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記憶(6)

蔣聞銘 (2025-07-19 19:43:57) 評論 (0)
兒時的記憶(6)

蔣聞銘

雖然袁磊爸是爺爺奶奶唯一的孩子,但是他的小名,是小四子,原因是奶奶在他之前,還生過三個,都沒留住。從這個小名,就可以想象,袁磊爸小時候,被父母寶貝到了什麽程度。找一個窮人家嬌生慣養的孩子,拿他爸做模型,肯定沒錯。因為窮,再寶貝,到了十四歲,他也隻得輟學到外邊做工掙錢。但是在外邊幹活吃苦,回到家就更是寶貝,吃飯不用自己盛,吃完飯洗碗收拾,就更沒他什麽事。結果是他爸這一輩子,與家裏任何的家務事都不相幹,看到油瓶要倒,他都真的不帶扶一下。這個事後來在袁磊兄弟那裏,也有了傳承,這倆個小時候,跟他爸一樣的毛病。袁磊上大學離家,最讓媽媽發愁的,是這孩子從小到大,自己沒盛過飯刷過碗洗過衣服,現在事事需要自己做,這可怎麽得了。

袁磊的聰明要強,認死理一根筋,是從他爸那裏來的。他小的時候,爸媽的鄰居同事朋友不少,說不上誰不認字是文盲,但是說大家都不讀書沒文化,大致是不錯的。不過不讀書這個事,袁磊爸是例外。一個四年級就輟了學的篾匠,居然有興趣自己讀書上進,有了些文化。 不過他爸對小說沒興趣,袁磊小時候家裏的書,是毛選加魯迅。拿現在的標準,這其實算不得是正經讀書,但是就他爸的那個環境條件,能把自己提高到讀這些書,實實在在有些難能可貴,與眾不同。

這個與眾不同,反映到教育小孩子這件事上,是會給孩子講道理。袁磊從小起的記憶,是他爸特別能講道理,會講道理。不管他和弟弟犯什麽樣的錯,他爸不打不罵,隻是跟你不停地講道理,直到把你講哭了,承認錯誤為止。袁磊小的時候,最怕他爸講道理。挨講道理,比挨打挨罵難過。上了學以後,挨講完了,還得寫檢討。

袁磊爸雖然跟周圍比,有了些文化,但是有一個大缺憾,就是字寫得實在難看。所以到了袁磊,他就特別在意這個事,讓袁磊練寫字。不過呢,這個糊塗爸,連練習寫字要照貼子臨摹這個道理,都不知道。簡簡單單,弄一堆有隔條的白紙訂在一起,拿一本毛主席語錄,叫大約是七八歲的袁磊,每天練字,抄兩頁毛主席語錄。前麵提過,老師布置的家庭作業,袁磊都不願做,再加上這個額外的練字,對袁磊簡直就是刑罰。爸爸逼著,不敢不寫,不過兩頁就兩頁,一個字不多寫。他爸後來說,這樣不行,你寫到頁尾,如果一句話沒完,必須繼續,寫到下一個句號。

不幸這個倒黴的偉大領袖,有時候說話,一個逗號又一個逗號,就是拖著沒句號,真是煩人。於是小孩子有小孩子的聰明招數。袁磊寫到逗號沒完,靈機一動,幹脆在語錄本上篡改,把逗號描成句號,居然被他蒙過去幾次。不過後來當然是被發現了。這個事的後果,一是又挨了他爸老長的一頓講道理。自作聰明,弄虛作假,現在以後,對自己的危害,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的危害,沒完沒了。二是這個事被袁銘拿著,做了一輩子的笑柄。說我哥那個厲害,書上的逗號,都能描出句號來。就這麽練字,其實還不如不練。

袁磊媽不到兩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媽媽是外婆寡居帶大的。袁磊的外公家,四九年前開糧店,統購統銷的時候就沒了生計。不過政府關了她家的店,同時也給袁磊的外婆,安排了一份在一家燒餅店做營業員的工作。這份工作有些實惠,起碼餓不著。袁磊小的時候,每次到了外婆做營業員的店裏,總可以吃到一些肥油渣和甜麵塊。店裏的燒餅油餅不能動,但是做燒餅餡用的肥油渣和掉在油鍋裏炸得有些焦糊的甜麵塊,可以拿幾片給小孩子解饞。

袁磊媽比他爸多讀兩年書,高小畢業也進了竹業社做工人。他爸人聰明,媽媽長得蠻漂亮。袁磊的家鄉話裏,沒有漂亮這個說法,形容女孩子長得好看,簡簡單單就說長得不醜。實在是漂亮,在長得不醜之上,是長得老好的不醜。他媽年輕時應該是介於長得不醜和老好的不醜之間。媽媽的長得不醜,是袁磊爸一輩子引以為傲的成就。多少年之後,老爸還跟兒子們半開玩笑,說你們倆找的老婆,聰明能幹,沒得說,就是都不如你媽年輕時長得好看。袁磊媽年輕的時候,對自己老公的聰明能幹,評價蠻高,真的是把袁磊爸,當成了自己和一家人的主心骨。不過媽媽這一邊,有一個當年參加過地主還鄉團,被政府鎮壓了的叔叔,算是家庭關係有問題。

現代文明和近代中國 (全書目錄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