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AI核心技術領域真的追的很緊嗎?

木子力_ (2025-07-19 05:48:11) 評論 (1)

盡管日理萬機,要操心的事巨多,但是黃教主百忙之間仍然是要抽身去中國跑上一趟,臨行前和川大總統也見一麵,估計是說,你放心,我有分寸,美國要MAGA,既要保持領先優勢,又要有錢賺,怎麽拿捏是個藝術活兒,你且看我怎麽做。

在北京的老黃,身形很謙虛,笑容很美好,嘴上更是抹了蜜:

小米嗎?很想買一輛小米汽車,但我在美國買不到啊,這是美國的不好;

華為?任何輕視華為者,都極其天真!

關於蘋果,人家做AI有自己的節奏,要麽不出手,出手就不會俗;

至於DeepSeek。那毫無疑問是技術突破啊!

你問我中國 AI 的走向啊,基本要素都已俱備,一定會成功。

說到中國的機器人,那發展會非常樂觀,不會有意外!

最後談中國供應鏈,那個極其複雜,綿長,技術水平領先!

哈哈,這一通馬殺雞按摩的,把我都給看笑了,世界首強的CEO不好當啊,要保這個位置,軟的硬的都得會來,教主雖然中文不很靈光,但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還是深諳其理的,爭什麽先放一邊,讓你舒服了那是第一位的,這倒不是騙你耍手段,這是講究辦事的效率,聰明的!

英偉達的東西不愁賣,教主是沒必要放低身段,但是要保住4萬億的市值,成為AI時代絕對的領導者,向6萬億、8萬億,最後成為第一個突破10萬億的超級公司前行,肯定是不容易的,互聯網時代的CPU,是一個二元維度的環境,不斷提升性能,把握成本,應對好摩爾定律就行。AI時代的GPU,就要複雜的多,增加的維度,可能不止兩個,比如CPU隻要提升性能就好了,使用環境方麵幾乎沒什麽要求,GPU大不同,要求很高而且很複雜,甚至越來越複雜,機架密度,數據中心的適用性,網絡傳輸能力,甚至GPU集群如何布局,如何使用,軟件堆棧能力如何等等,都上升到了一個極為複雜的高度,英偉達最終目的當然不僅僅隻是一個芯片製造商,它要做的是AI時代的算力流量的多層級供應商,它的AI工廠理念的底層架構就是這個,而要做到做好這一步,不僅需要天文數字一樣的投資,需要多領域不同行業的共同參與,是一個超級複雜的係統工程。

英偉達遠遠不是互聯網時代英特爾能替代和解釋的新型超級架構性的企業,雖然都姓英,內涵大不同,硬件芯片製造隻是它的底層業務,它最終是要做服務的,隻靠硬件的話,3萬億都站不住的!

所以黃教主會和川總說什麽呢?上一課那是少不了的,但關鍵問題是,川老頭也要聽得懂才是,不過這個天天喝玉米糖漿製造的可口可樂的老家夥聰明的很,憑他在加密貨幣、穩定幣等新金融上的作為,很快抓住要領不難,和過去一樣,美國引領一個時代,靠的是係統,而不是單一的某一項技術,GPU芯片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圍繞這個核心搭建起來的體係,製定出來的標準,那是未來要行走全球的,而打造這兩樣東西,非美國莫屬,其他任何國家和地區,沒有這個能力,這是軟實力+硬實力的綜合,而且還要一點,那就是長期的曆練和實踐,有無數的成果傍身才行。

這個能力就是資本的認知、耐力和實力,就算資本主義的老祖英國,現在這方麵也無法和美國比肩。

領軍AI,是一個極其複雜的係統性大工程,需要多層級的技術進展和資本助力才能打造,而且必須是完全市場化的,必須是成熟的老狗如華爾街這幫百年曆練的投行們無數的經驗逐步磨合打造,同時這也是一個誰都不能缺席的過程,就算現在被定義成美國對手的中國,也是必要的參與者。

這個過程,美國要成為主導,成為規則製定者,市場必須全麵覆蓋,就和過去每一次的產業變革一樣,所以芯片要給中國用,而不是把這麽大的一個市場隔離在外,那是十分必要且緊要的,僅有芯片優勢是遠遠不夠的,隨著係統性的領先一步一步達成,中國在AI產業上的發展必將逐步被體係包裹,使用芯片就要在各方麵按規則走,否則你將寸步難行。如果看過藤蔓類植物的生長過程,就很容易具象化這個過程,結果其實並不壞,弱勢的一方並不會被吃掉,反而會跟著繁榮。

所以這個大勢還是要搞清楚,黃教主絕頂聰明,身段也好,他會成功的!

年初,deepseek的橫空出世曾把華爾街驚詫了那麽一下子,這才過去不到半年,隻要經常用智能大模型的同學一定知道,發生的變化是如何的天差地別,劇情真的是一言難盡,最新出的GROK4讓deepseek小到連碾壓這個詞都用不上了,人家在不停的大大大,你反而越來越小下去了,GROK4裏麵華人麵孔不少,甚至一些人基礎教育就在中國完成的,最後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結果就是兩重天。

打開CNBC,AI這個詞每天聽到你腦脹吐血,而中國產業界近期最抓眼球的是關於外賣,幾個互聯網巨頭為這事打的不可開交,英偉達一塊芯片幾十倍的利潤,美團京東阿裏則為一杯奶茶的配送權打的一地雞毛,這是AI時代,初期的領先權很重要,科技創新會造地,造出應用,造出整個附著的體係,搶流量的思維在這裏麵毫無意義,存量市場再怎麽折騰,天花板就在那裏,最後隻好去卷,卷的血淋噠滴。

美國在AI建設方麵的巨大投資,在中國沒聽到有等量匹配的,巨大的數字,聞所未聞,都是驚掉下巴的,新產業畢竟有風險,這事隻能市場化運作,幾年之後,當一堆千億萬億的項目開始運行的時候,差距就會非常明顯的表現出來。

創新是絕對計劃不來的,憑著直覺和理論無數次的試錯而已,最關鍵的是有那麽一個群體,真金白銀跟著往裏砸,主觀上它這樣做已經是傳統,而且成果卓著,客觀上它有一整套方法,也不是僅憑熱情,這套東西才是孕育新產業的基礎,這是其他任何地方都沒有的。

所以說中國在AI產業的腳步跟美國很緊密那不是事實,差距是巨大的,也不是說中國在虛誇,個別單點節點尤其偏應用方麵還是有可圈點之處的,但是在整個體係的構造方麵,差距可真不是一點點,其實這也符合產業發展的效率準則,未來全球AI的重要的行業標準,有且也隻能有一個,而這個權利,隻能交給在底層技術和基礎原理上默默耕耘幾十年的那一個,符合公平原則。

中國也有發揮所長之處,未來AI應用將層出不窮,眼花繚亂,有的是空間,飯還是一口口吃才好,至於外界對中國的這些溢美之詞,聽聽就好了,美國人一向不吝嗇誇獎對手的,認真了可就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