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現象管見(談情說愛之一)
文章來源: 閣老2006-07-25 09:56:46

        這本是一個老掉牙的話題,之所以老調重彈,有感於看到我周邊的人和事。

        在俄羅斯漂流的日子裏,發現俄羅斯的情人現象非常普遍。按照俄羅斯人自己的說法,如果一個男人或者一個女人,一輩子隻有自己的老婆或者丈夫,那並不是愛情的高尚,恰恰是他們的悲哀。

        有這麽一則笑話:新婚之夜,丈夫發現老婆還是個處女,頓時號啕大哭:我怎麽這麽倒黴,娶了個沒人愛的女人。

        這樣的笑話在中國絕對不可能有,因為中國的男人極為注重處女身和初夜權。

        在談到俄羅斯的情人現象為什麽那麽普遍時,莫斯科友誼大學的一位社會法律係教授朋友和我說了這樣一番話:如果你天天吃黃油麵包,喝紅菜湯,膩嗎?你一定會膩。如果你天天穿這套西裝,膩嗎?也一定會膩。你天天看著老婆的臉,膩嗎?當然會膩。那麽好,吃膩了就得換換口味,穿膩了就得換換款式,看膩了就得換一張臉看看。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有追新獵異、喜新厭舊的心理特征。如果一個男人看到一位美女,或者一個女人看到一個俊男,無動於衷,那恐怕不是心理就是生理有病。被異性的魅力吸引,這是產生情人現象的第一個原因。

        男女之所以結為夫婦,肯定是被對方的優點和亮點吸引,但是在共同生活了一段時間以後,原先隱藏的缺點和疵點就會暴露出來,成為缺憾。但是他們很快發現,自己丈夫或者老婆身上沒有的優點卻凸顯在別的女人或者男人身上,吸引著自己的眼球。人的追求完美的本質特征,使他們從別的男人和女人身上獲取自己的丈夫或老婆所沒有的情愫,比如美貌、學識、修養、氣質、風度、豪爽、頑強、堅毅、幽默、樂觀、才華、聰明、能幹、健壯、體魄等等。這種拾缺補遺、力求完美的心理和生理要求,促使了男女之間情感的互動,從而成為產生情人現象的第二個原因。

        如上所述,情人現象是人的心理、生理和情感諸種因素澆鑄的混合體,如果用道德尺度去衡量評判,一定是剪不斷,理還亂,成為永遠解不開的死結。

        存在即是合理。即使是“紳士之國”英國,情人現象也是合理地存在,而且對皇室成員還網開一麵,婚後可以繼續與原來的情人保持關係。由此不難理解,為什麽查爾斯親王在迎娶戴妃之後,仍然與卡米拉保持關係。新歡舊愛並存,熊掌和魚兼得。這無疑為戴妃的悲劇種下了禍根,試想她怎能容忍兩個女人去分享一個男人?

        明白了這一點,我們也就明白了時下國內的情人熱。中國是個封建意識根深蒂固、相當一段時間又是“政治掛帥”的國家。婚姻上的“政審”恐怕隻有在中國才有。不需追溯到很遠,我們這一代人的婚姻基本上就是在封建和政治的雙重鐵幕下完成的。戀愛自由是個進步,但是一遇到封建的規則和政治的標尺,自由戀愛就是空話,就得讓位和服從於封建和政治。因此可以說我們這代人不是“封建婚姻”就是“政治婚姻”。《激情燃燒的歲月》和《幸福像花兒一樣》裏那種組織指定、先結婚後戀愛,以及個人申請、組織審查、領導批準的方式,就是“政治婚姻”的經典寫照。這種包辦的婚姻不僅不會幸福,而且導致了種種悲劇。試想,和一個沒有感情基礎而且並非自己所愛的人生活在一起,能過到一塊兒去嗎?能不產生矛盾嗎?

        因此當封建的枷鎖和政治的桎梏被打破時,那積蓄已久或者說壓抑已久的情感就會猛烈的噴發和釋放。人們會迅速地尋找失落的感情,達到新的心理平衡。由此在八十年代初出現了離婚換屆熱,在向來引領生活潮頭的文藝界為最。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更追求和張揚生活的個性,由此有人選擇單身,有人選擇同性,當然更多的人還是選擇異性。

        綜上所述,我的看法是,在中國情人現象的產生是社會進程中的必然產物,但是它不同於貪官汙吏們的包養和濫情縱欲,而是男女雙方情感的互動和平衡。所以在我居住的北京,當我看到“老年搭夥”和中年人的情人現象時,我能夠理解。尤其對於老年人,他們可能被壓抑了一輩子,痛苦了一輩子,那麽在剩下的有限的時日裏,就讓他們高興一些,在夕陽的餘輝裏,微笑著走到生活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