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幼兒園《俄羅斯筆記12》
文章來源: 閣老2007-08-10 23:42:03


        春節過後,我帶著妻子女兒回到伊爾庫茨克。結婚幾年,這次才真正地全家團聚在一起。我們把三歲的女兒送進了幼兒園。

        幼兒園就在我家的樓後,條件相當不錯,進門是更衣室,一人一個小櫃,放衣帽和鞋子。裏麵是餐廳,遊戲室,學習室,手工活動室,醫務室,室內遊泳池和臥室。一人一張小床,潔白的床單和大枕頭,每人配備一條小毛毯。室外的操場上是旋轉滑梯、秋千、滾輪、獨木橋,沙坑。

        盡管那時是俄羅斯最困難的時候,但是國家還是保證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不收任何費用,並保證一日三餐。所有的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全部國家提供,不像國內的幼兒園要自備被褥,買統一的衣服,還要交納各種各樣的費用。西伯利亞的冬天是寒冷的,常溫在零下 30 度左右,但是暖氣供應非常好,室內的溫度保持在 22 度左右。

        俄羅斯的孩子少,盡管國家不提倡計劃生育,並且鼓勵多生,但基本上是一家一個孩子,所以每個班也就是十來個孩子。每個班有兩個老師,一個負責生活,一個負責學習。

        上幼兒園的第一天,我簡單地教了女兒幾個單詞,我要喝水;我要上衛生間。老師的名字叫列娜,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並給我的女兒起了個俄羅斯名字:瑪莎。因為是第一天上幼兒園,女兒比較膽怯,又因為不懂語言,無法交流,中午午睡就尿了床。傍晚我們接她的時候,感到很抱歉。老師說,沒有關係的,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都有這個過程,很正常,過幾天就會好的。

        女兒的一日三餐都在幼兒園就餐,早餐是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兩片麵包和奶酪香腸果醬,一碟稀飯。中午是一碟色拉,一碗湯,一個主菜,晚上是一碟色拉,一個熱菜。

        女兒有個特點,自來熟,很快就和俄羅斯的孩子打成一片,三個月以後,已經講得一口流利的俄語。女兒喜歡拚圖,開始是 20 片的,很快就進步到 30 片, 40 片, 60 片, 80 片, 100 片,拚得又快又好,很得老師喜歡。

        但是女兒有個毛病,不願意走路。在北京的時候,隻要一上街,就耍賴,不是腳疼就是走不動,死皮賴臉要我們抱,妻子總是抱著她或者背著她。到了國外,還是那樣。有一天,妻子背著女兒從大市場回來,爬到五樓,累得氣喘籲籲。恰好被對門的房東看到了,老太太馬上“批評”我妻子:柳霞,你太寵孩子了,這樣不好。應該讓孩子自己走路。接著對我女兒說道:瑪莎,你已經大了,會自己走路了對吧,好孩子是一定自己走路的,瑪莎是好孩子,今後自己走路好嗎?我的女兒點點頭說好。

        從那以後,女兒再也沒有讓我們抱過。

        確實在俄羅斯我們看不到大人抱孩子的,嬰兒放在手推車裏,嘴裏放個奶嘴,走哪兒推到哪兒。孩子隻要會走路了,就牽著孩子的手走路,父母走得多塊,孩子也走得多塊。沒有哪個父母抱著孩子或者背著孩子的。俄羅斯人不寵孩子,從小就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進幼兒園,自己脫衣服,把衣帽掛在小櫃裏,午睡起來,自己整理床鋪。在孩子的教育上,很少對孩子提出限製性的要求,絕對不像中國的父母對孩子這個不準,那個不許。伊爾庫茨克冬季時間很長,孩子們喜歡打雪仗、溜冰、滑雪撬,特別是滑冰梯。在滑梯上潑上水,很快結了一層薄薄的冰,坐在一個塑料墊上往下滑,一滑就是一、二百米遠。半天下來,身上一層冰碴。回到家裏,父母親從來不責怪孩子,換上幹淨的衣服,把髒衣服一洗完事。俄羅斯人認為,玩是孩子的天性,不要限製,應該讓孩子玩,因為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可以鍛煉勇敢精神,吃苦精神,培養創造力和想象力。據我的觀察,俄羅斯的孩子自立能力比較強。所以高中畢業以後,就能自立,走上社會,闖蕩世界。

        說話間,一年過去了,我們的孩子成了一個“小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