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日話國殤
文章來源: 虔謙2009-05-22 07:58:42

今年五月二十五號星期一是美國國殤日,  是為了紀念為國捐軀的將士而設的節日.  一般人提到國殤日, 便會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那場人類史上的空前浩劫中,  約一千六百萬美國將士參加了戰鬥,  犧牲的有四十多萬.  美國的參戰, 改變了戰爭的力量對比;  美國人民為最終打敗法西斯, 結束這場大戰, 付出了流血犧牲的重大代價.  那些英雄們, 值得後人永遠的緬懷紀念;  戰爭也值得後人深切的思考和警醒.

中文 “國殤” 一詞原起屈原的 “國殤” 辭, 指為國捐軀的人.  底下就是兩千多年前屈原的楚辭 <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雲,矢交墜兮士爭先。
淩餘陣兮躐餘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占扔淪庥忠暈洌?K剛強兮不可淩。
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該辭一般猜測是為楚懷王17年, 公元前312年楚軍被秦軍大敗於丹陽, 藍田一事而寫.  辭裏行間再現了當年戰場上短兵相接, 旌旗蔽日,  車馬肅殺, 煙血彌漫的悲壯激烈的情形; 表現了楚國將士們視死如歸, 奮勇殺敵的精神麵貌.  辭中許多用語已被千古傳揚,  其中最著名的要屬 “魂魄毅兮為鬼雄” 一句了.

類似的古詩詞, 印象深的還有曹植的<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並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胡虜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堤。
長驅蹈匈奴,左顧陵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寫的是燕地遊俠武藝高強,  為國征戰禦敵的事跡.  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記載俠客的文獻之一; 更早的有司馬遷的 <史記. 遊俠列傳>.

想來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  中國尚分裂,  區域之間,  互為外邦, 時有激戰.  直到秦始皇橫掃諸國,  強力實行政治文化等各領域的統一, 華夏才得以化零為整.  從秦漢開始貫穿中國千年曆史中的,  有北方的 “匈奴” 之患.  “匈奴” 隻是當時中原對北方各遊牧部落民族的一般稱呼, 後來部落之間也自己不斷征戰兼並, 名稱也一路演變.  兩千多年中, 中原人民和 “匈奴” 的南犯之間有過數不清的大小戰事.  最後到了宋代, 終於亡掉半壁江山.  也就在宋代,  邊塞詩詞特別的蒼涼感人.  比如辛棄疾的這首 “永遇樂”: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 孫仲謀處。
舞榭歌台, 風流總被、 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天下事,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國家” “民族”, 其實都是相對的概念.
戰國時秦楚是敵, 沒過多久就是一家了.   所謂的 "匈奴", 在曆史的進程中, 又有多少已經和華夏民族融合為難分的一體.

再說當年二戰的敵對國, 今天已經是友邦. 今天這個世界, 由於經濟, 文化, 科學, 自然資源, 環境保護等等的因素, 各個國家之間的互補互助和密不可分的聯係超過了過去的所有年代. 這大概也就對人們的思維模式提出了嶄新的要求. 助人就是助己; 損人, 最終必損己. 世界是個大家庭; 人們就住地球村.

在紀念國殤日的同時, 願和平, 包容和愛能多多主宰這個世界. 本人一直都相信, 愛是世界的終極正義.

祝朋友們國殤日長周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