情世故謀劃。襲人作為妻子付出很多,寶玉卻一直想當然地坦然受之,又怎能怨先生說中國的女人沒有“妻性”呢?因為我們根本就不宣揚妻性。

       譬如李紈,塑造的就是母性; 再譬如王夫人,大概也隻有母性,所以她無法理解寶玉,無法教育寶玉,因為她自己對於妻性的那段時光並沒有記憶。
 

       但是妻性畢竟隻是男人的要求,所以娶妻當娶襲人,做人當如黛玉。

原創文章,嚴禁剽竊,歡迎轉載,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