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大陸移民:尷尬的愛國心 (上)
文章來源: 虔謙2009-02-19 07:33:40

海外華人文化廣角之一


海外大陸移民:尷尬的愛國心 (上)

中國人,是世上最戀故土,最認祖宗的民族;與此似乎有些矛盾的是,中國人,卻也有著離鄉背井,圖謀新生的悠久曆史。一千六百多年前晉代所謂 “五胡亂華”時期 (就是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民族侵擾中原),中原居民大舉南遷。聽父親說,我們那一帶的閩南人,就是那個時候從河南山西一帶南下的。晉江、洛陽橋這些名稱,保留了我們最早的故土的痕跡和我們心底存著的中原眷念情結。

客家人的首批大量南遷據說也是那個時候開始的。之後客家人還有兩次大的南移,一次是唐末黃巢起義,另一次是南宋末年。客家人以勤勞刻苦著稱於世。

近代,中國南方的一些人漂洋過海,奔赴南洋,甚至遠赴大洋彼岸,開始了中國華僑的曆史。 這些華僑,除了生存力頑強,特別吃苦耐勞之外,令人動容的是他們念念不忘萬裏之遙的故鄉。有點財富,血汗之錢,千方百計的都要往家鄉送。
每次路過廈門集美學村,看著陳嘉庚建造的那一棟棟風格鮮明的建築,景仰感戴之心油然而生(陳嘉庚對廈門乃至中國的貢獻可以寫出長長的一卷史書)。
 
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向以美國為主的西方國家的移民大致五十年代就有了。不過據我所知那時候的零星移民大都通過台灣或香港的特殊關係。 我從美國一部紀實影片裏就了解到這樣的例子。移民者是位女子,由於出身及宗教背景的關係在當時還相當保守的內地遭受到不公待遇和迫害,於是輾轉香港而出。這類移民由於出來得早,加上特殊的移民原因和背景,很快就和美國主流融合。

從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 (也就是改革開放開始的時候)到2003年左右,是中國大陸往北美、澳洲及歐洲留學、工作及移民最集中的時期。據不完全統計,這個時期僅留學人數就達七十萬。

我還記得那時候在美國領事館門口排長隊的情形。 我還記得許多人心裏擔心簽不了證的焦慮眼神。
那一股出國熱,仿佛是盲目的,其實它也是很清醒的。

國門初開,大陸人,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對外麵的世界,特別是西方發達世界充滿新奇和向往。和以往的遷徙有所不同,他們盼望、爭取出國,並不是被迫的,也不是因為和自己的祖國有什麽大的過節,我認為,那個時候的移民潮,基本的動機其實很簡單,就是想到國外闖出一片天,過上更好的日子。所謂人往高處走,美國,成了這些人心目中的人間天堂,也是那些年海外留學和移民最集中的國家。

然而,這些留學生們由於都是成年之後才出國門,雙腳踏上異國之土後,沒根沒基的他們大都經過艱苦的語言、文化和生活的適應和掙紮奮鬥過程:洗碗刷盤子,餐館侍應生,旅館經理,保姆管家等等,從最低層的工作幹起。這些人當中的許多人,至今仍在為生活拚搏。 我的百嚐美國夢係列,是這個過程的真實記錄。另一部分人稍微幸運一點,起點高一點,較早受雇於美國大公司,至少形式上較早融入美國社會。不論是何種過程,爭取綠卡和公民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是曆經千辛萬苦的。 還有為數不多的一部分人,是自然的心喜情悅的融入了美國文化,或是進入了美國主流。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正當這批人在美國艱苦創業的時候,大洋對岸他們的祖國也發生著滄海桑田、天翻地覆的變化。貧窮落後的中國一躍成了世界經濟發展巨人,到處是機會的廣闊天地。於是,有所謂的 “海歸”,就是離開海外,重新回到故土去發展,落葉歸根。 畢竟,許多人雖然出國經年,根基仍在國內。 據統計,1978到 2003,海歸人數達十七萬多。2008一年就有五萬人回流。

當然,大部分人很難回去了,因為這些人,作為第一代移民,如今大都人到或人過中年, 從生活上講他們也已經相對適應了國外的生活。歲月如梭,他們的孩子們有的已經長大成人,有的正在長大成人。 孩子,是定力;孩子在哪裏,家就在哪裏。這是我的切身感受。

不管中國大陸的第二代移民們如今狀況如何,站在文化根的角度不樂觀的講, 他們的父輩們,也就是首代大陸移民 (也就是我們這些人)所擁有的原汁原味中國傳統,基本上很難被傳承下來 ,因為,以美國為例,第二代移民受的是純粹的美國教育,他們的語言和思維都是美國式的。
零碎的勢單力薄的中文學校教育,在大環境大氣候底下,文化傳遞之命雖說是任重道遠,卻的確是步履維艱。

於是,這批人在時間的長河裏,從宗親的角度講,勢必成孤獨的斷了線的一代人。他們的文化,他們的足跡,基本上將隨著他們的消失而從活生生的世界上消失。 他們的兒女們,大致隻能用英語,憑著淡淡的記憶,向世人講述他們的父親母親們的故事。

然而,他們的文化和精神,會以別樣的形式往下延伸。在可以看得到的將來裏,還會有新的移民,數量也許沒有那麽多,帶著新世紀裏新的中國文化因子,踏上他們踏過的異鄉之路,在一定的程度上重複他們的生活模式,承繼他們那一顆故土眷戀之心。在曆史的回音壁裏,新一代移民所聽到的主旋律,是那一曲曲也許在故土已被遺忘了的鄉戀之歌;或許,也隻是他們,有著同樣文化命運和生活軌跡的人們,最聽得懂那歌聲和裏麵的底韻。


(待續,如欲轉載請聯係本作者並請注明轉載處網址 URL)
qianqianwxc@yahaoo.com



海外大陸移民:尷尬的愛國心 (中)(圖)

金哲熙 --- 外國同事再上我的博客 (圖)

親友來稿:姐姐
轉載同胞博文: 撿到一個小孩

即景:生米已成軟粥的老夫老妻

俺想寫個文革題材的長篇 ......
交代小說 “保姆和裝修工”的寫作背景

兒子一篇 “看透”婚姻的作文

百嚐美國夢 (十四)大雨滂沱回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