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紮特小夜曲
文章來源: 林貝卡2008-04-20 09:41:51



吉他曲:莫紮特小夜曲 作曲:莫紮特


莫紮特簡介

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紮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的薩爾斯堡,是歐洲最偉大的古典主義音樂作曲家之一。35歲便英年早逝的莫紮特,留下的重要作品總括當時所有的音樂類型。

根據當代的考證顯示,在鋼琴和小提琴相關的創作,他無疑是一個天份極高的藝術家,譜出的協奏曲、交響曲、奏鳴曲、小夜曲、嬉遊曲成為後來古典音樂的主要形式,他同時也是歌劇方麵的專家,他的成就至今不朽於時代的遷變。

莫紮特作品風格

莫劄特連同海頓、貝多芬都被視為“維也納派”古典音樂風格,如果莫劄特是古典音樂風格的最佳代表,他的曲風卻遠遠不止於此,他的曲風是最有個性的和最能立即入耳的曲風之一。

承襲了音樂世家的血統,很早便習慣旅行生活,並習於與演奏家和其他甚至不同國籍的作曲家交流相識,莫劄特自小就變成天才的模仿家,他能捕捉住所有他聽到的聲音;在他一生中他一直遵循這種方法,尤其是當熟悉對位法時。當時是洛可可時代,他從小就沉浸其中,對位法這種“學者風格”是如此難以學習吸收。

莫劄特開始於轉寫幾首巴赫的賦格曲為弦樂三重奏,這些弦樂三重奏由 Van Swieten (K. 404a)定製,然後真正致力於創作賦格,期間遇到不少困難.

隨後數年,莫劄特放棄純粹的模仿,但他的作品卻從這樣的練習中獲取難以估計的靈感和提升:G大調四重奏終曲(K. 387)和 C大調第四十一號交響曲“朱彼得”的終曲(K. 551),deux mouvements où la superposition des lignes atteint une maîtrise inégalée.

莫紮特是多產又多變的天才,歌劇、交響曲、協奏曲、室內樂、宗教音樂,都是他涉獵的範圍,莫劄特全方位地嚐試各種可能,每一種音樂種類、每一種音樂形式、每種樂器,使得作品最終能更改完善或重新譜出更加完美的成果。

莫紮特的音樂清明高遠,樂天愉快,淳樸優美,其摯溫暖,有如天籟一般。常常被譽為“永恒的陽光”。

莫紮特在嚴酷命運的摧殘之下默默地承受著、孕育著、奉獻著,象殉道的使徒般唱著溫馨甘美的音樂安慰著自己,安慰著整個世界。(來源:維基百科)


林貝卡 2008 春 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