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博文
這些娃的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對她們的身心成長,比一般人想象的要重要的多。想起那部美國黑人最有名的電影《根》來了,美國黑人都已經多少代了,可還是要回到非洲尋找他們的根。 其實都是一個心理壓力。等真找到了,她們心理也就釋然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12/12/6811832.html 重點在這裏 澎湃新聞:在幫助孩子們尋親的過程中,有遇到什麽讓你記[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
這個影響大了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12/12/6811806.html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2-12 09:42:02)

北工大計算機專業的工科女。如果當時沒去日本,來了美國。現在也是和大家一樣上班當碼工,下班到處遊。住豪宅,開著豪車。沒事上來穿個馬甲上JT灌灌水,打成一片。 她還有個妹妹,清華畢業的。現在就在加拿大,沒準也在這裏灌水。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17/12/12/6811848.html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17-12-11 10:03:22)
閱讀 ()評論 (0)

人和人不一樣,成熟有早晚。成熟早的娃比成熟晚的娃,無論在學習還是心理上,都比成熟晚的娃有優勢。亞裔娃平均成熟年齡要比白娃和黑娃要晚。男娃又比女娃成熟要晚。成熟早心理發育就早,各方麵都比同年齡的娃要領先一步。學習,體育,還有所謂的leadership都占優勢。申請入學寫文章和麵試都占優勢。 舉個大家最熟悉的例子,國內大學畢業入黨不如大學期間入黨的[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用政治正確的說法,和加州那些文藝極端左派區別大嗎? 語文老師批評她幾句,就給北京市委黨報《北京日報》寫信,告老師的狀。結果老師據說被打成反革命。自己成了革命派。後來還奔赴日本留學,成了日本鬼子的學徒。這和現在國內的反美派結果一樣,反美是任務,赴美是生活。 後來據說她自己也很後悔。回國後就在自己母校默默工作。 黃帥,RIP。你們那個[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2)

喜歡的一起追~ [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第一個故事:剛畢業進入社會的小白誤入歧途,遭受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打擊。 第二個故事:是鄭秋冬的三段不同的情感戲。三個不同的女友,三段迥異的戀情。大學青澀的初戀朦朦朧朧,社會經驗女教會他如何戀愛。辦公室戀情如何不能長久。最後再回歸到難舍難分的初戀情節。 第三個故事:才是《獵場》本來想講述的主題,一個有理想的大學畢業如何在職場打拚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6)

第一個故事:剛畢業進入社會的小白屈辱歧途,遭受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打擊。 第二個故事:是鄭秋冬的三段不同的情感戲。三個不同的女友,三段迥異的戀情。大學青澀的初戀朦朦朧朧,社會經驗女教會他如何戀愛。辦公室戀情如何不能長久。最後再回歸到難舍難分的初戀情節。 第三個故事:才是《獵場》本來想講述的主題,一個有理想的大學畢業如何在職場打拚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費城也不錯。 波士頓華人很多,打響美國“三元裏”抗英第一槍的地方。新英格蘭那幾個州到處都是古跡文化。綿延起伏的丘陵,四季常綠樹林,從初春一直開到初冬的鮮花。新澤西是美國的長青花園,紐約就更別提了。美國最繁華的城市,沒有之一,隻有唯一。數不清的博物館和各國風味的餐館。華府的博物館還都是免費的。教育上美國最好的私校和藤校全都在那[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16]
[17]
[18]
[19]
[20]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