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漂流族掠影(掃描中國 3 )
文章來源: 閣老2006-10-27 10:43:26

 

        這是一個居住在都市邊緣的群體。

        他們不屬於這個城市的居民,但是他們生存在這個城市。因為不是這個城市的居民,所以隻能散住在城市的邊緣。

        他們進不了城市的主流,但是他們的足跡幾乎留在了城市的每一條大街小巷。每天清早,他們從城市邊緣的四麵八方,腳步匆匆地擠上公交車輛或鑽進地鐵,匯入城市中的茫茫人海。入夜他們原路返回,三五成群,四五一隊,沒入夜幕中的四麵八方。

        我幾乎到過全國各大城市,每個城市都有這樣的群體。

        各個城市對他們都有不同的稱呼:盲流,農民,阿鄉。

        確實,他們絕大多數來自偏僻落後貧窮的山區農村,皮膚黝黑,頭發蓬鬆,衣衫襤褸,胡子拉碴,冬天那一雙粗糙的手像爆裂的樹皮裂著細細的口子,夏天身上散發著刺鼻的汗酸味。他們操著不同的方言,河北、河南、四川、湖南、山東、陝西 ------

        他們沒有根,像我故鄉的河浜裏漂在水麵的浮萍順著水勢,順著風向飄浮東西。在北京朝陽公園東側,每天清晨可以看到從外地來的一輛輛長途汽車上,下來一群群男女老少,以驚訝的、新奇中夾雜著欣喜、充滿希望的目光打量著這座剛剛從沉睡中醒來的、灑滿陽光的、被稱為首都的城市,他們將在這裏翻開人生旅途的新的一頁。

        漂流的人群,給城市增添了斑駁的色彩。

        他們不是民工,但他們同樣依靠出賣勞動力換取報酬。找到落腳點以後迅速地尋找著不同的活計,裝修工、搬家工、送水工、鍾點工、送家具工、保姆、家政服務、小飯館的服務員或者送外賣、修鎖配鑰匙、回收廢舊書報雜誌、家用電器、家具和衣服 ------

        因了他們的存在,城裏人便有了不同的議論:

        議論之一:他們的存在,打亂了城裏人正常的生活秩序,交通格外擁擠,治安形勢複雜,衛生環境變差。

        議論之二:他們身上從農村裏帶來的落後、愚昧、粗俗、野蠻、無知、沒有教養、缺乏文明的種種陋習,影響了城市的印象,特別是在旅遊城市,變成了一道令人不爽的風景線,有礙觀瞻。

        議論之三:他們的存在,是和城裏人爭奪勞務市場,和下崗職工爭飯碗,廉價的出賣勞力給下崗職工再就業增加了競爭對手。

        議論之四:他們的存在,給城裏人的生活起居帶來了許多方便,特別是給雙職工家庭和孤寡老人提供了許多幫助。

        議論之五:他們能吃苦,不怕髒,不怕累,樂意幹城裏人不想幹、不願幹的髒活、累活。

        議論之六:他們樸實誠懇,待人實在,幹活肯賣力氣,不偷懶,不耍滑頭,不耍嘴皮子,同樣花錢,我願意請他們幹活。

        議論之七:這些年,城裏人生活水品提高了,許多家具、家電、舊衣服,都在更新換代,扔了可惜,甚至沒地方扔,他們收走了,廢物利用,變廢為寶,兩便,皆大歡喜。

        議論之八:如果不是因為無奈,誰願意離鄉背井,別離故土,到處漂泊,受人歧視,遭人白眼。這是一個孤立無援的漂流群體,一個飽嚐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群體,一個使城裏人既不歡迎卻又離不開的群體,一個給城裏人既帶來方便又帶來煩惱的群體,一個備受歧視又備受同情的群體,一個滿懷希望而來又滿載失望而走的群體。一句話是一個需要全社會關注的弱勢群體。

        還是在朝陽公園東側,每天傍晚,一群群男女老少以無奈的、惆悵的、失落的眼神回眸這座城市之後,登上了長途汽車遠去。

        為什麽走了?我問一個即將上車的中年漢子。他說:城裏人都以為我們很可憐,其實我們並不可憐,我們不需要施舍,不需要憐憫和同情。我們是靠勞動吃飯,我們唯一要求的是能得到一份應有的尊重,希望城裏人把我們當人看,讓我們同樣有一份做人的尊嚴。可是這個世界讓我們太失望了。說著他長歎一聲登上了汽車。

        他們是漂流的一族,誰也不知道他們的下一個驛站將是哪一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