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我的奮鬥》

謝盛友 (2025-07-18 14:59:07) 評論 (1)
百年《我的奮鬥》

《我的奮鬥》(Mein Kampf)是德國元首兼納粹黨黨魁阿道夫·希特勒於1925年出版的一部自傳,融合了其政治意識形態,在當時的德國引起了巨大反響,並成為日後德國納粹黨的思想綱領。這本書有“世界上最危險的書”之稱。本書講述了希特勒的生活經曆及其世界觀,最核心的思想為宣揚德國與奧地利合並及反猶太主義。在納粹德國戰敗後,此書因宣揚納粹主義思想而在不少國家的出版發行受到法律的約束。作為希特勒生前出版的唯一一本書,《我的奮鬥》在世界範圍內都相當著名,其續篇《第二本書》則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出版的。

創作背景

希特勒在中學時就接觸到了民族主義思想,浪跡維也納期間同時閱讀了大量宣傳種族優越的書籍,故其立誌為德國的複興而奮鬥。回到德國之後,希特勒加入了德國工人黨(納粹黨的前身)以期能實現其政治理想,並於1921年出任黨魁。

在1923年11月的啤酒館政變失敗後,希特勒以叛國罪被捕,判處5年有期徒刑,並關進巴伐利亞州萊希河畔蘭茨貝格的蘭茨貝格監獄。

在監獄期間,希特勒用口述的方式完成了全書的上冊,負責記錄的魯道夫·赫斯日後成為了希特勒的副手。不過亦有觀點(如史學家Othmar Plöckinger)認為由於魯道夫·赫斯根本不會使用雷明頓牌打字機,因此該書上冊應為希特勒本人自書。1924年12月,根據巴伐利亞邦最高法院的判決,希特勒獲得假釋機會並很快出獄。出獄後希特勒又創作了全書的下冊,並最終於1925年由Eher Verlag出版社出版。由於部分內容為根據希特勒口述整理,經常會出現前後文毫無關聯的情況。

希特勒最初起的書名為《四年半以來同謊言、愚蠢和膽怯的鬥爭》(Viereinhalb Jahre (des Kampfes) gegen Lüge, Dummheit und Feigheit),但在出版社的建議下改為現名。

網絡上到處都是阿道夫·希特勒的“影子”:希特勒的照片、希特勒的迷因(meme)、納粹標誌、“希特勒萬歲”的口號。反猶分子、種族主義者、陰謀論者、反民主分子和希特勒的追隨者在德國、歐洲、美國、拉丁美洲、中東、印度等地四處散布他們的意識形態毒素。

希特勒這個獨裁者已經死去八十年,但是利用這個大屠殺元凶的名字卻仍能大賺特賺。世界各地的舊書店靠販賣希特勒的宣傳冊《我的奮鬥》(Mein Kampf)盈利。一份德文原版售價大約250歐元,西班牙文版《Mi Lucha》超過300歐元,而英文版《My Struggle》在一些特定網絡平台上甚至標價高達600美元。在埃及市場和印度的網絡平台上,這本書的價格則便宜得多。

如今,這本書被認為是希特勒闡述其狂熱世界觀、殘酷反猶主義以及對民主和社會多樣性的蔑視的宣言。這本書出版於1925年,是在希特勒上台的8年之前。他在《我的奮鬥》中將德國人捧為“統治種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很久,他就已經夢想著“日耳曼化”東歐,並以暴力驅逐數百萬民眾。

“戰鬥的主題早已融入書名之中——它實際上涵蓋了所有種族主義,”奧地利曆史學家奧特瑪爾·普勒金格(Othmar Plöckinger)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解釋說:“也就是說,強者勝出,更強的種族占上風。但這也適用於個人層麵,在職位和權力的爭奪中,最終勝出的,是意誌最堅定、最無底線的人,是在某種意義上代表‘優越種族’或‘更高能力’的人。”

普勒金格是這一領域最權威的專家之一,他參與編撰了為數不多的、真正具有啟發性的《我的奮鬥》注釋版。德國和奧地利曆史學家對希特勒的思想和語言在2000頁的著作中逐字逐句地進行了研究和分類。

1925年7月18日,《我的奮鬥》首次出版時,並沒有引起轟動。希特勒當時是一個失敗落魄的政變者,因叛國罪剛剛服刑一年多。他的國家社會主義運動在德國和奧地利規模很小,幾乎沒有政治影響力,希特勒的政治生涯似乎已經走到盡頭。

當時圖書市場上充斥著各種民族主義的政治宣言和牢獄回憶錄,希特勒的書也顯得毫無新意——就連許多追隨者也感到失望。普勒金格解釋說:“有一段出自《德意誌報》的著名評論,令希特勒大為惱火。評論寫道:‘我們已經從事民族主義鬥爭四十年了,現在一個年輕的政變者(指希特勒)跑來說要教我們什麽是政治思維!’”盡管如此,這本書最終還是成為暢銷書,為希特勒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

災難的預告

希特勒的這本書之所以特殊,在於與其他獨裁者不同,他在《我的奮鬥》中公開宣示了自己的意圖。他毫不掩飾自己的暴力幻想。在該書的注釋版中,編輯們分析道:“他堅定地宣布戰爭即將到來:未來的戰爭將是一場生存之戰,其中一切關於人道主義與美學的考量都必須化為烏有。” 因此,希特勒的暴政是一種有預告的統治。

而且他並非孤軍奮戰:在1933年的國會選舉中,有17,277,180名德國人將選票投給了希特勒和他的國家社會主義德國工人黨(NSDAP),為他鋪平了通往權力之路。

接踵而來的是席卷歐洲的全麵戰爭和大屠殺——對歐洲猶太人實施的工業化種族滅絕,這一罪行在人類曆史上被認為是前所未有的。納粹政權及其追隨者以極端殘忍的方式鎮壓他們宣稱為“德國民族之敵”的所有人。

隨著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殺,以及八天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他的統治體係也隨之崩塌。自那以後,德國人立下承諾:“絕不讓曆史重演!(Nie wie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