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禮儀之城(京海雜壇之十五)
文章來源: 閣老2006-07-18 16:33:39

        中國是禮儀之邦。

        上海是禮儀之城。

        上海人的文明禮貌和熱心助人是出了名的。

        來自蘇北農村的我,剛到上海時就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看什麽都感到新鮮好奇。我這人方向性很差,隻記路而不認方向。那時我擔任上海青年報的通訊員,每周要去上海市青年宮參加活動,在市裏經常陷入迷宮,但是隻要你問上海人,他們會非常熱情地給你指明方向。剛到上海時還不會上海話,我隻能用洋涇浜普通話和上海人交流,他們並不因為我是土裏土氣的蘇北人而冷落我,會非常熱情地和我交談。由此,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裏,我基本上掌握了上海話。兩年以後,我已經完全融入上海社會,一口純正的上海話使我成了名副其實的上海人。

        在我就讀的時候,全國正處在學習雷鋒的熱潮之中,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那個時代的主題詞。上海擁有一支百萬產業工人大軍,有著三次工人武裝起義的光榮曆史,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培養了很高的覺悟。那時助人為樂蔚然成風。上海港服務員楊懷遠,以一根小扁擔幫助南來北往的旅客挑送行李而傳為佳話。著名劇作家、《南京路上好八連》的作者沈西蒙在長江航渡上熱情為旅客服務成為美談。乘坐公交車或電車,哪一個人都會自覺地為老弱病殘、孕婦讓座。絕對不會視而不見,閉著眼假裝瞌睡。在外白渡橋、四川路橋,看到拉著貨的大板車上坡,誰都會上去幫著推一把。上海北站的便民商店、早晚服務部和藥店,給流動的旅客帶來極大的方便。

        今天人們說上海人明哲保身,膽小怕事,該出手時不出手。那時的上海人絕對是見義勇為,該出手時就出手。如果某一人在公共場所出言不遜,行為不軌,或者隨地吐痰、亂扔果皮,馬上就會有人出來製止。至於抓到小偷、小流氓、小阿飛,就會送交派出所。遇到發生爭執的事,自會有人挺身而出,主持公道,支持正義。

        那時上海的社會風氣之好之正,位於全國之首,歪風邪氣沒有市場。上海以其美麗整潔、時尚新潮,而魅力四射,風采迷人。

        如果說今天在我的身上還有著正直善良、熱情助人等優秀情愫,那就是上海賦予我的。我永遠忘不了大學畢業離開上海前往北京的那天,我的上海朋友把我送上火車,一聲聲祝願中包含多少情誼。當列車駛離站台的時候,他們跟著一路小跑,向我揮手 ------

        往事悠悠,曆曆在目。

        上海喲,叫我如何不想你!

        上海人喲,叫我如何不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