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美08最新戰爭恐怖《桑拿》DVD中英字幕
◎譯 名 桑拿
◎片 名 Sauna
◎年 代 2008
◎國 家 芬蘭/捷克
◎類 別 曆史/恐怖
◎語 言 芬蘭語
◎字 幕 中英雙字幕
◎IMDB評分7.1/10311votes
◎文件格式 RMVB
◎視頻尺寸 608x256
◎文件大小 315MB
◎片 長 80min
◎導 演 安提-朱斯·安尼利亞Antti-JussiAnnila
[
閱讀全文]
Discovery走過印度
簡介:人類文明會極力追求卓越,印度在古代已經這麽做過,它在中世紀快結束的時候,又發生過一次。伊斯蘭教傳入,啟發了印度曆史下一個偉大的時期。今天,全世界有半數的穆斯林住在印度次大陸,印度和伊斯蘭教兩大文明的交匯,塑造了印度曆史的起伏,綜觀曆史,這是最高潮迭起的故事,歡迎收看走過印度。
http://hd.openv.com/tv_play-hddoc_20090211_699[
閱讀全文]
BBC二十世紀大戰
劇情簡介:
“我們永遠把最後一粒子彈留給自己”華達斯佛.根納-裝甲兵第11隊。當年德國希特拉向蘇聯所發動的戰爭,要算是人類有史以來死傷最多的慘戰,估計死亡人數多達三千萬,平均每位蘇聯士兵隻能生存二十四小時。人民死傷數目無法估計,超過一千三百萬蘇聯人民命喪黃泉…蘇聯人在戰爭中飽受折磨,但為了民族尊嚴,仍然拚死一戰……
閱讀全文]
劇情簡介:
Discovery傳播公司推出史詩巨篇「列國圖誌」。作為全球媒體盛事,我們將帶領觀眾環遊世界三十個國家,借助超卓的攝影畫麵、優質的製作價值和先進的高清技術,前所未有地捕捉各國風貌。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恢弘的視覺美感,讓係列專輯「列國圖誌」成為Discovery傳播公司的最新全球巨獻,幫助觀眾探索其世界並滿足其天生的好奇心。
http://hd.openv.com/tv_play-hdd[
閱讀全文]
貨幣戰爭百年史
劇情簡介:
繁華經濟背後是一場爭分奪秒的戰爭!百年經濟,逐鹿世界,誰是真正的贏家?決定世界各國經濟命脈的製高點是什麽?9.11事件標誌著全球化的經濟衰退?通貨膨脹是經濟的毒瘤,怎樣避免?21世紀的中國在強勢的西方經濟包圍中,將如何突圍?!
http://hd.openv.com/tv_play-hddoc_20081202_6953955.html[
閱讀全文]
人與自然
主持人:趙忠祥電視台:CCTV1
片 長:33分鍾播出時間:每周一,二,三,四,五
簡介:中中央電視台《人與自然》主要介紹動植物和自然知識以及探索人與自然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探討社會、經濟、生態協調發展和可持續性發展的有效途徑。受到男女老少和不同文化層次的觀眾的喜愛。《與猛獸同行》、《蟲的世界》、《鱷魚最後的晚宴》、《雌虎女神[
閱讀全文]
,時當清末,王韜遊日本混浴過溫泉,寫道:“往浴於溫泉,一室中方池如鑒,縱橫約二丈許,男女並裸體而入,真如入無遮大會中。”比王韜早二十幾年(1853年),水師提督佩理率美國艦隊敲開了日本國門,也目睹混浴:一個公共澡堂裏,男女滿不在乎地赤身裸體,混雜共浴,那光景使美國人對當地的道德心抱有不太好的印象。他不僅把這個東洋景用文字記述在《日本遠征記》中,而且有寫生畫為證。男女混浴,通俗文學的猥褻插圖,讓他認為日本人淫蕩。但見仁見智,似乎普魯士人比較說好話,例如艾林波伯爵,在美國人之後出使日本,說:男女老少共浴一池,起碼不發生醜事;不,可以說,入浴的人絲毫不注意男女性別。這好話卻說得有點過頭,事實上1871年以後幕府屢頒禁令,理由就是“於風俗不宜”。有一位藩主留下了筆記,說澡堂裏黑燈瞎火,時有男女行苟且之事。陋習改也難,明治以降各地也反複發布禁止混浴令。當今東京都規定10歲以上男女不得混浴,其他地方也有限製12歲以上的,但沒有罰則,混也就混了。<br><br>日本多溫泉,在偏僻簡陋的環境裏自然形成了混浴的習慣。後來城市裏出現“錢湯”,花錢泡湯,就是澡堂子,沿襲舊習,江戶時代澡堂子男女混浴。到了三島由紀夫小時候,溫泉鄉男女混浴也不罕見;他生於1925年。而生於1907年的井上靖寫傳記小說,說小時候寄居在伊豆半島上的曾祖母家,經常跟讓他叫姐姐的年輕姑母在全村公用的溫泉混浴,他十來歲,在水花中看見姑母“白皙豐滿的裸體很耀眼”。過了四五年,幾個女學生在溫泉裏洗浴,看見他過來,一齊發出驚叫,慌忙爬上來,趕快用衣物把裸體包起來。其中一個穿好了衣服,走出去時掉頭衝他說:“色鬼!”那臉孔惡狠狠,口氣顯然滿含了責怪。他從此厭惡這女生,但也知道了,自己已經到了不能像過去那樣對女性隨隨便便的年齡。三島由紀夫說過,“羞恥心不是文明的問題,羞恥心的多樣性隻不過是地理學上的多樣性”,看來這種話頂多有一半的真理。羞恥心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或時代,遠遠比地理更易於變化。<br><br>什麽事物過去了,就可以名之為傳統,也就有了複興的大義名分,況且像三島由紀夫說的:“從西洋人看來無聊的東西統統廢止,從西洋人看來蒙昧的、怪誕的、不好看的、不道德的全部要廢止,這就是文明開化主義。從西洋人看來,浪花曲低級,特攻隊愚蠢,剖腹野蠻,神道無知簡單,要是全部否定了這些東西,日本還剩下什麽呢?什麽都不剩。日本文化不是從西洋人眼睛看來能判斷進步或落後的。因此,我們必須知道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文化並沒有進步,已經到了該明白以為追在西洋後頭就是文化的荒謬的時候了。”<br><br>閑來翻閱兩本關於混浴的書,作者皆女性,或許這類書不宜由男人來寫。她們寫第一次混浴的心情:深深吸了一口氣,打開從脫衣處通往露天混浴池的門,像錐子一樣的視線盯住我全身,這種羞恥是女性了解混浴世界的洗禮。把怕被人看變成看人,心態一變,其樂也泄泄。然而,青森縣山裏有一處曆時三百多年的溫泉,混浴愛好者成立“保衛混浴會”,開展不要盯著女浴客看運動。據說還有人潛伏在池子裏,專等女性下湯來養眼,被稱作“鱷男”。其實江戶時代女孩家去錢湯,也有用兩個老太婆前呼後擁,以防性騷擾。混浴的全部意義在於混,與其設大防,分開來泡豈不更痛快?恐怕看總是要看的,但盯著看,在任何場所都是不禮貌。有意思的是這個“保衛混浴會”成員上萬人,全部是男士,莫非擔心把女性看跑了,他們也混不成。<br><br>某中國男士隨團旅遊,要求去混浴溫泉,見識一下日本文化,導遊笑盈盈說:那你們這一團男女混不混呢?<br><br>來源:鳳凰網<br>)
日本混浴的曆史與複興(圖)
日本在大力振興旅遊,各村有各村的高招,一招是混浴。不錯,拿我們中國人來說,特別是男士,聽了較為動容而神往的,無非藝伎和混浴,肥碩相撲沒人看。
130年前(1879年),時當清末,王韜遊日本混浴過溫泉,寫道:“往浴於溫泉,一室中方池如鑒,縱橫約二丈許,男女並裸體而入,真如入無遮大會中。”比王韜早二十幾年(1853年),水師提督[
閱讀全文]
,戰爭的最後結局也算是達到了預期目的,不過,如前文所說,這些目標早在1951年初,即朝鮮停戰兩年半以前就實現了。問題在於中國此後又為重新實現這些目標付出了本不應該付出的多餘代價。<br><br>誌願軍在戰爭中陣亡11.4萬人,負傷25.2萬人,失蹤2.56萬(其中被俘2.1萬)人,因傷病致死的3.46萬人。總計損失兵員達42.62萬人,其中僅團以上的指揮員就犧牲了200多人。比較起來,按保守的數字計算,中國軍隊的損失也遠遠超過了美國,其比例為,陣亡3.39:1,負傷2.47:1,失蹤或被俘5.02:1,傷病致死1.68:1,兵員總損失2.62:1。需要注意的是,中方的兵力損失絕大部分發生在中國拒絕聯合國議案、美軍發起反攻之後。總結前三次戰役,中朝軍隊和美韓軍隊在戰場直接兵員損失的比例為0.7:1,此時中國軍隊傷亡約5.65萬人,加上凍傷5萬人,僅為整個戰爭兵員損失的1/4。這就是說,由於未能及時改變戰略方針而使戰爭延長,中國竟付出了三倍於前的人員代價,而付出第二次代價所達到的目標,同兩年半前相比,從軍事的角度看,幾乎是相同的,但從政治和外交的角度看,就相去甚遠了。<br><br>決策失誤所帶來的後果,並不僅僅體現在人員和兵力的損失,戰爭的延長對中國經濟建設的影響更為嚴重。戰爭爆發前,中國政府曾設想在1951年將軍費開支從1950年占預算總支出的43%減少到30%,而用70%來進行經濟建設。但戰爭的爆發,特別是轉入持久戰,迫使中國把1951年國家預算中軍費開支的比例提高到45.64%。如果說因情勢緊急,中國決定將蘇聯提供的3億美元低息貸款全部用於購買武器裝備(原計劃僅4000萬美元),尚屬不得已而為之,那麽從1951年起大規模增加軍費開支就完全是戰爭長期化的結果了。當年的總預算因戰爭增加了60%,而總預算中直接用於朝鮮戰場的就占32%。兩年以後用於經濟建設的貸款仍然很緊張。1952年9月周恩來訪蘇時請求蘇聯在今後5年中再貸款40億盧布,但其中大部分還是用於軍事和國防,購買工業設備的僅有8億盧布。中國在朝鮮戰爭期間消耗各種作戰物資560餘萬噸,戰費開支達人民幣62億元,其對新中國經濟發展的負麵影響是可以想見的。<br><br>中國未能及時改變戰略方針的另一個後果是造成了自身在國際政治中的孤立地位。朝鮮戰爭爆發前,關於聯合國的代表席位問題已經出現了有利於新中國的趨向,特別是與印度建交和與英國進行建交談判的情況,對聯合國其他成員國頗有影響,以至美國國務院也決定不再使用否決權阻撓聯合國接受新中國的代表席位。直到1951年1月8日英國首相艾德禮還致信杜魯門指出,英國政府曆來反對“由聯合國通過一項譴責中國是侵略者的決議”。 然而,當中國表示拒絕聯合國提案後,一切都變了。十三國提案(特別是補充意見)本來是出於對中國的同情立場,聯合國能夠通過該提案也表明了多數國家對中國的友好態度以及要求和平的願望。中國決策的根本失誤就在於不僅拒絕這一提案,而且還指責其為美國的陰謀,結果傷害了許多國家的感情。1月30日聯大政治委員會即以44票對7票(7票棄權)通過了美國提出的控訴中國為“侵略者”的提案,這無疑表明了聯合國多數國家對中國的失望。 盡管其中不乏受美國操縱的因素,但人們由同情轉為反感的心態也是明顯的事實。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從此被長期擱置起來。<br><br>不僅如此,5月18日聯合國大會又通過了一項實際上以美國要求為藍本的決議,即對中國大陸實行禁運。大約半年之後,美國經濟事務助理國務卿索普在一份聲明中宣稱:“已經有43個國家接受和積極貫徹了聯大決議,它們原來都是向中國出口戰略物資的主要國家。”經濟封鎖的結果是迫使中國在經濟建設方麵不得不過分依賴於蘇聯及其東歐衛星國。在中國對外貿易總額中,中國與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貿易額的比重1950年為32.4%,1952年為52.9%,1953年為72%,此後直到50年代末一直保持在70%以上,其中對蘇貿易額占總貿易額的50%。作為工業發展的基礎,建國初期中國能源和原材料主要產品的生產能力基本是靠蘇聯的50項援華工程實現的。1950-1952年中國全部固定資產實現新增金額合計59億元,而蘇聯援建的部分重點項目建成後將實現新增固定資產即達41.39億元。蘇聯因素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由此可見一斑,而一旦中蘇關係惡化,過分倚重於蘇聯的經濟紐帶斷裂必然會使中國蒙受重大損害。<br><br>對於新中國的統一大業來說,朝鮮戰爭的延長無疑也起到了決定性的阻礙作用。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本來是指日可待的,第七艦隊進駐台灣海峽雖然對此有所延擱,但美國這時仍有意與台灣的蔣介石政權保持一段距離。如果及時停戰,並按照聯合國建議由英、美、蘇、中四國會議討論台灣問題,據當時聯合國多數成員國的傾向性意見看,台灣問題的解決要比後來簡單和有利得多。82 但在中國拒絕了聯合國的建議後,情況發生了極大變化,不僅多數國家的立場轉向不利於中國,美國政府也迅速加強了對蔣介石政權的援助。根據國務院的要求,1951年2月杜魯門專門撥出5億美元,作為對國民黨陸軍的無償援助。此外,國防部還為援助台灣準備好了價值520萬美元的海軍裝備和1600萬美元的空軍裝備。1952年美國又對台灣提供了大約3億美元的援助。83 特別是1952年3月22日由參謀長聯席會議起草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第128號文件,標誌著美國對台政策的根本性改變。文件強調了台灣對美國在遠東的地位的“極端重要性”,還提出了三點政策性主張:第一,在必要時采取單方麵行動,確保台灣能用作美國軍事基地;第二,第七艦隊繼續行使保護台灣的使命;第三,發展台灣的軍事潛力。84 這種政策性轉變隨著戰爭的拖延而愈加走向極端,直到戰後美台“共同防禦條約”簽訂,兩岸統一終於成為遙遙無期的政治願望。<br><br>從國際政治格局的更為廣闊的視野觀察,人們發現,戰爭結束以後,世界並沒有得到和平和安寧。朝鮮戰爭大大加劇了以美蘇對抗和兩大陣營對峙為特征的冷戰狀態。中國介入朝鮮戰爭被看作是“國際戰爭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而衝突延長兩年多的結果是助長了在戰爭爆發後出現的一些令人擔憂的趨勢,如軍備競賽和北約擴充及其軍事化,同時也無限期地消除了任何殘存的一點恢複中美友好關係的希望。85 戰爭使美國對外政策更深地陷入了僵硬的冷戰立場,其結果不僅讓美國最終背上了蔣介石這個它曾經一再想擺脫的包袱,還迫使美國不斷加強軍備,擴大其在經濟和軍事上所承擔的義務,並由於實施對華遏製方針而邁出了通向越南戰爭的第一步。與此同時,中國成為人們眼中的世界強國的副作用在於被認定是“蘇聯軍事力量的延伸”。中國的參戰,特別是頑固地拒絕聯合國議案,被西方認為是社會主義陣營統一指揮的傑作,是莫斯科的命令使然,其結果之一是在西方國家眼中,中蘇確實已成為“鐵板一塊”。中國終於被牢牢地捆綁在本來是以美蘇對抗為核心的冷戰戰車上,甚至由於毛澤東那被戰爭激發出來的革命衝動而比蘇聯更深地陷入了與美國敵對的漩渦。<br><br>總而言之,中國出兵朝鮮的主觀動機和客觀目的本來是合理的和可以理解的,但毛澤東為此而設定的戰略目標和方針卻是脫離現實條件的;中國決策的根本失誤在於錯過了在有利條件下及時停戰的曆史機會;同美國越過三八線時所犯的決策錯誤一樣,中國失誤的主要原因也是過高地估計了自己的力量;從實現決策方針的結果來看,中國雖然最後也算實現了迫使其出兵的最初目標,但付出了不必要的過量代價,而最後被迫放棄消滅和驅逐美國軍隊本身,則證明了其戰略方針的失誤。50年後回顧這場代價巨大的戰爭及其結局,如果從軍事上講,人們已經總結出“有限戰爭”的概念,88那麽在更廣闊的政治層麵,是否可以說,是朝鮮戰爭第一次告誡了世人:在大國之間,特別是當他們掌握了核武器之後,戰爭是不會有最後贏家的?<br><br>沈誌華著《毛澤東、斯大林與朝鮮戰爭》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br><br><br><br>)
沈誌華:論中國出兵朝鮮決策的是非和得失(圖)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入朝參戰
沈誌華,著名曆史學家,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國際冷戰史主任,北京大學曆史係兼職教授,香港大學名譽研究員。1996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史研究所聘為特約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史學會理事;1998年被北京大學曆史係聘為兼職研究員,為研究生講課;200[
閱讀全文]
史說漢字(七):方正流長-探索·發現
漢字,見證的是一段古老漫長文明的存續,它以其浩瀚廣博書寫著華夏曆史,以其獨有的魅...
http://hd.openv.com/pro_play-CCTV10prog_20090318_7013800.html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