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梁溪漁夫詩九首(二)《讀“西園慘案經過”有感》吳山破碎起煙塵日寇揮刀夜殺人隻看西園茶館血應知殘暴世無倫【注】
無倫,意為無可比擬。(三)西園茶館辱風雨洗無痕血汙沾青史今猶擾夢魂

(四)《訪西園舊址不見》焦墊西街河已填西園茶館久沉湮當年慘案幾人曉隻有冤魂夜哽咽【注】
西園所在位置,已經成了馬路。據考察古文化的負責人介紹,[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日軍製造西園慘案¹》梁溪漁夫孟冬拜月夜沈沈²闖入焦溪更已深利刃橫揮刑頸骨刀尖直刺透喉襟聲聲慘叫摧肝膽處處橫屍裂肺心東國兵驕性嗜血西園羸弱命歸陰³國無禦敵安民力始有腥風血雨淋【注】1.西園,原為焦溪古鎮上奚氏宗祠,前幾廗開有茶館。2.書畫家落款,農曆十月,雅稱孟冬,廿六日,雅稱拜月。3.羸弱,孱弱、虛弱的意思。羸:léi和“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避日寇至皖南》姚廣平(一)東寇侵陵急流離路正賒¹借簷來曝背²旅舍種黃花豺虎猶當道天涯何處家生民尚多難兩鬢欲成華【注】1.賒:買賣東西時延期付款或收款:賒欠|賒賬|賒銷。2.曝背:太陽之下曬背皮。(二)天涯寥落逢除夕坐對妻拏隻自憐最是情懷淒絕處旁人猶倩作春聯(湖山詩刊續編)《焦溪懷舊》胡南邦一炬焦溪化焦土日軍施虐罪滔天摸槍抓役橫溝裏[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贈蔣國貞》 吳鏞(1889-1971) 月落雞鳴天起風書生憂國泣孤忠 一腔熱血無由灑三徑常留二仲蹤 【注】
蔣詡,字元卿,杜陵人,東漢兗州刺史,以廉直著稱,後因不滿王莽的專權而辭官隱退故裏,閉門不出。在家門前開辟三條小路,唯與高逸之士求仲、羊仲往來。後來用“三徑”意指隱士的家園。
【作者簡介】
吳鏞,字卓銘,號白玉山人,問業於錢[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蔣庭曜(1898-1979)九首(七)《鞠湖江中見德和輪遇炸,哀鴻飛集於兩岸。》淮南草木驚風鶴江渚牙檣逢刧灰淒絕遊民圖一幅泣聲如雨壓潮來【注】牙檣,借指舟船。【宋】曾鞏詩:“何年南狩牙檣出?六月西來雪浪浮。”(湖山詩刊續編)(八)鼙鼓催殘歲兩過家山破碎恨如何他時縱有思鄉淚怎及今宵落更多(湖山詩刊續編)(九)《山圍聞日寇投降》投荒經八載兩度[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蔣庭曜(1898-1979)九首(四)《烏溪西渡》渡河仿佛上青天一道羊腸百轉旋曉露起行殘照宿回頭隻隔一溪煙(湖山詩刊續編)(五)《題同邑張君¹梧岡藏書樓》刧火燒殘群玉府梧岡何意獨巍然牙簽縹帙知多少²鬼斥神嗬與保全柱下史應逢禮問³壁中書幸有薪傳?他時能得東歸去肯借由拳寫百篇5【注】1.張君:張聿聲。2.縹帙,淡青色帛做成的書衣,也指書卷。3.柱下史,[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抗日遺跡〗
焦溪古鎮曆史上的災難,數不勝數,150年前經曆太平天國戰亂,人口銳減三分之二,隻能從家譜中窺見一鱗半爪;抗日戰爭時期,焦溪人民慘遭燒殺,老一輩中親身經曆過的人,尚有健在,記憶猶新。漁夫收集了當時詩人的作品、根據西園慘案、火燒焦溪等有關曆史事件,創作了幾首詩,作為史料,希望後人不忘苦難曆史。蔣庭曜(1898-1979)(一)由高淳至蕪[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除夕》蔣廷曜(1898-1979)鼙鼓催殘歲月多家山破碎恨如何他時縱有思鄉淚怎及今宵落更多注:作於抗日時期大後方。《懷徐茂才一山》吳鏞(1889-1971)避亂愴惶海上行層雲義簿感生平從今重過分攜地淚落山陽笛裏聲【注】魏晉間,向秀與嵇康、呂安友善,兩人被殺,秀經山陽舊居,聞鄰人笛聲,作《思舊賦》感懷亡友。分攜,分別。《雁影》梁溪漁夫聲聲雁唳淚虛涵眼望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鄉思》
太平軍攻占焦裏,時避亂泰興(兩首)【清】徐永瑞沁芳草木知時節春來又發花王孫歸路遠消息間天涯矛戟斷江潯鄉關信久沉客中無別事空羨鳥歸林【注】
江潯,江邊。《淮南子·原道訓》:“遊於江潯、海裔,馳要褭,建翠蓋。”南朝齊謝朓《臨楚江賦》:“冽欑笳兮極浦,弭蘭鷁兮江潯。”《中秋將近,寄綿陽故人》梁溪漁夫他鄉雖有月不[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梁溪漁夫兩首(一)
《詠朗星家風》身在天涯心係鄉傾心公益總思量贈資樓宇擴醫院助造廳房作學堂深井穿岩汲淨水長街鋪管抵寒房闔門三代樂施善徐府家風愈益香【背景材料】
徐朗星和其父思奉是焦溪去上海創業的實業家,解放前曾出資助建焦溪小學、中學,後攜眷去東南亞興辦實業;改革開放後,由其子穀華回鄉助建小學、中學校舍,擴建醫院,新建水廠,鋪設管[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