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微風

明月清涼地,佳茗在握時。   淡淡微風起,停杯欲語遲。
個人資料
淡淡微風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博文
  在十念法門裏,可能念施是最容易理解的了,不過也還是有可以說說的地方。  施就是布施,施與舍往往是連在一起的,所以也經常被說成是施舍。在佛家布施有幾種分類方法,比較普遍的是分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
  財物布施從字麵理解就可以了,就是舍己之財以濟他人;法布施就是把修行或人生的一些道理和經驗告訴別人,或者流傳經書等等;無畏施就是[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說完了“佛法僧”三寶,緊接著就是“戒”。
  學佛重在“修”與“悟”,修自然是努力的過程,悟則是努力的目的。修的方法有很多種,所謂“法門無量誓願學”者,然而無量的法門並不是一定都要知道的,也不是都能學的到的。當然萬變不離其宗,一通則百通,明白了基本的道理,就可以針對自己的問題,創立適合自己的方法。禪宗語雲:“我無一切心,何需一[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僧”也是佛家“三寶”之一。如果說佛是了悟了世間人生的道理,法記下了這些道理,那麽僧就算負責傳承這些道理的人。
  很多人對現在的僧人感覺迷惑和失望,事實確然如此。其實不隻現在,自古也有許多不好的東西存在於寺廟之中。僧人也是人,人的毛病他們一樣也不缺。其實我們沒必要苛求他們,就象做官的未必都奉公守法一樣,世間認真做事的人總是少[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4-04 15:38:33)
  出門前,收到朋友的信,說有些事想和我聊聊。
  走的急,沒來得及打個電話問一聲,結果這幾天害的自己不得安生,偶爾休息下來,就免不了會想起來:到底什麽事呢?
  其實轉念一想,沒問反倒好,如果問了,事情不是自己希望的那樣,豈不是會失落?沒問,至少還有個期盼,還有個希望,雖然也有些忐忑,有些擔心。  有時候,就是那麽惦念著些,也[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4)
  晚上出門跑步,越跑越熱,終於受不了,不得不把毛衣脫下來。
  嗯,一陣輕風透過t恤,皮膚上涼意醒然,捂了一個冬天的毛孔,終於有機會再次領略這“風的消息”,自然是歡喜雀躍,欣欣不已。
  再不用套著厚厚的毛衣,再不用穿著重重的大衣,從此可以輕衣薄衫,怎麽讓人不開心。
  跑完了,散步。
  在輕輕飄飄的風裏漫步,自然是享受,[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10)
  “張國榮死了。”聽到這句話時,我正很愜意的蹲著割韭菜。我微笑著站直身子,利用這個機會伸展一下,鬆弛鬆弛有些發酸的腰背。
  “別開玩笑了,今天已經二號了。”
  “昨天沒打電話告訴你,就是怕你不信。”
  我看著朋友認真的表情,忽然感到山風的凜冽。已經被汗濕透的衣服沾在皮膚上,是擋不住這乍暖還寒時候的山風了。  我們割韭菜[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3)
  說了譚詠麟,自然跟著就要說張國榮了。
  他們二位是“絕代雙嬌”,似乎天生就要碰到一塊兒,焦不離孟孟不離焦,是不是朋友我不知道,對手卻是免不了要做的。到後來鬧到一個宣布退出歌壇,一個說永遠不再參加頒獎,他們的明爭暗鬥,直接導致了香港歌壇的天翻地覆的變化。至於後來的“四大天王”,如果不是他們二位的自動退位,情況如何還真不好說。張[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7)
  “佛法僧”在佛家被稱為“三寶”。
  在那裏“法”指的是是典籍,在十念法門裏,“法”指的是方法、道理。
  “念法”就是用心體會佛學的道理、方法,把它們和我們的生活結合起來,把它們和打坐、行腳、修行結合起來。
  佛學裏理論很多,然而理論歸理論,結合到生活中卻很難。方法也有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然而怎麽運用這些方法?[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2)
淺說十念法門之——念佛  說起念佛,一定會有人以為我說的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其實不然。
  念“南無阿彌陀佛”是一種很好的方法,由淨土宗的慧遠法師創立,我們在這裏也簡單的介紹一下它的重點。
  這種方法是“持名念佛”,分金剛念誦、觀音念誦等等,其實說白了就是大聲念、小聲念、無聲念,怎麽念都好,看所處的環境和身心情況而定。那是針[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2005-03-29 23:49:20)
  曾在自己的版裏把初稿發了出來,讓朋友過目,朋友有不同意見,說應該寫些如何用佛家的目光看待這個世界等等。那樣自然很好,寫的簡單交待的也容易。然而在我的考慮裏,說那些話是頂不得用的,一則人家未必要相信你,如今的人誰心裏沒自己一套,幹嗎要信那些;二則就算信了,又有什麽用,隻起到教科書上說的“自我麻醉”的作用那又何必。
  很多人的想[閱讀全文]
閱讀 ()評論 (0)
[<<]
[91]
[92]
[93]
[94]
[95]
[>>]
[首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