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會後再談龍應台
文章來源: BeautyinAutumn2010-02-08 09:28:53

周末,答應我的一位編輯朋友去舊金山圖書館替代她去參加有關龍應台“大江大海 1949 ”的讀書會並在會上談談讀完這本書的感想。

說來慚愧,我在灣區住了十多年,卻從來沒有自己開車進過舊金山市。我對大城市有種“恐懼感”,所以帶著女兒開車來到中半島的 Millbrae 市, 這裏是灣區地鐵站的頭一站,在那裏好不容易弄明白了怎樣用信用卡自動買票,上了 Bart 地鐵,坐下來之後才舒了口長氣。女兒很高興能坐地鐵,把這項陪我進城的事全然當成了一個母女冒險的刺激活動。從地鐵車站的自動扶梯出站的時候,她說:“好像在上海一樣!真好玩!”感情她隻記得幾年前帶她去中國時乘地鐵的的情景,故而小小的孩子也知道把自己的過往經曆和她正在進行的事情相聯係,從而得出她的觀感結論。雖然,美國的地鐵比中國不知早了多少年,但是因為她是先看到中國的地鐵,她的結論便成了美國的地鐵像極了上海的,主次地位的顛倒是因為她先入為主的體驗。

之所以寫這麽多字來述說這件事,是想說在讀書會上有一點讓我感受非常深刻的是:同樣一件事,同樣一本書,同樣一個戰爭,在不同的人眼裏會解讀出完全不同的意義, 而很多時候,這種不同角度得解讀, 往往跟自身的經曆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從而更加能夠體會為什麽那麽多中國大陸背景的人對龍應台筆下的 1949 那麽得不能容忍!雖然我能體會他們為什麽如此,並不代表我同意他們的觀念。正如女兒所說主次顛倒的話一樣,我懂得她,知道她為何那麽說,也知道她錯在哪裏!

讀書會請了五位作家和編輯,其中一位台灣女作家,一位香港男作家,一位大陸男作家,和兩位女編輯,我頂替的是其中一位女編輯的位置。下麵坐的是讀者,大部分讀者讀過龍應台的這本書,少部分讀者還沒讀過。讀者中有台灣的老兵,有台灣的外省人,有來自大陸的中國人,當然,這些人如今都共享一個身份:海外華人。

我們坐在台上的各自自我介紹了一番之後,大陸的男作家先開了腔。這位作家我以前見過幾次,大多是在灣區華人作家交流會上,知道他是中國的作協成員,寫過不少的著作,在灣區有一定的知名度。他是以一種批評的語氣去評說龍應台的這本書的,他的論點是龍應台想寫曆史,卻沒寫成功,因為曆史應該是勝利者所書寫,失敗者是沒有權利寫曆史的。龍應台的目的是想給她被趕到台灣孤島上的老父翻案,所以用了一堆亂七八糟的訪談來談戰爭,這些訪談的真實性完全不可靠,如何能當曆史來讀?他的話引發台下眾多的讀者搖頭,也引起坐在他旁邊的香港作家迫不急待發表不同意見。

香港來的作家開始反駁大陸作家有關曆史的概念,他說龍應台寫的應該是一種曆史學的理論與論證,曆史本身是不容改變的,它是既定的史實,統治者所寫的曆史不一定就是史實,曆史學是由曆代文人墨客所撰寫的大量文章組成的。

他從他自身的經曆談龍應台對共產黨和國民黨之爭的感受,他說:“我要感謝共產黨,因為,不是共產黨對我的迫害,我就不會冒著生命危險偷渡到澳門以後又到香港,今天更加不可能坐在美國舊金山的圖書館裏和大家分享讀書心得 ……”

台灣的女作家把被扯遠的話題拉回到龍應台和她的書上麵。她對這本書的評價是非常正麵和讚譽有加的。龍應台寫的情也好、景也好,都是她所熟悉的,讀書時她眼淚決堤,因為太感人了,無論是對父母的愛還是對兒女的情,還有那些有關戰爭和台灣那個年月的描寫,她和龍應台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共同經曆了龍應台筆下的世界,讀起來仿佛看電影,曆曆在目!

接下來,我身旁的女編輯開始讀她寫好的讀後感,她說得比較謹慎,帶著稿子而來可見她是個滿循規蹈矩的人,她的讀後感也是比較中肯,有肯定, 肯定文字的文學性和可讀性,也有不同意見,主要還針對曆史的真實性。

我是坐在台上最後發言的,我的感想都寫在我的那篇文章《涓涓細流,感人動心 … 讀龍應台〈大江大海 1949 〉》中,隻不過,我沒帶稿子,即席隨嘴評說,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我從我對曆史的理解談起,談到中國人“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根深蒂固的觀念,理解中國大陸的作家的調調,但是,真正的曆史確實如香港作家所言:那是史實,沒有人可以改變!隻不過我們這些在不同的社會環境下長大的人,所接受的教育往往是那個社會的執政者所灌輸的,所以, 1949 在我們這些共產黨製度下成長的中國人是一個樣子,在那些國民黨統治下的台灣島上的中國人又是另外一個樣子。就好比講台上的那瓶花,每個人畫出的素描一定有所區別,因為我們每個人所處的角度不一樣。龍應台有她自己的角度,至於她的角度你是否認可,那完全是你的事,但是我要說的是她打動了我!

我談起了我的伯父和那出《四郎探母》戲,我談起了中國人的鄉情和我們現在的鄉愁。我和龍應台筆下的世界有著幾十年的鴻溝,然而,那些人情、鄉情、人性、命運卻都是我所能體會到的深切感觸!好的文字難道不是就在於它能觸動人心?

我們台上的人說完, 台下的讀者湧躍地參與討論。一位從中國大陸 1949 年前後去了台灣的老先生說他完全讚同我的觀念,每個人讀龍應台的這本書都會有他自己的評說。他說他來參加這個讀書會之前,有位當年來自長春的老兵對他說請轉達他對龍應台的敬意。因為那些在共產黨宣傳下的所謂“兵不韌血”的長春圍城,在當年他們被困在城中的兵民眼裏是無法述說的悲痛!龍應台真實地寫出了當時的情景,所以他謝謝她還原曆史真相!

一位來自台灣的女讀者卻發出這樣的疑問:共產黨把國民黨趕到台灣之後,建國幾十年,中國又死了多少人,三反五反,反右大躍進,文化大革命 …… 如果中國沒有共產黨,今天的中國會是個什麽樣子?她的這番講話自然引起來自大陸的中國人的不以為然,想當初的國民黨四大家族的腐敗,已經導致了民不聊生的局麵,所以,在龍應台的書裏也提到,國民政府的失去民心是導致了當年國民軍潰不成軍的主要原因。我喜愛龍應台也正是在這裏,她公正!作為一個中國人,她不偏袒任何一方,她的角度是人文和正義的角度,不會因為她的背景而帶有某種色彩!

還有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讀者呼籲:讓我們也寫一本大陸人眼裏的 1949 。也許是個不壞的主意!無論如何,龍應台這本書在兩岸三地的中國人眼裏讀出不同的味道,這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引導我們去思考什麽是曆史?什麽是真正的史實!而戰爭所給人類尤其是平民百姓帶來的除了災難還是災難!

自古以來,中國人的世界裏,改朝換代仿佛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即使當年的李自成揭竿而起,在崇禎皇帝眼中,那完全是草民流寇,可是這個山大王卻最終打敗了堂堂皇帝,自己做到了皇位的寶座上,如果他不是急不可待地享受榮華富貴,也不至於那麽快地被後來的吳三桂打敗。那麽,曆史書上的那段就要重新改寫!多少年來,所謂的正史都是後朝寫前朝,如果後朝是前朝的繼承者,那麽除了歌功頌德之外,所有的汙點都被掩埋;如果後朝是前朝的顛覆者,那麽除了鞭噠之外,我們能從中讀到多少真實的東西?所以,曆史學家告訴你:想知道曆史的真相嗎?讀點野史吧!

人生是沒有如果之說的,人類也一樣!當這些災難一一發生之後,回頭來看,再說“如果”無濟於事,但是,我們是否能看到:正是這些眾多的百姓所無法更改的個人和家庭的命運, 組成了一個國家無法更改的曆史和命運!是的,中國近代史中的這一章是慘痛的,我們每個人能從中學到什麽,讀懂些什麽信息?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相關文章:

涓涓細流 感人動心…讀龍應台《大江大海1949》

目送龍應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