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鄉人

直性直情直白天下,
求真求善求美人間。
個人資料
北美_原鄉人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博文

台灣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於7月11日在台媒《聯合報》發表專文《美國及台灣的"傲慢與偏見"》,指出美國針對"東升西降"新世局,似已跨出"震驚與否認"的第一階段(按照美國流行的心理學著名的"悲傷五階段"理論),準備改推新戲;唯獨台灣的蔡英文政府還沉迷於過去的"傲慢與偏見",陶醉於美國的甜言蜜語,看不到它的新行為模式。台灣前國安會[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美國人兩種典型的認知方式 1.Whenyouseeityoubelieveit(簡稱為WSB)
2.Whenyoubelieveityouseeit(簡稱為WBS) 嚴格地從哲學的認識論上來看,對這兩種思維方式概括和描述,並不能夠完全地反映出人類認識的複雜性和過程性,諸如對事物的現象和本質、形式和內容、感性和理性、主觀和客觀等因素相互矛盾,相互作用的存在和影響。這兩個簡單命題隻是從一定程度上概括和代表了認識論[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壺裏乾坤大,杯中日月長。美國人喜歡飲酒,消費了大量的酒精,美國媒體6月28日報道,根據美國國家NIH屬下的酗酒和酒精中毒研究所(theNationalInstituteonAlcoholAbuseandAlcoholism)的一項研究,美國人在2018年喝了78億加侖的酒精。這細分為63億加侖的啤酒,9億加侖的葡萄酒和5.7億加侖的烈性酒和酒精。按人均計算,這相當於每人2.35加侖或每年約501drink。然而,一些州和地區比其他州和[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曆史反思和蓋棺論定 從二戰之後至今的曆史上,美國軍界一直不乏一些非常理性的有能力的戰略思家,國防部長和將軍。如前國防部長柯恩(WilliamCohen);有儒將之稱的馬蒂斯上將(JimMattis)和現在的三軍聯席主席米利上將(MarkMilley)。他們一貫崇尚理性客觀、實事求是,不僅從自己的,也從對方和對手的現實實力的地位出發看問題和分析問題,作出了經得起曆史檢驗的、真正的有[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5)

美國彭博社6月27日報道了澳洲病毒學家安德森(DanielleAnderson)的專訪內容。各大媒體6月28日開始廣泛報導了采訪的內容。一些報道還加了小標題以強調談話內容的重點,但主要的談話內容都基本上一致而並無多大差別。報導的具體內容編譯如下。 安德森2016年在杜克一新加坡國大醫學院任職期間,開始與武漢研究員展開合作。她在2019年曾有一段時間每天前往研究所,同年[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美國股市自從特朗普上台之後一路飆升,不斷地打破曆史記錄。中間雖然遭遇了兩次大的技術性的回落調整。但最後也是有驚無險走出了低穀繼續攀升。以下就是道瓊斯指數五年的曲線圖。 股市總是有一大堆的各種各樣的技術圖表來分析各方麵的專業數據。但很少有人能夠告訴你一個最重要方麵的數據,這就是在特朗普時期的特朗普效應,以及現在也依然存在的類似特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9)

美國媒體6月22日下午報道,一位美國聯邦官員通過對媒體的匿名講話,駁斥了中國國家安全部副部長董經緯叛逃到美國的謠言。上個星期以來,一些美國媒體紛紛的報導了所謂中國國家安全部副部長董經緯和女兒經香港叛逃自美國的傳聞。並且繪聲繪色,有形有影的指出,董經緯正在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國務院、五角大樓合作,揭露有關新冠病毒從中國武漢實驗室研製,並被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3)

現任美國能源部長的珍妮弗-格蘭霍爾姆,2021年6月17日在《今日美國》上發表專欄文章。從她當年在密西根州擔任州長時訪問中國的一些具體印象說起,專門提到了美國在清潔能源市場與中國的競爭的過去和現在。她認為美國已經遠遠落後於中國。因為中國從美國過去的沉睡和消極怠工狀態中獲利。而拜登政府現在的美國就業計劃將改變這種狀況。 珍妮弗的文章以第一人[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現代研究的結果指出,種族歧視和種族偏見經常的是以一種不可理喻的、下意識潛意識或稱為集體無意識的主觀狀態而存在於一個特定的人群之中。它在人們的有意思的行為中,尤其是政策策略的決定甚至在國與國的關係中都直接和間接的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比如,最近一個例子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挑起者德國。當年希特勒鼓吹種族“純化”和“日爾曼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8)

美聯社6月15日刊登的文章和視頻報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發表的最新的研究調查指出,美國早在2019年的12月中旬就出現了冠狀病毒感染的例子。這把過去CDC所記載的,在一月中旬到二月初發現第一例感染病例的例子提前了至少幾周。無論這個最新研究的結果,最終可能將會導致Covid-19病毒起源最早的源頭是在中國或者在美國的結論如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是:人類對未知[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9)
[<<]
[11]
[12]
[13]
[14]
[1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