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蜜
文章來源: 清靜蓮花2007-01-06 23:35:21



波羅蜜,維基百科上是這樣注解的: 波羅蜜梵文Panasa, 馬來語 nangka, 學名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目、桑科常綠喬木。原產印度, 隋唐時傳入中國, 稱為“頻那挲”(梵文 Panasa 對音),宋代改稱波羅蜜, 沿用至今。現在波羅蜜盛產於中國嶺南、雲南和印度、中南半島、南洋群島、孟加拉國和巴西等地。波羅蜜果實大如西瓜,外皮綠色有棱角,內有幾十個淡黃色果囊,甘甜可口,中有果核,可炒食。新鮮波羅蜜果肉是水果,常用作烹調材料,或製成波羅蜜果脯和波羅蜜罐頭。波羅蜜木材常用來製造南洋各地的樂器。在香港及鄰近地區,波羅蜜一般被稱為「大樹菠蘿」。


    波羅蜜這種水果在南方還是很常見的,但我在廣東住了許多年,從來就沒買過它。一是因為它長的古怪,身上到處是凸起的尖角;二來它太大,買一個還不知道要吃到哪一天;三來從沒吃過,也不知道是甜還是酸。於是一直和它無緣,直到去年回國的時候,有個朋友把她家自己種的菠蘿蜜拿來給我,才第一次發現,原來它是那樣的香甜。果核煮過之後,味道竟有幾分似板栗,肚子餓的時候,絕對可以當飯吃。


    朋友家在廣州二沙島,珠江邊上,是一座帶花園的別墅。雖在鬧市,倒也十分幽靜。祖國日新月異,她家的房子也是豪華得可以,設施自然是齊全,一套家庭影院就是幾百萬,聽了聽,不知道是我耳朵不夠靈敏,還是牒的質量一般,沒分出大的不同。倒是喜歡那首古箏曲《春江花月夜》和她布置的視聽室的氛圍,琴聲悠揚舒緩,如明月、流水、白雲、輕舟,也就暫時忘了今夕何夕,隻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花園也是費了心思設計過的,有個錦鯉池,一池紅、白、黑、黃的魚兒,宛如一群活潑好動的孩子,又漂亮又可愛,沒一刻停得下來。隨手丟些魚食喂它們,便爭先恐後地跑來搶,搶到了的吃得開心,沒搶到的好像也不生氣,反正也餓不著。我一向喜歡喂魚,看著它們不知疲倦地爭著吃的樣子,心裏特高興,也不知它們吃得是不是也和我一樣開心?

朋友喜歡果樹,除了花草,院子裏全是果樹,有荔枝、龍眼、木瓜和波羅蜜。她指著結著幾個碩大的果實的波羅蜜樹對我說,種了幾年了,今年是它第一次結果。這樹很怪,必須等它長大之後,在它上麵砍出深深的傷口,流過樹汁以後,第二年才會結果。

聽了之後有些詫異,沒想到長出這些甜蜜的果實的代價竟是樹身上累累的傷痕。


    新年的時候,她打電話給我,好像是遇到了麻煩,身心都很疲憊,情緒無比的差。靜靜聽她訴說,也不知該如何安慰她。再華麗的人生,也有無法逃避的苦痛。本想跟她講講菠蘿蜜,最後還是忍住了,她畢竟還年輕,不知能不能明白,傷痛原來是生命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