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思

每天都發現一個新的自己
個人資料
小思維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為何文革做得出諾獎開放後反而沒有了

(2015-10-05 17:39:50) 下一個

今天是一個重大的值得紀念的日子,可以定為“中國科學日”(待商榷)。強力地震震驚萬裏長城,一石巨浪浪卷千條江河。皆因為,8旬老太中國女中藥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屠呦呦,終於成為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之一。她是本土培養,本土研究,從未留過學,沒有博士學位,也不戴一官半職,更不是兩院院士。她因為青蒿素的研究的卓越貢獻而獲得了醫學與生理學炸藥獎的一半獎金,另一半被美國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摘取,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麵取得的成就。

但是不少人將此次獲獎歸功於文革,還有人將青蒿素的研製成功當作毛主席英明領導的結果,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輝煌勝利。而且認為正是因為文革創造了中國科學的創造力。其動力是為了抗美援越(士兵在叢林被咬得要命-打擺子),其組織是毛澤東親自領導的國家集體,其項目也是有帶隊的團體項目,其主要貢獻人是課題組長屠呦呦。當然屠呦呦是否該得獎也有爭議,因為當年搞科研,都是群體項目,而且多多少少也凝聚了眾人的智慧和辛勞的成果。

無獨有偶,眾所周知,中國科學家還有一,二項最有資格獲諾貝爾獎的成果是胰島素的人工合成(第一個人工合成的蛋白質)和核酸的合成,其發明也是完成於文革時期,當時大公無私,為人民服務,不鼓勵個人奮鬥,成果是多單位,大團隊合作的結晶。同理,青蒿素就是多個單位多名人員共同研究的集體成果。最後的得獎證書沒有印上個人的名字。

無可否認文革時期,在毛澤東的統治下中國作出了一些成果,還包括原子彈和氫彈,宇宙飛船等。但是,更重要的是文革和毛澤東控製的中國永遠也得不到諾貝爾科學獎,甚至文學獎也不可能得到。因為文革我們是與世界作對,與西方作對的文革,中國是與諾貝爾獎作對的國家。西方人要把錢給熟人,親戚,盟友或朋友們。俗話說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二,中國是集體運作。除了諾貝爾和平獎,其他獎金不授予集體。在中國,找不到哪一個是領頭者和發明者。第三,中國人不發表國際論文,中文人家看不懂,那時洋人根本不知道中國還在作科研,也不知道幹了啥。第四,中國是一個獨立王國,針插不進,水潑不入,沒有信息流通。由於中國不開放,即使是成果一大堆,滿山遍野,車載船裝,人家不曉得,也不能得獎。第五,沒有人拉票,實際上任何有人的社會沒人幫忙都成不了事。屠呦呦的得獎與瘧疾專家Xinzhuan Su博士在CELL發綜述介紹,並且推薦LASKAR大獎(諾貝爾獎的風向標)有關。此外,屠呦呦炸藥還得益於“GSK終身生命科學成就獎”評獎委員會的同事們的討論,他們是魯白、傅新元、馬紅、王小凡。第六,老毛可能會堅決地拒絕西方的臭錢,包括炸藥包,它是資本主義的糖衣炮彈。

即使文革以後。盡管可以個人功績衡量成就,但是窩裏鬥的劣行,讓國人不能也不願選出一個統領全軍的人物。如果這裏有了一個領頭羊,另一個單位的人就不服氣。這樣,由於北大和中科院上海分院的明爭暗鬥,上海生化所王應睞(所長涅)因發明(合成)胰島素的本來可能得到的諾貝爾獎,正是文革的原因,直到死去他(們)的功勞也沒有得到承認。

所以青蒿素的諾貝爾醫學獎,隻有改革開放以後才可能。如果有人想把中國重新引向毛澤東時代,文革歲月,那就是革命再度受挫,人民吃第二遍苦。親愛的朋友們,童學們千萬不能答應喲!

這兒產生了一個新問題。為什麽文革後三十年來沒有產生諾貝爾獎?我認為,不是沒有是時機未到。中國開放初期還基本沒有錢投入,以個人為中心的科研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中國政府認為我們沒有能力與國際競爭,在國計民生方麵,在應用科學方麵投資更多。最近5年來,更重視基礎科學的投入。但比起西方我們還遠遠不如。真正引進科學大師高手(如施一公等)還不到十年,他已經作出了較大成果,有人認為可以與諾貝爾獎成果比肩了。我亦同意,盡管沒有獲獎的,但是苗頭還是有的,小禾才露尖尖角嘛。成果的承認需要時日,過去的玉米夫人(BARBARA MCINTOCK)在40年代發現基因轉座因子,足足等待四十多年後也是八旬老嫗才得諾貝爾獎。

要獲得中國原創的諾貝爾獎,必須作出自己的東西,有特色的東西,我們科學家要靜下心來,沉住氣,查找一些競爭不激烈但興趣使然的領域。因為諾貝爾獎的宗旨很明顯,獎勵最早的引路人,所謂原創科學家。不是獎勵最後大幅度提高了某個技術的人,也不是那些發表了一大堆高影響因子論文的人,是獎給那個在凡人們還不醒事的時候他/她就知道了問題實質的那個原始發明者。盡管很多人參加了青蒿素的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化學純化法的提出和改進,功績非屠呦呦莫屬,她是當之無愧的那個發明者。

科學需要想像力,甚至是荒謬的理論或技術,但必須是嶄新的東西,決不是仿製品,大路貨。許多科學大發現得益於無意之中的觀察,甚至驀然回首,那物卻在燈火闌珊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比如日本科學家發明蛋白汽化技術,也隻是一個電化學家作蛋白質的臨時怪主意,當時受人奚落。他沒有博士文憑,終身不做官,也沒有什麽像樣英文論文。憑著那篇短短的英文摘要打了時間差,而獲得炸藥獎,而辛辛苦苦奮鬥多年把蛋白組學質譜測定儀發明推廣者們,連一點火藥的氣味也聞不到,大叫冤枉。

中國的科研必須從娃娃抓起,注重人才培養,思路培養,而且有限的錢要花到洽切的地方,不能一味跟風。那樣可以發好文章,但絕對拿不到獎。比如蛋白泛素化的研究者曾經在最冷門的領域70年代末期在紅細胞上作出的。而當時的大科學家是熱衷於分子生物學,基因克隆,是時的大熱門貨。結果他們一行三人,20多年後一舉捧回炸藥包。

所以我們以青蒿素為例,必須看到自己的長處,在一些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或者是人類文明有用的方麵用功夫,就會功到自然成。而且好的科學大抵不是熱門,是獨辟蹊徑,潛心苦讀,深入鑽研。再一個重要的原因大家必須明白,之所以青蒿素得獎是中國國力上升,西方不得不買賬結果。所以不出意外,中國照此發展不久的將來,會得到由文革後研究出來的本土科學家做出的諾貝爾獎,而且不止一個。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zl9876 回複 悄悄話 老太太為中國衝了一個大大大的麵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