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無信不立
文章來源: 清靜蓮花2006-12-29 21:07:24

看楊子DL 介紹國內排行的暢銷書,人文類和小說類。也隨鏈接去看了一點排在第一位的於丹《論語》心得,應該還不錯吧,轉一篇給大家看看。不過以孔夫子的思想來衡量當今中國,現實和理想之間的距離還是很大的。官無信,民焉有信?上梁不正下梁歪,上行下效,這是最簡單的道理。

於丹《論語》心得   (節選)   

  我們永遠也不要忘記天地給予我們的力量。什麽叫天人合一?就是人在自然中的和諧。

  我們努力創建和諧社會,而真正的和諧是什麽?

  它決不僅僅是一個小區鄰裏間的和諧,也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一定包括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地共同成長;人對自然萬物,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

  這是一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

  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心卻十分莊嚴。因為其中有一種強大的力量,那是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一個特別講究信念的人。

  他的學生子貢問,一個國家要想安定,政治平穩,需要哪幾條呢?這個故事在《論語》裏叫做“子貢問政”。

  孔子的回答很簡單,隻有三條:足兵,足食,民信之矣。

  第一,國家機器要強大,必須得有足夠的兵力做保障。

  第二,要有足夠的糧食,老百姓能夠豐衣足食。

  第三,老百姓要對國家有信仰。

  這個學生矯情,說三條太多了。如果必須去掉一條,您說先去什麽?

  孔夫子說:“去兵。”咱就不要這種武力保障了。

  子貢又問,如果還要去掉一個,您說要去掉哪個?

  孔夫子非常認真地告訴他:“去食。”我們寧肯不吃飯了。

  接著他說:“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沒有糧食無非就是一死,從古而今誰不死啊?所以死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國民對這個國家失去信仰以後的崩潰和渙散。

  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一個指標;而真正從內心感到安定和對於政權的認可,則來自於信仰。

這就是孔夫子的一種政治理念,他認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