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的生煎情節
文章來源: BeautyinAutumn2009-03-31 08:38:26

初去上海,聽上海人說肉饅頭、菜饅頭,不知為何饅頭裏要加肉和菜?後來,明白了上海人把包子稱為饅頭,故而肉饅頭便是肉包子,菜饅頭實乃菜包子。 

上海人似乎對一種小肉包他們稱為生煎饅頭的特別得熱衷。 上海大街小巷的生煎饅頭店少說不下幾百家。走進去不大的店麵通常都是人滿為患,簡簡單單的桌凳拉開坐下,旁邊不久就會有人站著等你的座位。一兩生煎饅頭通常四到六隻。 生煎饅頭說穿了便是水煎小肉包,上海人喜歡把肉包子的捏口處往下放,那一麵的皮厚,被油煎得金黃香脆,另一麵稍薄一點,被水蒸得白白胖胖,再在上麵灑上一層芝麻,就一小碟被上海人用水衝淡了的鎮江醋,再來一碗飄著香菜末和兩三片牛肉片的咖喱牛肉細粉湯,早點、午餐或是下午茶都可以這般吃法。  

我在上海讀書的時候,周末與同學南京路淮海路地逛,餓了就買二兩生煎饅頭。那時候,我們常去的是一家國營連鎖店,名叫“豐裕”的。 

嫁給一個上海人之後,才發現,生煎饅頭對上海人有種無法抵抗的“誘惑”!在美國的中餐館裏,但凡看到“生煎包”,那是一定要點的,可是,十有九次,點上來的肉饅頭令人倒胃口。偶爾一次,味道還說得過去,可是,人家一看包子的捏口朝上,肯定要評論一番“這個生煎包不正宗!”即使味道過得去,那“賣相”卻離家鄉的差了十萬八千裏。 

每次回國,在上海的第一個早晨,睜開眼就是滿世界地找生煎饅頭店。“豐裕”小店的招牌還在,卻大大的今不如昔了。今天的上海人會對你說:“生煎饅頭啊,儂要去吳江路上的小楊生煎去吃! 米道哪能?(意思味道如何?),不要太好噢!(意思是好極了!)”我們自然免不了俗,每次都會去報道! 

小楊生煎在南京西路和石門路的交口處,吳江路美食街早已名聲在外,其實那裏大多是小吃,要想在那裏吃國宴是不可能的。 小楊生煎兩片小小的店麵前永遠排著長隊,排隊買籌碼,再等座位,生煎要排隊取,咖喱牛肉湯送到你的台子上。那生煎的特色是皮薄肉多,最主要是一咬一包湯,裏麵的湯汁賽過任何一種灌湯小籠, 那口味卻比小籠包香得多!不要提家裏的那位上海人是如何沉迷小楊生煎,就連我正宗南京籍的父親,在上海住了幾年之後,也成了小楊生煎的忠實追隨者。

 小楊生煎

在那裏,你大可不必為了有人站在你身後等座位而不好意思,要知道站著等的人極有可能是哪家大公司的老總!所以,上海人說“儂不要拎不清哦!伊拉白領妹妹一樣著套裝裙拎了小皮包立了小楊生煎的門口頭,排隊等奈咳。” 

前年在上海,陪著家裏的那一位在虹口區閑逛,想找尋他童年外婆家的蹤影,多年前的虹口弄堂,早已被一棟棟大樓所取代,童年夢難覓!但是,卻讓我們撞到一家生煎饅頭店“金彪生煎”,名字取的怪異,但是那生煎包真是沒得說。感覺比小楊生煎還棒! 

在美國,我沒事時喜歡做菜為樂,學會了做麵食之後,就開始向生煎饅頭發起進攻。一回生,二回熟,如今我自創的生煎饅頭時不時也能湊湊數。上海來的家公吃了我發明的健康版的生煎饅頭,一個接一個連說話都忘了,吃完才想起問了一句:“拿各德有生煎饅頭賣呀?(意思:你們這裏有生煎饅頭賣呀?)”,看來我趕上生煎饅頭店的大師傅了,也算稍有功成了!是不是?

自創健康版生煎

 

生煎菜譜和做法,請點擊下麵的字:

千裏共嬋娟:中秋詞歌食 (隻把白麵換成一半白麵一半全麥麵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