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沃爾瑪是消費者的福音嗎?

從大陸來到美國,至今在東西方度過的時日大致各半。願以我所見所聞觸及一下東西方的文化和製度。也許能起一點拋磚引玉的作用。
打印 被閱讀次數
拜登政府扶持工會的故事比較廣為人知。拜登不僅親自參與汽車工人的罷工活動,更是依賴全國勞資關係委員會(NLRB)從政策上掃除建立工會的障礙,同時也為工會與資方談判在法律上創造優勢。

不太為人所知的是,為了讓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更公平,拜登政府一直在努力調整經濟權力的過分集中和失衡,改變有毒的經濟環境。反壟斷也是“美國回來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當然也是消減貧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8 月 5 日,法官裁定穀歌在線搜索違反反壟斷法。這是現代互聯網時代針對科技巨頭做出的首個反壟斷判決


範德堡大學(Vanderbilt University)法學院研究反壟斷的教授麗貝卡·霍·艾倫斯沃斯(Rebecca Haw Allensworth)說:“這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反托拉斯案件,也是針對大科技公司的一大批案件中的第一起。這是一個巨大的轉折點。”

自裏根開始,政府對反壟斷法的執行持寬鬆態度,幾十年下來,整個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在美國三分之二的行業是被幾家占壟斷地位的企業控製著

壟斷已經成為美國社會的一個嚴重問題。壟斷阻礙競爭,成為好產品脫穎而出的障礙,極大地損害消費者的利益,有百害而無一益

亞馬遜利用其壟斷地位獲得高額利潤

相信讀者都享受到過亞馬遜低價的好處。亞馬遜不僅低價,還特別方便,什麽都有,點幾下鼠標東西就到家了。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懂得,沃爾瑪和亞馬遜這類超級龐大企業的壟斷行為所帶來的危害和這種危害的嚴重性。也不是每個人都明白,這背後是誰在付出代價,又是怎樣的代價。


亞馬遜是一個極具壟斷力量的企業。任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因為在美國你就找不出第二家類似企業其規模哪怕有亞馬遜幾分之一的。壟斷地位會帶來了什麽呢?大致說無非是對內壓榨員工,對外巧取豪奪。

亞馬遜員工的薪酬雖然遠高於最低工資的標準,但從員工的付出,特別是承受的壓力來說,收入一點也不高。

網上曾熱傳過一些照片,是亞馬遜員工存有尿液的水瓶,這是因為送貨司機實在沒時間上廁所,隻能用水瓶來隨時就地解決問題。



The Intercept 2021 年 3 月的報道:文件顯示,亞馬遜知道司機在瓶子裏撒尿,甚至在途中排便,盡管公司否認了這一點


倉庫工作人員的勞動配額也要求極高,比如檢查和掃描包裹崗位每小時必須完成 1800 個包裹——相當於每分鍾 30 個包裹;包裝工則被要求每小時完成 700 件物品等。而且,工人的動作被電腦跟蹤,如果在兩個動作之間停留的時間超過了設置的參數,電腦就會留下一個記錄,工人本人並不知道這個記錄,卻會因為有太多這種記錄或工件數量不達標被解雇。

亞馬遜還利用其壟斷位置損害其它企業。為此,拜登政府的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於 2023 年 9 月對亞馬遜提起訴訟,訴訟的主要內容就是違反了反壟斷法。

根據 FTC 網站,FTC 指控亞馬遜阻止其他在線零售商提供比亞馬遜更低的價格,使整個互聯網上的產品價格居高不下。例如,如果亞馬遜發現賣家在其他地方提供價格更低的商品,亞馬遜就會將打折賣家排在亞馬遜搜索結果的最下方,使其實際上成為隱形賣家。

因為激烈的競爭環境,更因為亞馬遜對其平台的控製方式,非亞馬遜“Prime”資格的賣家在亞馬遜平台上很難有競爭力。但是,賣家獲得“Prime”資格的條件之一是使用亞馬遜昂貴的倉庫設施等一係列服務。這種非法脅迫極大地增加了其平台上賣家的運作成本,同時又限製了競爭對手與亞馬遜進行有效競爭的能力。

亞馬遜平台一個很簡單的不公平之處是,其搜索結果是向亞馬遜自己的產品傾斜的,會偏重於推亞馬遜產品,而不是亞馬遜知道質量更好的產品。但這隻是冰山一角。


亞馬遜還以付費廣告取代了曾經的相關有機搜索結果,造成搜索質量和客戶體驗降低,客戶和廣告商都受損,隻有亞馬遜賺了,因為可以增加很多垃圾廣告。

亞馬遜的壟斷地位,迫使成千上萬的賣家不得不在其平台賣貨,但同時又必須承受高昂的費用,包括為每件售出商品支付的月費,以及賣家幾乎必須支付的廣告費。所有這些費用加在一起,迫使許多賣家向亞馬遜支付其總收入的近 50%。這些費用不僅損害了賣家的利益,也損害了購物者的利益,因為他們要為亞馬遜上或亞馬遜以外銷售的成千上萬種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亞馬遜憑借其在網上購物市場和網上購物的服務市場上積聚的實力,從觸手可及的每個人身上攫取了巨大的壟斷紅利。亞馬遜的非法排他性行為使得競爭對手無法立足。所以亞馬遜不僅直接從自己平台的客戶和賣家那裏獲利,同時還從塑造市場行為上間接獲利。

該案子將於 2026 年 10 月開庭。這個案子將得到極大關注,因為人們有理由相信,亞馬遜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否則無法解釋亞馬遜的高額利潤。庭審過程中,這些秘密都將公之於眾。另外,如果該案的判決是,亞馬遜是超級壟斷了,必須分成兩個或更多小公司,那麽該判案對美國市場環境的影響將是地震級的。

沃爾瑪的低價對消費者是禍還是福?


與亞馬遜一樣,沃爾瑪以低價吸引客戶。這種看上去人畜無害的經營策略,卻因為其壟斷地位,產生了超出一般人想象的負麵作用,製造了對整個商業鏈有毒的大環境。

最早聽見關於沃爾瑪的負麵作用,是擠兌了周邊的小商店。這是最明顯,可能也是最快的效應。但有些更嚴重的副作用需要時間才會顯現。

十多年前,一個每天與我一起坐巴士上下班的女士,與我在車上聊天時告訴我,她所在企業是沃爾瑪的供應商。她咬牙切齒地說,沃爾瑪把價格壓得低到其供應商幾乎無法生存的地步。後來我從各種新聞報道或資料中了解到,真是這麽回事。而這帶來了一係列的後果。

沃爾瑪的低價造成周邊的商店無法與其競爭,紛紛破產、倒閉、關店。

沃爾瑪購買力強,就能夠左右供應商市場。誰成為沃爾瑪的供應商就等於獲得大筆訂單,所以哪怕薄利多銷也願意壓價。但沃爾瑪的一種做法是,讓供應商之間血拚,隻要誰肯壓價幾個美分就毫不猶豫地換人家,其後果是,一,新的供應商利潤更低,沃爾瑪不斷換人家,就是一家比一家利潤低,致使那些供應商幾乎無法賺錢。二,拿到沃爾瑪訂單的廠家,很多是還不具備大量生產能力的小企業。有了大訂單,很自然地會走上擴大生產的路。被淘汰的供應商往往是剛剛經曆了擴產,更可能背負了不小的債務。一旦被淘汰就是致命的打擊。


沃爾瑪的一個職業“習慣”是,不依照合同簽訂的條約按時付款,總要一拖再拖。因為其合同總量巨大,哪怕拖欠一天付款都可以帶來極大的經濟利益。但對其供應商來說,不僅是不能及時拿到付款,還因為需要反複催債,極大地增加了成本支出。可能人們會驚訝沃爾瑪這樣大的企業居然“習慣性”欠款。但這並不是出於無奈,而是因為沃爾瑪有“本錢”這樣做——這就是壟斷地位帶來的“福利”。

沃爾瑪把供應商的價格壓到低得不能再低,供應商必然要在所有方麵節省開支,包括員工的工資和福利。而沃爾瑪的壟斷地位決定了,這種影響會波及整個行業,其具體效果是極大地促進了中產階層的消失。

對供應商如此擠壓,如此不講職業操守的沃爾瑪,自然不會對自己的員工仁慈。沃爾瑪的低工資政策也是臭名昭著的,在沃爾瑪盈利驚人的同時,很多沃爾瑪員工家庭還需要靠吃社會福利才能維持生存。

截至 2024 年 7 月,沃爾瑪是全球最大的私營雇主,擁有約 210 萬名員工。在美國,沃爾瑪在 22 個州是最大的雇主。沃爾瑪的勞工策略對全美國乃至全球都有極大的影響。近幾十年來底層勞動者收入不見增長,沃爾瑪的“貢獻”不小。

另外,沃爾瑪近一半員工屬於兼職(part-time),他們無法享受公司提供的獎金、醫保和401(K)等福利。盡可能雇傭兼職,也是很多企業逃避為員工提供最基本福利的一種手段。沃爾瑪這樣大的一個企業,近一半員工是兼職,除了上述目的,很難解釋這種企業行為。




因為沃爾瑪給整個社會帶來的負麵影響太深太廣,有人還為此寫了本書,就叫做《沃爾瑪效應》(The Walmart Effect)。

作者查爾斯·菲什曼(Charles Fishman)在書中把沃爾瑪對社會的影響具體到個人或地方,講述了一個又一個掙紮中的美國製造商和供應商的個人故事,講這些企業中拿低工資甚或被解雇的員工的故事,將被波及的稅收匱乏的城鎮,以及在沃爾瑪效應的狂風暴雨中不堪重負的社會機構呈現給讀者......

有讀者說,對於那些仍然誤認為沃爾瑪是一個善良溫和的巨人的人來說,《沃爾瑪效應》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揭露。作者菲什曼展現了一種不可思議的能力,讓那些本應顯而易見卻又不那麽明顯的事情變得清晰明了,讓人合上書就會說“我以前怎麽沒有發現這一點呢!”

甚至有讀者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美國人扭轉不惜一切代價盲目效忠低價的風潮。


結語

穀歌的在線搜索已經被法院判決為違反了反壟斷法,會如何處理,是很多人關注的焦點。在互聯網越來越被幾個科技巨頭控製的時代,在人們對 AI 的發展以及其被壟斷的趨勢,充滿了各種擔憂的時候,這個判決非常有意義。

亞馬遜已經被告上法庭,我們還必須耐心等待案子的結局。也許是判案,也許是和解。無論是什麽結果,相信都會對其它商業巨頭有極大的影響。

在社會壓力下,今天的沃爾瑪已經稍有改進,但也隻是稍有改進。如果沒有政府政策的變化,要指望企業自己主動做出有變革性的改變是不可能的。所以,FTC 任重而道遠。

“美國回來了”係列將繼續為讀者介紹 FTC 的作用和效果。


參考資料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0/feb/05/amazon-workers-protest-unsafe-grueling-conditions-warehouse

https://www.ftc.gov/news-events/news/press-releases/2023/09/ftc-sues-amazon-illegally-maintaining-monopoly-power

https://www.nytimes.com/2024/08/05/technology/google-antitrust-ruling.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4/03/25/opinion/biden-trump-economy-election.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03/12/07/weekinreview/ideas-trends-discount-nation-is-wal-mart-good-for-america.html

https://www.theatlantic.com/business/archive/2015/06/how-walmart-convinces-its-employees-not-to-unionize/395051/

本文由“信息正義”和美國華人雜談”公眾號聯合發表。

作者:溪邊愚人

HBW 發表評論於
創新本身沒有錯。但是創新帶來的壟斷一定有錯。社會在犯錯及糾錯中搖擺前進。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