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希金詠歎調(漂流雜記 41 )
文章來源: 閣老2006-12-05 12:43:04

        1999 年,是傑出的俄國詩人普希金誕辰 200 周年,俄羅斯的所有新聞媒體掀起了一個紀念的熱潮,各種各樣的紀念文章和回憶文章見諸於報刊雜誌。時在莫斯科的我目睹了這場不同凡響的紀念活動,領悟了這位文學大師在俄羅斯文壇和俄羅斯人心目中的地位和影響。

        位於老阿爾巴特步行街頂端的普希金故居成了人們關注的熱點,座立在故居門前的普希金和夫人娜塔利婭的青銅雕像前擺滿了鮮花。

        而在莫斯科以北 800 公裏的聖彼得堡,人們對普希金的緬懷之情更勝於莫斯科人,這是因為普希金短短一生中的許多時光在聖彼得堡度過。

        聖彼得堡有三大景點:涅瓦河邊的冬宮(現為埃爾米塔什博物館),芬蘭灣的夏宮和葉卡捷琳娜女王宮。但是人們習慣上把女王宮稱為普希金公園。這是因為在女王宮入口處的右側,有一棟三層小樓,這就是普希金當年就讀的貴族學校。在二樓的右側,有一間對遊客開放參觀的小房間,就是普希金的寢室,裏麵有一床、一桌、一椅,還有一個小小的盥洗台,最裏側的牆上掛著一件詩人當年的校服。在學校外麵的一個小樹林裏,是一尊普希金的青銅坐像,睿智的目光注視著遠方,標誌著詩人對他所處時代政治風雲的析微探幽和冷峻思考。他的許多優秀詩作在這裏醞釀誕生。

        客居俄羅斯的那些年,每次去聖彼得堡,我都要到那裏參觀,並在普希金坐像前的長椅上靜靜地坐著,拂去歲月的塵埃,追尋著詩人的足跡。

        普希金 (1799 ~ 1837) ,俄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準俄語的創始人。他的作品是俄國空前高漲的民族意識以及貴族革命運動在文學上的高度反映。普希金抒情詩內容之廣泛在俄國詩歌史上堪稱前無古人,既有政治抒情詩(《致恰達耶夫》、《自由頌》、《致西伯利亞的囚徒》等),也有大量愛情詩和田園詩(《我記得那美妙的一瞬》和《我又重新造訪》等)。普希金一生創作了 12 部敘事長詩,其中最主要的是《魯斯蘭和柳德米拉》、《高加索的俘虜》、《青銅騎士》等。普希金劇作不多,最重要的是曆史劇《鮑裏斯·戈都諾夫》。此外,他還創作了詩體小說《葉甫蓋尼·奧涅金》以及關於普加喬夫白山起義的長篇小說《上尉的女兒》。

        普希金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專製製度與民眾的關係”,“貴族的生活道路”等重大社會問題,並塑造了“多餘的人”、“金錢騎士”、“小人物”等具有高度概括意義的典型形象。這些問題的提出和文學形象的產生,大大促進了俄國社會思想的前進,推動了俄國解放運動的發展。

        普希金的優秀作品達到了內容與形式的高度統一,他的抒情詩內涵豐富、思想深邃、結構精巧、韻律優美。他的散文及小說情節結構嚴謹、描寫生動簡練。

        普希金的創作對俄羅斯現實主義文學及世界文學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在俄羅斯文壇上具有不可撼動的地位,高爾基稱之為“一切開端的開端”。

        可以說,普希金的才情橫溢、文思噴湧,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的妻子娜塔利婭 . 普希金娜。娜塔麗婭,天生麗質,是聖彼得堡的第一美人,純潔善良,受過良好教育。她那姣好的容顏,優美的內在氣質,贏得了人普希金的深愛。普希金在給妻子的信中寫道:“你的美貌舉世無雙,令人傾倒。但我愛你的心靈勝於你的容貌。”在給嶽母的信中詩人寫道:“我的妻子非常可愛。和她共同生活的時間越長,我對她的愛就與日俱增。上天賜給我這樣一位溫柔美麗、純潔善良的天使實在使我受之有愧。”

        娜塔麗婭同樣深愛著普希金,盡管她比詩人小 13 歲,對普希金複雜的內心世界和他的作品還不能完全深刻理解,不過她崇拜他,尊敬他,支持他的創作。還在蜜月期間,她就為丈夫謄寫詩稿。普希金的每一部新作誕生,總要先朗誦給她聽。為了支持普希金的事業,娜塔麗婭多次瞞著丈夫請求哥哥資助。

        然而應了中國一句“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老話,娜塔利婭的美貌給普希金帶來了麻煩。普希金是位追求自由、反對專製的進步詩人。他的作品猛烈地抨擊了沙皇俄國的專製製度,引起了沙皇政府和上流社會的嚴重敵意,把他視為叛逆,千方百計摧殘他,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而娜塔麗婭是彼得堡第一美女,不知有多少男人為之傾倒,沙皇尼古拉一世對她垂涎三尺,法國軍官丹特士更是狂熱追求,與此同時她又遭到貴族小姐太太們的極大嫉妒。可是涉世不深、天真單純的娜塔麗婭並不知道丈夫和自己的險惡處境,仍然快快活活地參加各種社交活動。

        普希金信任自己的妻子,並深深地愛著她,同時也明白像她這樣的絕色女子是很難逃脫悲慘命運的。為捍衛自己和愛妻的名譽,他做出了與丹特士決鬥的決定,並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普希金與丹特士決鬥時,對方先開槍,他受了致命的重傷。被抬回家後,他在痛苦中安慰妻子:“你放心,你沒有任何過錯!”當劇痛難忍時,他讓她走開,不願讓她看著自己受傷痛折磨的樣子。在疼痛間歇時,把她喚到身邊,反複向她解釋,她是無辜的,他永遠愛她……

         數天後,年僅 38 歲的普希金在他生命之花最為燦爛的時候黯然凋零 。

        令人不無痛惜的是 100 多年來,人們把普希金之死的責任歸咎於娜塔麗婭·普希金娜。俄國文學界的一些“權威”在沒有掌握充分資料的情況下,一直說她是個輕浮淺薄、與詩人在精神上毫無共同之處的庸俗女子。娜塔麗婭幾乎成了曆史罪人,長期受到譴責與謾罵,蒙受不白之冤。

        直到 1963 年,普希金研究家奧布多夫斯卡婭和傑緬季耶夫經過不懈努力,挖掘出一批極其珍貴的新史料——岡察洛夫家(娜塔麗婭的娘家)的書信,其中有一批普希金和娜塔麗婭的法文親筆信劄,才有了突破性的新發現。隨後他們又研究娜塔麗婭寫給第二個丈夫蘭斯科依的信,以及她的兩個姐姐的信件。兩位專家出於恢複曆史本來麵目的高度責任感,以這數百封經過論證的信件為基礎,陸續撰寫了多部專著,其中最重要的一部《普希金娜傳》對普希金夫人做出了客觀公正的評價,恢複了曆史的本來麵目,還娜塔利婭清白無辜。

        事實上,普希金逝世後,娜塔麗婭的處境非常艱難。當時她才 24 歲,還有 4 個年幼的兒女。丈夫猝亡帶來的撕心裂肺的悲慟,再加上經濟窘困,對她已是夠殘酷的了,她還得承受來自各個方麵的指責。

        娜塔麗婭服了兩年喪,而她的心卻服了一輩子喪。盡管命運多舛,但善良的天性使她總是十分同情身處逆境的人們。青年作家謝德林被流放,這讓她想起普希金當年遭放逐的情景。她為謝德林四處奔走,終於使他獲釋。

        普希金逝世 7 年後,淳樸善良的軍人蘭斯科依理解她,同情她,愛她,也愛她的孩子們。他向她求婚。她嫁給了他,但內心的傷疤總在隱隱作痛,一生鬱鬱寡歡, 51 歲病逝。臨終前惟一使她感到欣慰的是,她和普希金所生的 4 個兒女都已長大成人。

        作為普希金的妻子,娜塔麗婭是無愧於偉大詩人的。由此人們也更能理解普希金對她的愛——“我愛你的心靈勝於你的容貌”。

  真實的曆史終於使這位埋葬在涅瓦河畔、生前飽受磨難的不幸女子重新閃耀出光輝,她的在天之靈終於得到了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