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區感人一幕:受災群眾從廢墟中找出食物送給子弟兵
2008年05月18日新華網
新華網四川汶川5月18日電(記者劉永華、白瑞雪)20多名汶川村民18日上午把他們從廢墟中找出的食物送到前線指揮部,慰問奮戰在汶川救災一線的解放軍和武警官兵。
這些村民來自距汶川縣城20公裏、海拔3000多米的禹碑嶺村。背著各家各戶湊起來的幾筐臘肉、小白菜、[
閱讀全文]
抗震救援的又一個奇跡!被埋179個小時的馬元江奇跡生還
2008年05月20日新華網
新華網成都5月20日電(記者戴勁鬆)20日淩晨,救援隊在映秀灣發電總廠辦公樓廢墟中將該廠職工馬元江成功救出。此時距5月12日14時28分大地震發生,已近179個小時。
馬元江的獲救,再次創造了生命的奇跡。更奇跡的是他出來後就能夠說話,稍稍休息就開始少量進食。在現場指揮的映秀灣發[
閱讀全文]

勇敢穿行於在高山峽穀中的陸航救災直升機
2008年05月20日解放軍報
成都空軍某部克服種種氣候變化、地行複雜等困難,多次進行三機起降,提高了空運時效,被災區人民稱為“希望的神鷹”。劉海山攝影
5月18日,濟南軍區某陸航團出動直升機40多架次,不間斷飛行,向災區14點位運送救災物資。張雷攝
汶川特大地震後,成都軍區某陸航團創造了多項第一:第一[
閱讀全文]
香港媒體:哀我受難同胞 信我不屈中華
2008年05月19日中國評論新聞網
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國務院決定由今日起全國哀悼三天,下半旗表達對四川大地震遇難者的深切哀悼。香港媒體對此紛紛加以報道,並發表時評、社評認為,此舉昭示中國政府和人民對生命的尊重,以及戰勝災難、重建家園的決心與勇氣。
新華社報道,今天刊發的《文匯報》《大公報》[
閱讀全文]
藏民拉著官兵的手:感謝共產黨,解放軍萬歲!
2008年05月19日中國評論新聞網
中評社香港5月19日電/今天上午10時,當德德卓旦醒來,緊緊握住濟南軍區某摩步旅長楊文耀的手,“親人解放軍救了俺藏民的命,共產黨、解放軍紮西德勒”。說著說著,淚水濕潤了眼眶。
新華網消息:平武縣泗耳藏族鄉,在海潑4000多米高的山上,是這次災區路程最高,路況最差[
閱讀全文]
16時,總參作戰部副部長馬健空軍少將,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新聞事務局局長胡昌明大校,總政治部群眾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郭增奎大校,總後勤部司令部戰勤計劃局局長謝維寬大校,總裝備部綜合計劃部戰勤保障局局長馬改河大校和武警部隊司令部作戰勤務部部長張金良大校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記者招待會,介紹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部隊抗震救災情況,並答記者問。<br><br> 國防部新聞事務局局長兼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胡昌明大校:女士們、先生們: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舉國悲痛、舉世震驚。胡錦濤主席兩次主持召開政治局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抗震救災工作,溫家寶總理震後4個多小時即抵達四川指揮救災工作。在全國抗震救災的危急時刻,胡主席又親自前往抗災救災第一線,指導部署抗災工作,看望慰問災區群眾和救援部隊,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br><br> 災情發生後,正在駐昆明部隊調研的軍委郭伯雄副主席,立即趕赴災區,現場指揮部隊救災工作。軍委徐才厚副主席每天都和四總部的領導同誌一起研究統籌全軍抗震救災工作,調兵遣將。<br><br> 全軍官兵堅決響應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的號令,堅決貫徹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的決策部署,在軍隊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組織指揮下,把災情當命令,視時間為生命,從祖國四麵八方馳援抗震救災第一線,哪裏最需要就出現在哪裏,哪裏最危險就衝向哪裏,哪裏最艱苦就戰鬥在哪裏,忠誠實踐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br><br><img src=http://himg1.huanqiu.com/attachment/080519/3d7af2b9a5.jpg><br>5月18日,總參作戰部副部長馬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軍隊抗震救災兵力部署情況。新華社記者劉傑攝<br> 截至5月18日12時,據不完全統計,軍隊和武警部隊共出動113080人,主要來自成都、濟南、蘭州、北京、廣州軍區,海軍、空軍、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隊等大單位,涉及海軍陸戰隊、空降兵、工程、通信、偵察、醫療防疫等20餘個兵種;出動各型飛機1069架次,開出軍列92列,動用大型運輸車、吊車、衝鋒舟、便攜式通信設備、發電機等各型裝備11萬台(件),派出115支醫療隊、防疫隊、心理應急幹預隊,發放被裝、食品、戰救藥材、帳篷等近331.9萬套(件),調運各類物資 7.8 萬多噸。<br><br> 全軍官兵已捐款1.6億多元人民幣,目前捐款仍在進行中。從廢墟中挖掘被埋人員21566名,救治受傷人員34051名,轉移安置受災群眾和遊客205371名,空投機降物資307噸,搶修道路557公裏。官兵們與災區人民群眾風雨同舟,以實際行動送去了黨和政府的溫暖。<br><br> 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各級貫徹指示堅決,投入部隊多,反應速度快,官兵士氣高昂,組織比較嚴密,各項保障有力,充分展現了軍隊和武警部隊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br><br> 廣大官兵特別聽黨指揮。麵對這場特大的地震災害,黨中央發出奪取抗震救災鬥爭勝利的號召。全軍各部隊堅決貫徹黨中央、中央軍委和胡主席一係列重要指示,把抗震救災作為當前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快速啟動應急機製,抽調強大力量,不講價錢,不提條件,義無反顧地投入抗震救災。在震後短短14分鍾內,我軍第一支救援隊就踏上了征程。<br><br><img src=http://himg1.huanqiu.com/attachment/080519/67b4d5cf77.jpg><br>這是中國軍隊首度對外公開實時兵力部署情況<br> 廣大官兵特別愛人民。我們把搶救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作為行動的最高準則,隻要有一線希望,就要做出百倍努力。為營救被廢墟掩埋的群眾,許多官兵的雙手磨得鮮血淋漓也不停手;某部官兵連續奮戰40個小時,幾經變換營救方案,不拋棄、不放棄,終將一名11歲小女孩救出。類似的事情在災區隨處可見,每天都在發生,官兵們用生命托起了希望、用無畏書寫著忠誠。<br><br> 廣大官兵特別能戰鬥。麵對災區餘震頻發、山體滑坡不斷、泥石流和山洪隨時可能暴發、氣象極其複雜、道路完全中斷的嚴峻形勢,救援官兵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英勇頑強,連續作戰。比如,武警某師先頭200人冒雨強行軍21小時跋涉90多公裏山路率先開進汶川縣城;空軍突擊隊員在沒有準確氣象資料、沒有地麵引導的情況下成功空降至重災區;某紅軍師轉戰千裏,抵達後又奔襲65公裏,連續開展30多個小時救援。<br><br> 廣大官兵特別重效率。為了堅決打贏抗震救災這場硬仗,官兵們與時間賽跑,與死神奪路。救援過程中,建立了多級聯合指揮體製,明確劃分了救援責任區域,成功組織軍地、軍兵種間的救災協同;發揮專業救援隊伍作用,動用衛星、生命探測儀、透牆雷達以及大型工程機械等先進裝備,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br><br> 我們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和胡主席的堅強領導下,有全國人民的鼎力支持,有改革開放三十年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有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僑胞的親情相助,有世界多國人民的大力援助,抗震救災鬥爭一定會取得最終勝利。我們決心,繼續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克服一切艱難險阻,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任務。<br><br><img src=http://himg1.huanqiu.com/attachment/080519/67b4d5cf77.jpg><br>這是中國軍隊首度對外公開實時兵力部署情況<br><br> 在軍隊的抗震救災行動中,建立了四級指揮體製:第一級為軍隊抗震救災指揮組;第二級為成都軍區的聯合抗震救災指揮部;第三級為各責任區的指揮部;第四級為作戰救災部隊。<br><br> 據知,目前,部隊部署在整個救災地區,劃分了五個責任區。第一責任區——汶川、理縣、茂縣、映秀、都江堰片區,現在投入了濟南軍區某機步師、某裝甲師和成都軍區某集團軍所屬部隊等23950人,第二責任區——崇州、彭州片區,投入了濟南軍區集團軍所屬部隊等11792人,第三責任區——什邡、德陽片區,投入了空降兵某軍、海軍陸戰隊某旅及成都軍區所屬單位等14290人,第四責任區——北川、綿竹、安縣片區,投入了成都軍區2個集團軍所屬部隊、二炮部隊等8838人,第五責任區投入了2個摩步師、1個炮兵旅等25062人。截至5月18日,軍隊方麵參與救援的部隊參與人數總計90144人。<br><br> 另外到現場參加救災的人員還有武裝警察部隊、公安消防部隊、公安特警和醫護人員等。僅武警方麵參與救援的部隊截至5月18日上午7時,參與人數總計25770人。<br><br><img src=http://himg1.huanqiu.com/attachment/080519/eb492d929d.jpg><br>5月18日,總參作戰部副部長馬健在新聞發布會後回答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 劉傑 攝)
中國首度公布救災部隊兵力部署現狀及地圖
2008年05月19日新華網
5月18日,總參作戰部副部長馬健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軍隊抗震救災兵力部署情況人民網軍事頻道
2008年5月18日(星期日)16時,總參作戰部副部長馬健空軍少將,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新聞事務局局長胡昌明大校,總政治部群眾工作辦公室副主任郭增奎大校,總後勤部司令部戰勤計劃局局長謝維寬大校,[
閱讀全文]
休假軍官赴震區抗災率誌願者救出4名幸存者
2008年05月19日中國軍網
中國軍網沈陽5月19日電周琳、薑道文報道:5月19日早8點,正在參加四川都江堰抗震救災的沈陽軍區某通信總站指導員溫誌軍第二次給營裏和總站領導打來電話,匯報自己和家中的情況,同時,他還請組織放心,他已帶領誌願者全心投入抗震救助中,為受災人民貢獻出一名軍人應有的力量。目前,在他[
閱讀全文]
濟南軍區官兵在汶川百裏大峽峪,采取陸空結合方式,營救上萬名受困民眾。<br><br> 昨天下午,濟南軍區抗震救災前線指揮部接到汶川縣銀杏鄉沙坪關村羅圈灣組範文秀前來報告。在汶川縣的三江鄉、耿達鄉、銀杏鄉、草坡鄉、桃關的一個村,圍困著上萬名群眾及很多傷員,他們幾個鄉分布在一個上百公裏的大峽峪中,地震使他們唯一的一條通往外邊的公路變成了懸崖峭壁,人員死傷嚴重,有上萬名群眾和傷員急需救援。 <br><br> 接到通知後,濟南軍區迅即抽鐵軍部隊的300名官兵組成的突擊隊,火速向百裏大峽峪開進。今天上午他們又抽調鐵軍部隊的500名官兵和友鄰部隊的300名官兵,采取陸地南北對進和大批直升機分別在四個機降點 (三江鄉、耿達鄉、銀杏鄉、草坡鄉)同時機降的辦法,運送急救藥品物資、運送傷員,在百裏峽峪展開陸空生死大營救。 <br><br> 目前,營救行動正在進行。(完) )
濟南軍區部隊百裏大峽峪營救上萬名受困民眾
2008年05月19日中國新聞網
5月12日地震發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官兵迅速趕往四川各個災區全力進行救助,被災區人民親切的稱為“親人解放軍”。中新社發黃家明攝
中新網汶川5月19日電 (孟斌 張士柱)濟南軍區官兵在汶川百裏大峽峪,采取陸空結合方式,營救上萬名受困民眾。
昨天下午,濟南軍區抗震救災[
閱讀全文]

國外稱大地震折射中國遠距兵力投送能力大增
2008年05月19日中青在線-青年參考
空降兵登機準備奔赴災區
汶川地震發生後,解放軍和武警立即出動進行搶險救災,創下解放軍軍史和中國航空史上單日出動飛機最多、飛行架次最多、投送兵力最多的航空輸送行動紀錄。在境外軍事觀察家和美軍指揮官的眼裏,這次解放軍的表現,其實是一次對處置突發事件戰鬥力的[
閱讀全文]
境外媒體:災難造就英雄中國軍隊奮勇救災贏得尊敬
2008年05月19日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中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10萬官兵在這次抗震救災中,不畏艱險,不怕犧牲,英勇無畏,搶救了許多災民的生命,贏得了中國人民和國際輿論的尊敬。德國《商報》5月16日發表文章,題目是“人民解放軍的時刻”,文章摘要如下。
“汶川,我們來了!”
在英雄的營救行動成功之後,[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