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處

我有摩尼珠,隻待有緣人...
個人資料
博文
五祖弘忍大師者,騫州黃梅人也。後遇信大師,得法嗣,化於破頭山。鹹享中有一居士,姓盧名慧能,自新州來參謁。祖問曰:“汝自何來?”盧曰:“嶺南。”祖曰:“欲須何事?”盧曰:“唯求作佛。”祖曰:“嶺南人無佛性,若為得佛?”盧曰:“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祖知是異人,乃訶曰:“著槽廠去。”盧禮足而退,便[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四祖道信大師者,姓司馬氏。世居河內,後徙於映州廣濟縣。生而超異,幼慕空宗諸解脫門,宛如宿習。既嗣祖風,攝心無寐,脅不至席者僅六十年。隋大業十三載領徒眾抵吉州,值群盜圍城,七旬不解,萬眾惶怖。祖湣之,教令念摩訶般若。時賊眾望雉堞間若有神兵,乃相謂曰:“城內必有異人,不可攻矣。”悄悄引去,唐武德甲申歲師卻返映春,住破頭山,學侶雲臻[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三祖僧璨大師者,不知何許人也。初以白衣謁二祖,既受度傳法,隱於舒州之皖公山。屬後周武帝破滅佛法,祖往來太湖縣司空山,居無常處,積十餘載,時人無能知者。至隋開皇十二年壬子歲,有沙彌道信,年始十四,來禮祖曰:“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祖曰:“誰縛汝?”曰:“無人縛。”祖曰:“何更求解脫乎?”一句誰縛汝,雷聲震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二祖慧可大師者,武牢人也。姓姬氏。自少林托化西歸,大師繼闡玄風,博求法嗣。至北齊天平二年,有一居士,年逾四十,不言名氏,聿來設禮。而問祖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祖曰:“將罪來,與汝懺。”士良久曰:“覓罪不可得。”祖曰:“與汝懺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士曰:“今見和尚,已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祖曰[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達摩祖師東渡,於魏孝明帝孝昌三年,寓止於嵩山少林寺,麵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每歎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摩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參承。祖常端坐麵壁,莫聞誨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達摩祖師東渡,這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法門得以在中土弘揚。禪法為最上乘人說,為大根器說,不是因為什麽歧視,而是因為禪法的特殊性。禪法是直指,省略了所有的方便。而無上正等正覺又是不可思議之涅磐妙心,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如果把開悟的大善知識比作博導,那如果你已經是博士生,去聽博導講課當然沒有什麽問題。而你如果隻是小學畢業,那最好還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尊者,東印度人也。既得法已,行化至南印度。彼王名香至,崇奉佛乘,尊重供養,度越倫等,又施無價寶珠。時王有三子:曰月淨多羅,曰功德多羅,曰菩提多羅。其季開士也。祖欲試其所得,乃以所施珠問三王子曰:“此珠圓明,有能及否?”第一王子、第二王子皆曰:“此珠七寶中尊,固無逾也。非尊者道力,孰能受之?”第三王子曰:&ldq[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二十六祖不如密多尊者,南印度天德王之次子也。既受度得法,至東印度。彼王名堅固,奉外道師長爪梵誌。暨尊者將至,王與梵誌同睹白氣貫於上下。 王曰:“斯何瑞也?”梵誌預知祖入境,恐王遷善,乃曰:“此是魔來之兆耳,何瑞之有!”即鳩諸徒眾議曰:“不如密多將入都城,誰能挫之?” 弟子曰:“我等各有咒術,可以動天地、入水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尊者,罽賓國人也。姓婆羅門,父寂行,母常安樂。初,母夢得神劍,因而有孕既誕,拳左手。遇師子尊者顯發宿因,密授心印。後適南天,至中印度。彼國王名迦勝,設禮供養。時有外道,號無我尊。先為王禮重,嫉祖之至,欲與論義,幸而勝之,以固其事。乃於王前謂祖曰:“我解默論,不假言說。”祖曰:“孰知勝負?”彼曰:“不爭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中印度人也。姓婆羅門。得法遊方,至堞賓國。有波利迦者,本習禪觀,故有禪定、知見、執相、舍相、不語之五眾。祖詰而化之,四眾皆默然心服。唯禪定師達磨達者,聞四眾被責,憤悱而來。祖曰:“仁者習定,何當來此?既至於此,胡雲習定?”彼曰:“我雖來此,心亦不亂。定隨人習,豈在處所?”祖曰:“仁者既來,其習亦至。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
[51]
[52]
[53]
[54]
[5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