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陷阱
文章來源: 裘教2006-09-23 21:48:22

        別人是上網挖坑,俺是在家裏挖坑。這不,俺自從吸取了女兒學鋼琴的教訓:坑挖的太晚,而且還挖的太小,人都陷不進去,當然也就沒有爬不爬出來的問題。於是俺又用了幾年的時間,重新又挖了一個大坑,即所謂鋼琴陷阱,就專等哪天能讓兒子又陷在裏麵。而且,這回一旦陷進去,還得讓他半天都爬不上來。不過,做這事俺還真得小心,得不露痕跡才行,免得日後理虧,就好像俺做了什麽手腳似的。

        眾人皆知,俺是一個音盲,除了擅長跑調,音樂方麵就再也沒什麽別的特長。俺當年也不明白這跑調也會遺傳,要不然,俺原來聽著閨女唱起歌來和俺一個調,就覺得特親切,特有認同感。不過俺這跑調,也曾害苦了她。弄得她學琴之初,要是彈錯一兩度音的話,她一定是渾然不覺的。教訓哪!

        不過教訓歸教訓,俺也慢慢地悟到了一點東西:樂感是聽出來的,不是練出來的,練出來的東西那叫技巧。一個孩子是否從心裏喜歡音樂,關鍵就看他是否在小時候常聽音樂,而且越小開始聽,效果會越好,說不定就應當從胎教開始。

        其實這和嬰兒學語言是一個道理。父母從來不曾試圖“教”孩子說話,也根本不會去顧及語法,不管三七二十一,想怎麽說就怎麽說。別瞧嬰兒開始時隻知道眨巴眨巴眼睛,一句話都不會說,其實那才是真正的“啞巴吃餃子——心裏有數”呢,這就是所謂的語感。正是因為有了對語言的這種“先入為主”的積累,他們日後說的話就會冷不丁地像炒豆似的劈裏啪啦地向外蹦,想止都止不住。

        試想一下,如果因為孩子小,還不會說話,父母就不跟他說話,那麽恐怕孩子將來會不會正常地說話都是個問題。同理,如果一個琴童到了學琴的年齡,父母才想著讓他接觸音樂,那麽他除了學習到一些彈琴的技能以外,本該早就擁有的樂感就根本談不上了。換句話說,音樂教育對這些孩子來說,其實已經太晚了。這樣的孩子,如果日後還能喜愛彈琴,那就真的會是一個奇跡了。

        所以俺家的老二出生後不久,俺就天天讓他聽各種各樣的古典音樂。咳,當初俺太太一聽見音樂就睡不好,所以俺兒子的胎教就沒趕上趟(終於明白了俺家為什麽先天會缺少音樂細胞吧?)。俺不是也沒法子嘛,這孩子又不在俺的肚子裏,哪能由著俺,想胎教就胎教呢?

        可還別說,這從小聽著音樂長大的老二,和從小就沒聽過什麽音樂的老大,在音樂方麵的表現確實不太一樣。俺最早注意到老二對音樂的敏感,還是在他兩三歲時。平時接送孩子時,俺總在車上聽貝多芬的鋼琴曲“致愛麗絲”,可是當俺有一天換了一首曲子時,孩子卻死活不幹了,非說不是這首曲子,硬讓俺給換回去。俺猜想他可能隻是對序曲部分較熟,就故意放到一半,再把聲音關掉,等放到另外一首曲子的一半了,再把聲音打開,可無論俺怎麽掉包,他都給俺逮個正著。弄得俺聽“致愛麗絲”都聽了大半年了,恍惚之間,俺總覺得自己跟愛麗絲有什麽瓜葛,以至到後來俺見著太太就覺得心虛。

        不過,俺經過兒子這麽一折騰,才對他辨音的能力有了真正的認識。從而也再次堅定了俺對音樂教育的認識:要想讓孩子喜愛音樂,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從小就多聽好音樂,尤其是聽古典音樂。音樂聽多了,它就會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孩子們情感中,並使其心中充滿了旋律。這就像吟詩吟多了,心中就會有韻律一樣。

        後來俺兒子的發展越來越多地印證了這點。他真的可以說是每日不可沒有音樂:伴著音樂入眠,伴著音樂而醒,再伴著音樂而玩耍。故此,他對聽過幾遍的歌曲,很快就會唱,而且還不跑調。不知為啥,俺的跑調基因這回愣是沒起到作用。

        最近,俺又發現了新情況。這小家夥會時不時地掀開俺家塵封多年的鋼琴蓋,自己上去亂敲一氣。俺一看有門,也顧不上心痛鋼琴了,就由他去亂敲。敲著敲著,他便明白了高音,中音和低音的區別。敲著敲著,又明白了輕重緩急的區別。最後他還弄明白了最重要的一點:音樂可以用來表達情感。於是他開始用琴鍵來模擬各種動物的聲音,模擬喜悅,驚慌,摔跤,上樓,下樓,悄悄的躲藏和突然的驚歎,等等。俺最怕他在鋼琴上模仿狗叫,那哪是彈琴,簡直是在砸琴。

        不過,我一看時機已到,就把暗挖了這麽多年的鋼琴陷阱的機關打開了:告訴了他鋼琴的Middle C在哪,又接著解釋了幾句五線譜上的豆芽符號與琴鍵之間的關係,音符有長有短,並指明了哪些是左手,哪些是右手的琴譜部分。結果沒過幾天,他就照著書把Yankee Doodle自己就給彈出來了,而且興奮異常。於是俺隻得又給他舉行了一場五分鍾的獨奏音樂會,再找來俺閨女給他伴舞。

        俺對待他,就有如對待再世的莫紮特一般。不過人家莫紮特的爸爸好像是宮廷樂師,可俺連樂譜都不會認。就算他是莫紮特,可生在俺家後,就隻有改名為“沒啥特”了。不過,別看俺唱歌時調門不準,可俺的耳朵還行,要是他那天彈錯個半度音,俺起碼能聽出來好像是哪出了毛病。但真要讓俺找,俺是永遠找不著的。俺女兒當年就是憑著這一殺手鐧,每每當著我的麵坦然地蒙混過關的。

       好在俺也不會再去吃二遍苦,受二茬罪。當即決定聘俺閨女為兒子的臨時鋼琴老師,女兒也欣然應聘。加上俺也會付給她相應的報酬,這於俺,女兒,兒子三方都有利,豈不是三全其美?
  
       不過,即便有女兒的加盟,俺對兒子也還是沒抱太大的希望,隻是先自個兒陶醉一下讓其誤入陷阱的快樂中,至於他能在陷阱之中呆多久,就不是由俺來決定的了。要是哪天他的覺悟提高了,還想爬出來,俺一定會再給搭個梯子,把他給拽上來。俺總不能把他活埋在裏麵吧?

        不過,與其說俺挖的是一個鋼琴陷阱,還不如說俺挖的是一個音樂陷阱。其實,熱愛音樂才是音樂教育的真正內容,彈琴隻不過是其中的一種外化形式而已。一個人如果真的從心裏喜歡音樂,他一定會想方設法地去尋求一種適合於自己內心的表達方式,以便傳達出他的這種內在的情感。如此看來,隻要孩子始終保持著對音樂的熱愛,日後究竟是彈琴還是唱歌,或者哪怕隻是聽聽音樂,又有什麽關係呢?

        鋼琴不是萬能的,可是沒有音樂的生活卻是萬萬不能的。



(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