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佳代言人”李克強的“推介”“站台”之功

(2015-12-26 18:36:53) 下一個

“最強推銷”、“最佳代言人”……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政府首腦(總理)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期間,人們再次把這樣的標簽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聯係在一起。

  在公眾記憶中,上任以來,在出訪的每一站,李克強都不忘推銷中國的優質產品。

  2015年4月10日,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的車間裏歡聲雷動。工人們高舉著“感謝超級推銷員”的紅色字板,歡迎李克強的考察。在車間,李克強不忘囑咐,“關鍵是你們要有過硬的質量和良好的售後服務。我為中國裝備‘站台’,希望你們給國家‘撐台’,打造永不褪色的金名片!”

  事實上,隨著李克強持續不斷的全球推銷,中國裝備已經成為中國“走出去”的一張名片。

  “沒有總理的推銷,可能什麽都做不出來”

  2015年11月25日11時整,從蘇州開往上海的高鐵列車啟動。在這趟載有16位中東歐國家領導人的列車上,李克強不時給各國領導人介紹中國高鐵的情況,各位領導人也親身體驗到中國高鐵的魅力。

  在這趟被媒體稱為性價比最高的“代言”之旅中,李克強表示,中方願同有需求的國家分享這一成果,與中東歐國家攜手合作,在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開展產能合作,在高鐵和鐵路設計、建設上為中東歐國家提供量身定製的方案和產品。

  時間回撥兩年,2013年11月,李克強訪問中東歐國家,在與多位國家領導人會晤時,他大力推介中國裝備,表示中方願與有關國家一道,將鐵路合作打造成中國與中東歐合作的新亮點。

  當時,除了當麵“推銷”,李克強利用當地媒體進行“營銷”。在中東歐國家媒體上發表的署名文章中,他專門提到中國高鐵:中國交通運輸裝備製造業飛速發展,特別是高鐵工程建設水平高、設備性能好,總運營裏程已超過1萬公裏,完全有把握高質量承接中東歐各種交通基建項目。

  “李式推銷”可謂卓有成效。兩年後,“推銷”成果便告落地。2015年11月24日下午,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後,李克強和匈牙利、塞爾維亞兩國總理共同見證了“16+1合作”的“旗艦項目”匈塞鐵路兩個合作文件的簽署。這一項目將確保年內開工,兩年完成。

  “中國總理在出訪的時候,專門‘推銷’或者宣傳一個特色產品,非常罕見。這可以說是李克強的一個鮮明特色。”中國駐新西蘭、瑞典前大使陳明明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這樣評價。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曾告訴媒體,高鐵不是一般的項目,是一個戰略。在世界範圍內,高鐵都是政府行為。修建高鐵必須政府立項,而且金額巨大,動輒上億,時間跨度也要幾年,“靠企業單槍匹馬去闖,很難競爭得過發達國家。如果沒有總理的推銷,可能什麽都做不出來。”

  中國高鐵走向海外的第一單,也得益於李克強的推廣。2014年10月,李克強訪俄期間,中俄兩國簽署高鐵合作備忘錄。2015年5月,中國中鐵發布公告稱,其旗下的中鐵二院集團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與俄羅斯企業組成的聯合體,已中標俄羅斯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的勘察。

  推銷目錄中還有啥

  隨著國際產能合作的加強,李克強的“推銷目錄”正日益豐富起來。

  2013年11月訪問中東歐時,除高鐵之外,李克強還推薦了4G技術、核電、水電、風電等,並收獲了多筆大單;2014年5月出訪非洲時,李克強力薦“新舟60”飛機;2015年5月,在出席中國-巴西工商峰會期間,李克強與巴西總統羅塞芙共同出席並見證了中巴企業在工業、能源、基礎設施、互聯網等多領域的合作簽約儀式。

  更引人關注的是,在巴西期間,李克強在峰會上宣布,中方將設立中拉產能合作專項基金,提供300億美元融資,支持中拉在產能和裝備製造領域的項目合作。在此期間,李克強還推廣了新的合作模式,即產能合作以及3×3模式,將全麵推動中國與拉美的合作轉型升級。

  所謂的3×3合作模式,即共建物流、電力、信息三大通道;實現企業、社會、政府三者良性互動;拓展基金、信貸、保險三條融資渠道。

  為支持中東歐大項目建設,中國於2012年設立了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100億美元專項貸款。這對中國與當地的項目合作至關重要。

  2013年,李克強出訪中東歐期間,時任羅馬尼亞總理蓬塔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東歐需要中國這個世界經濟“發動機”,“中東歐國家是歐洲最有活力的地區,但我們像一個精力充沛、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我們努力工作但收入很低;我們像一個勤奮的青年,剛從農村來到城市,沒有房也沒有車,而銀行業不會貸款給我們。”

  隨著中國與各國合作項目的增多,提供金融等方麵的配套服務,也成為中國走出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李克強推銷的新內容。

  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文澤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雖然總理提出3×3合作模式的時間並不長,但巴西反應非常積極,上到總統下到州長,企業家就更不用說了。據我了解,他們推薦的合作項目有數千個之多。”

  盡管每次出訪都收獲頗豐,但僅是訂單數並不足以反映李克強對於推銷中國的全部。

  盤點李克強的外事活動,總少不了與外國領導人共同見證兩國企業簽約合作的內容。除了推銷中國的優質產品、產能,李克強還多次為企業走出去“站台”。對於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來說,總理的“站台”作用巨大。

  2013年5月26日,在首訪德國期間,李克強和德國總理默克爾共同見證了一家中國包裝企業——紛美包裝在德國工廠的擴建投資簽約儀式。

  紛美包裝的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畢樺在與薩克森安哈爾特州州長、哈雷市市長簽署第二條生產線投資項目諒解備忘錄的過程中,李克強和默克爾就站在他的身後。

  至今,畢樺仍對總理為自己“站台”簽約的經曆興奮不已。他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雖然沒有太聽清總理說的是“不錯!不錯!”還是“祝賀!祝賀!”,但他充分感受到了總理的鼓勵。

  這一場景產生了持續的效果。在李克強親自“站台”簽約後,紛美包裝與德國政府的溝通十分順暢,不管是補貼資金還是德國政府承諾的配套設施建設,都非常及時。

  事實上,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走出去的過程,也需經貿合作之外的元素助推。

  2015年5月,在李克強的拉美四國之行中,隨行者除了企業家,還多了由著名作家鐵凝、莫言、麥家等組成的中國人文方麵的代表團。

  謝文澤告訴本刊記者,他走訪過的十餘個拉美國家中,學術界以及政府部門都曾普遍反映,對中國的文化了解不多。經濟賬總能算得清清楚楚,但談到中國文化就如同霧裏看花,所以拉美當地對於李克強帶領作家出訪、推動文化交流反應十分熱烈。

  外交學院外交學係副教授任遠喆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國與國的交往,最關鍵的是民心相通。這需要依靠文化的手段,而擁有悠久文化的中國在這方麵是有優勢的。

  “增加文化交流可以減少國際上對中國崛起的誤解,特別是西方的一些歪曲報道。通過總理推介中國文化這種方式,也可以從根本上消除一些西方對中國的抹黑。真正理解中國文化的人,都會了解中國和平發展的目標,所以文化外交是比‘高鐵外交’‘產能外交’更深層次的,也是中國外交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任遠喆說。

任遠喆認為:“通過高鐵外交、產能外交,可以實現中國和其他國家的互聯互通以及經濟的進一步融合。這正是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的體現。通過合作來實現發展,並不是中國單方獲利,這是中國外交非常強調的核心原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