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士

孤城玉碎月如霜。烽煙散盡處,策馬別鹹陽。
博文
【鷓鴣天】幾度樓台草木深(感千山好詞好韻有和) 幾度樓台草木深,城南十裏可堪尋? 舊堂新燕雕梁繞,蓬巷階墀綠蘚侵。 煙渺渺,靄沉沉。楚天微雨沁愁心。 斜暉一樹孤帆遠,撲麵風花滿客襟。 【鷓鴣天】千山原玉 望裏故園草木深,天涯剩與夢相尋。 思遙合共清秋近,衣薄嚐教小雪侵。 桐葉落,雨聲沉,一宵又損少年心。 燈前偶讀當時[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七律】共征塵(兼和遍野及阿童牧木詩友) 攜手河梁二十春,木樨一片未離身。 高山流水情稍遜,鮑叔夷吾義更真。 陌上有緣窮野興,天涯無計共征塵。 西樓望月憑闌久,何處清風似故人? 注解: 1.攜手河梁:借指送別。見漢李陵《與蘇武》詩之三:“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得辭。” 2.鮑叔夷吾:見管鮑之交,《列子·[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9-09-13 13:48:15)
【南歌子】己亥中秋 雨外秋山瘦,雲邊晚照殘。 天香桂子落堂前。夜半貪杯微醉,客衣單。 行盡天涯路,偷來片刻閑。 西樓望斷意闌珊。忽記曲江池畔,月先圓。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此詞乃有感大唐安西大都護四鎮節度使武威郡王郭昕及其麾下數千唐軍孤懸西域近五十年死戰到底的曆史而填。 近年研讀唐蕃之間二百餘年的曆史,每讀到西域孤軍那一段,內心總是充滿莫名的悲壯和難過。尤其是龜茲最後一戰,想到很多將士都是五十年前與他們的統帥郭昕一起離開長安的青絲少年,這種感覺的烈度甚至強過崖山蹈海所帶來的衝擊。 【臨江仙】 漫[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七律韻和阿童木牧詩友及衡陽雁詩友 修改版: 秋聲入夢更蕭蕭,不覺花殘露漸凋。 青鳥啁啾雲外落,蓬山縹緲霧中搖。 閑來忽憶橫塘路,愁裏不聞碧玉簫。 百二年華行欲半,且隨江海看春潮。 原版: 秋聲入夢夜蕭蕭,不覺花殘樹漸凋。 青鳥啁啾雲外落,三山縹緲霧中搖。 望中猶記橫塘路,愁裏不聞碧玉簫。 百二流光行欲半,莫如江海看春潮。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七律韻和曲未平詩友老父及衡陽雁詩友 版本01: 日落平湖十裏波,寒鴉幾點憩殘柯。 一山秋葉紅楓半,兩岸蘆花北雁多。 花為露來香滿袖,人隨風過歲如梭。 閑雲佐酒千杯少,醉裏扁舟正渡河。 版本03: 夜落平湖十裏波,寒鴉幾點憩殘荷。 一山秋葉紅楓半,兩岸蘆花白鷺多。 花露襲來香滿袖,水流東去歲如梭。 閑雲且掛壺中酒,白發漁樵好放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轉發國學網上的一篇有關律詩用典的文章,與詩友們討論。 朦朧、象征的詩美追求——李商隱詩歌的用典藝術 張四連   摘 要:李商隱是唐代詩人中用典最多的一個。典故的運用使得其部分作品語義晦澀,寄意曲折,甚至成為詩謎。曆來有不少人考證義山詩中典故的年代、事件、人物,試圖強解詩謎,其中不少頗有穿鑿附會之弊。本文立足於典故,試從典[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七律韻和曲未平詩友老父及衡陽雁詩友(二) 連山晚照大江流,落葉蕭蕭萬木秋。 持節雲中悲白發,張弓雁塞念封侯。 朱門列戟誰能入,三徑盈芳我任遊。 隨浪浮沉須縱酒,千杯重上嶽陽樓。 衡陽雁原玉 千載難逢盛世秋,百花變色水橫流。
東坡隻盼三餐米,李白唯期五兩酬。
皓月清風書付火,高堂明鏡首懸樓。
英雄多故窮夫病,生子當如萬戶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經清泉兄指點後改進的版本如下:(同時在後麵加了注解) 疏簾篩月夜微涼,夢裏鹹陽草正芳。 玉立畫船秋水澈,晚來林徑野花香。 黃鶯二月啼新樹,孤雁並州謀稻粱。 回首灞橋煙柳處,一泓春水照鴛鴦。 注解: 秋水,這裏指少女清澈明亮的眼睛,見杜甫《徐卿二子歌》:“大兒九齡色清徹,秋水為神玉為骨。” 稻粱謀,本指禽鳥尋覓食物。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2019-09-13 13:42:44)
大學好友XX,東部某著名學府傑出教授,正值盛年,19日猝然離世,令人感傷不已,草七律一首,以為紀念。 版本1 七律己亥夏洛城遙祭XX 炎炎夏日卻寒涼,東望青山似有霜。 蕭瑟西風凋碧樹,淒清冷月照鬆崗。 江南陌上春衫瘦,海角天涯雁影長。 待到台城風吹絮,梨雲作伴共還鄉? 版本2 炎炎夏日卻寒涼,東望青山似有霜。 蕭瑟西風凋碧樹,淒清[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6]
[7]
[8]
[9]
[1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