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學城
» 博客
» 媽媽養老院裏的攀比 (多圖)
媽媽養老院裏的攀比 (多圖)
2023-09-21 06:36:59
地主雜談
做一個眉宇間寫滿風調雨順的人,安靜於暖,安然於心,不急不燥,清淡歡顏。
媽媽在這家新的養老院裏生活近6個月了,在這些日子裏,我的感觸頗多,這次我就來談談攀比之事。前些日子看報導,北京的老人90%選擇在家養老,他們不去養老院的原因有各種,但對我來說媽媽去養老院是她的最好選擇。
媽媽住的養老院由於屬於北京城裏最高檔的養老院之一,所以人的檔次相對來就比較高,這裏就包括這在裏工作的員工和那些選擇這家養老院的老人們。我在此隻談這些老人,他們中高級知識分子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有教授,高級工程師等等,還有一位90歲的老人,是已故的著名的早期領導人的兒媳。這個老太太很多人喜歡她,沒啥架子,跟自己的晚輩關係也錯,前些日子,在她即將過90歲生日之前,她的晚輩們把她接回了東北老家去給她過大壽。老人家真不簡單,都90歲了,還能坐高鐵。
在這些人當中,確實應了這麽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些老人在一起聊天,看著都挺投機的,話題肯定要談到他們的子女。有些人的子女是在國外生活的,比如有一個退休的老教授,她的三個女兒都在美國,女兒們出錢給她養老,所以盡管她是個癱瘓的老人,自己的退休金加女兒們給的錢,在養老院裏就得到很好的專業護理,可以說是花錢買尊嚴。象這種不能自理的老人,光是護理費就要在13,000-15,000元/月,這裏不包括房費和飯費。
我曾看見有人寫文說養老院裏的老人互相攀比,很是不喜歡。我個人認為,養老院裏的老人們談論他們的子女,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曬娃兒,是無可厚非的,這些老人都是普通百姓,不是權貴,曬娃兒是太正常不過的事了,要不讓他們說些啥呢。有個好娃兒就應該說啊,有的人不能太玻璃心了。
風燭殘年的老人,沒啥好攀比的,能到這種養老院裏來的都不是等閑之輩,高級知識分子居多。他們的積蓄很多都是靠年輕時積攢下來的,比如我的父母,他們一生節儉,有些積蓄,而且他們又有不錯的退休金,自然而然地能夠安享晚年了。到了這把年紀,他們感到唯一的傑作就是生養了我這個女兒,他們從沒指望過我能出人頭地,要多麽的能幹,隻是希望我能自食其力,不要依靠自己的丈夫,不要啃老,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我確實達到了他們所期望的。我從小到大很少讓他們操心,我是屬於比較省心的孩子。
媽媽住的養老院共有開了三家,其中有一家在朝陽區,那裏有些老人是拆遷戶,享受了房價上漲的紅利,這些人當中會有工人農民,他們結交新朋友,自然會有他們的選擇。
人交朋友,肯定是選擇三觀一致談的來的,這跟拉幫結派是有著本質的區別,拉幫結派是利益的驅使,是有著共同利益和目的的人結合在一起的,而晚年結交的朋友,是以能談到一起,玩兒到一起為目的的。
每個老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在養老院裏,選對朋友圈很重要,不過這並不難,合得來就在一起,合不來的就照樣老死不相往來。
人到晚年,去養老院,是要麵臨一些問題,首先要去適應一個新的環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這個江湖會比外麵的世界簡單得多,因為不存在利益之爭。唯一麵對的是護理,而這裏的護理不是一個人,是一個組,不會存在虐待老人之事,因為管理嚴格,護理人員都是簽了不可以虐待老人協議的,不過護理看誰不順眼或是累了和心情不好時,怠慢的事情可能會發生,這就需要家屬來監督協調了。在家養老,整天跟保姆在一起,也會起摩擦,會發生保姆虐待老人之事,象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雇個稱心如意的保姆非常不容易。很多事都是有利就有弊,這就需要我們遇到問題時,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而不是抱怨。
我媽媽在養老院裏過得比較開心,她喜歡參加活動,活動挺多的,她都是積極參加。馬上要過中秋和“十一”了,聽媽媽說要有聚餐和舉辦大型活動。那裏還有媽媽喜歡的能說的來的老人,他們成為了朋友,每天都見麵一起聊天,這種環境,正是媽媽想要的。
關於護理方麵,我們追求的是比較高質量的服務,其中缺少不了溝通,相互理解。護理人員做的不夠好的地方,我會指出,他們基本上都能虛心接受。說白了就是一分錢一分貨,不要在意現在人對錢的重視,因為他們需要掙錢養家糊口,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已經沒人提了,隻要花錢能買來好的服務,我認為就值。
兒時經常去琉璃廠,琉璃廠分東和西。琉璃廠是北京著名的賣古玩字畫的地方,最著名的榮寶齋就坐落在西琉璃廠。下麵的照片是東琉璃廠和前麵附近,我已經有20多年沒來這裏了。
中國書店小時候經常去,記得爸媽在裏麵給我買了不少小人書
一得閣以生產墨汁而聞名,有100多年曆史了,廠子在和平門大街上,這裏估計是門市部
從這裏開始已經不屬於東琉璃廠了,應該是以前的大雜院,貧民區
記得以前這一帶都是大雜院,現在是全變了
太熟悉的品牌了
上麵走的那條街叫楊梅竹斜街,往前走就是前門了
這條街上有不少老字號的店
天安門廣場沒有預約不讓進,就拐到了長安街上,往前走大概100米處才能打車
看見了站崗的兩個小戰士,走過時沒看他倆,但跟他們搖了搖手,不知道為何說了聲Hi,他們沒搭理我,我自知理虧,不敢回頭看,嗬嗬。。。小戰士背後是商業區,全部是商店或是餐館
本來想進去看節目,但要在晚上才有演出,隻能喝下午茶,還沒點心吃,我早就不喝茶和不喝咖啡了,怕把牙搞黃。我以前在美國時想漂白牙齒,牙醫助理還不建議我漂白,說我這樣就行了。到了國內也有這種服務,也是不太建議我漂白,但如果堅持也不攔著,說亞裔的牙沒那麽的雪白。。。我就放棄了沒進去喝茶,隻在外麵看看。
老舍茶館旁邊賣大碗茶的地方,為何放著雷鋒的像?
到了這裏,終於可以打車回家了
全部手機拍攝
北京9月7-9月9日這三天都在斷斷續續的下小到中雨
百度對琉璃廠的介紹:琉璃廠大街位於北京和平門外,是北京一條著名的文化街,它起源於清代,當時各地來京參加科舉考試 的舉人大多集中住在這一帶,因此在這裏出售書籍和筆墨紙硯 的店鋪較多,形成了較濃的文化氛圍。大多數外國人來京旅遊都要到這裏。聞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廠文化街 ,位於北京的和平門外,西至西城區 的南北柳巷,東至西城區的延壽街,全長約800米。實際上從曆史上遠在遼代,這裏並不是城裏,而是郊區,當時叫“海王村”。後來,到了元朝這裏開設了官窯,燒製琉璃瓦 。自明代建設內城時,因為修建宮殿,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這裏變為城區,琉璃廠便不宜於在城裏燒窯,而遷至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 ,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
無塵2023 發表評論於
2023-09-27 23:30:15
我前幾天也在北京,但呆的時間短。現在北京大多數的酒店都不對外國人開放,想找個便宜酒店多住幾天,都找不到,所以就沒有多呆。
北京是我的第二故鄉。
Billzhou 發表評論於
2023-09-26 21:44:38
我在想,當年如果張愛玲跑回中國養老,一定會被丁玲等老朋友氣死。因為丁玲子孫滿堂,活得很中國。而張愛玲孤芳自賞,應該難於融入傳統文化,終將鬱鬱寡歡,抑鬱而死。好在待在美國,“眼不見為淨”。死了也低調,真的有意思。
柏舟泛流 發表評論於
2023-09-26 13:32:09
心裏上總覺得把老人送到養老院有得不忍心。當然我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難處。我以前有一個鄰居湖南老太太跟她女兒女婿一起住。老太太跟我走得很近,有時候跟女兒女婿有點小矛盾,常常到我家來訴訴苦,我們勸勸她事情就過去了。太太後來不能自理了,她女兒就送她去新澤西的一個養老院,一個星期去看她一次。有一次我跟她女兒女婿一起去看她,那時老太太已經話說不利索了,但她腦子還清楚,看她特別想跟我說話。我就陪她說話半小時左右(實際上幾乎都是我在說),臨走的時候,老太太的眼神讓我真心難受。我快走出大樓大門的時候又回去抱了一下老太太。想著過段時間再去看她一下,後來因為搬家把這個事忘了。又過了半年多,突然想起老太太,就給她女婿打了電話問了問,她女兒告訴我老太太已經過世了,心裏非常自責沒有再去看她。後來一想起那次去看她的情景,心裏總是很難過。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18:34:17
回複 '每天一講' 的評論 : 一講說的沒錯,都是人,人性是一樣的。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18:33:27
回複 'PeonyInJuly' 的評論 : 謝謝七月認同!
每天一講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14:01:32
攀比和包打聽,人之常情。在職場上,左鄰右舍都一樣,美國人也是人,和其他人有何不同,都是上帝受造物。
PeonyInJuly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13:23:26
康康活得真是通透明白:
“老人間沒啥好攀比的,都是黃土埋人的年齡了,福氣好就是身體好,兒女能自立,不啃老。” 這句我得收藏,送給我家愛攀比的老太太們。 哈哈。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10:49:03
回複 '太愛北京了' 的評論 : 查一下法源寺的位置,在宣武門,說是北京最古老的寺院。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9:21:03
老舍茶館前麵的那條街是前門西大街,不是長安街,我寫錯了。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8:31:55
回複 'Yu-Yuan17' 的評論 : 尼泊爾和菲律賓的女性炫耀個啥?我隻知道泰國給人當傭人的不少女性喜歡去日本做傭人,說那裏薪水好。老人間沒啥好攀比的,都是黃土埋人的年齡了,福氣好就是身體好,兒女能自立,不啃老。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8:23:08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我在美國給人打工時,美國女同事之間還不是也喜歡炫耀,丈夫是幹啥的,孩子是幹啥的,有幾個孩子等等都是話題。丈夫孩子能耐的,還不是說起來神采飛揚的。有的人就是玻璃心,聽不得別人的丈夫孩子好比自己的好。有問題的家庭,老美還不是在背後議論,我去工作沒多長時間,誰家有啥問題我都清楚了。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8:06:26
回複 '太愛北京了' 的評論 : 我大概下個月回美,處理些事情後還得回來,我媽這邊離不開人。北京現在已經有秋意了,前幾天還有些熱呢,說涼就涼了。
Yu-Yuan17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8:05:26
喜歡攀比是不是亞洲人的通病啊?怎麽連尼泊爾和菲律賓倆窮國的年輕女性都愛炫耀個啥。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8:02:38
回複 '替補球迷' 的評論 : 問好球迷!我聽說二環內不讓建房了,隻讓翻新。但我這次回京,從北京南站的高鐵站坐車出來,離那裏不遠處還在建房,拿不準是否算二環?這種翻新誰出錢啊?我現在對北京真是越來越不了解了,不是很喜歡出門,堵車的地方挺多,城裏到處是人和車。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7:42:54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我是幾乎不去那裏的胡同,我家不住胡同裏,跟胡同裏的人沒交集。記得上中學的時候去過西琉璃廠那邊的一個住在大雜院的同學家,這次我去那裏,那些胡同裏的大雜院全都拆了,隻保留了西琉璃廠,拆除的所有胡同,取而代之的都是樓房。我上大學的時候也是幾乎不去同學家串門,記得上大學的時候隻去過一個同學家。
太愛北京了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6:38:50
是法源寺不是法華寺,這裏沒有推銷香火的倒是免費送三支香,旁邊是佛學院和北京雜技團。您還沒有回美國嗎?
替補球迷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5:59:36
看著親切的,似曾相識的北京照片,就會想起小時候。。。
謝謝這些照片和介紹!
據說現在北京計劃的舊城改造翻新,二環路內胡同四合院統一作價拆遷修繕,根據位置和房產質量,每平米12萬到18萬元不等。四合院統一修繕翻新,破舊雜亂院落拆除重建。叫什麽"騰籠換鳥"計劃,不知真假。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5:52:45
“前門再往前走,”, 意思是沿著大街向南。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5:43:17
其實人老了, 就喜歡說子女, 說自己的過去, 也可以理解。 至於攀比的, 大家也心知肚明。 人生走過那麽久, 圖一個自己開心就好了。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5:41:20
前門再往前走,是珠市口大街。 豐澤園是我家喜歡的一個魯菜館。 那裏的蔥燒海參和油燜對蝦是傳統菜。 銀絲卷和烤饅頭是頭牌麵點。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5:34:22
她家就住在楊梅竹斜街, 兩間房。 不知現在怎麽樣了。 @康康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5:32:56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我的中學母校在和平門啊, 那一片胡同就就到了。 同學中也有住那邊的, 帶我們到出走。 那些胡同裏, 也有國務院各大部的宿舍。 有個同學, 她父母是水利部的, 她爸爸支邊去了西藏。 待遇特別高。 她家就比其它街坊有錢。
==“我對北京的胡同文化真不了解,比如什麽斜街的。。。”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4:05:24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問好弄弄!你很孝順,心中有父母。有力的出力,有錢的出錢。以前我家離天安門廣場近,會去那裏轉轉。上大學後,有時會去前門,大柵欄那一帶買衣服啥的。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4:00:36
回複 'PeonyInJuly' 的評論 : 七月你好,是我記錯了,我去的是KFC,生意真好,離地鐵站很近。步行街上,有一處往地下走就是地鐵站,非常方便。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2 03:52:34
回複 '太愛北京了' 的評論 : 雍和宮我還是30多年前去的,那時沒啥人。我對有的寺廟印象不是很好,這是因為我在湖州時,去太湖古鎮,進了一個紀念孔子的寺廟,反正讓人捐錢的手段讓人不舒服。既然京京對法華寺印象不錯,我有時間去看看。
崇文門我以前出國前去過,印象不深了。宣武區是窮人多,所以被西城區吞並了。天橋那一帶好像以前是屬於宣武區的,以前是耍把式賣藝的地方,下九流雲集。。。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23:05:31
這個療養院挺好的。確實很多老人在家養老,我想送我媽去養老院,我哥不讓,他說他給我媽養老,現在又聽說他在跟我姐商量我媽養老的事了,估計我嫂子讓我哥改主意了。我就聽喝吧,不能在身邊,就多聽多給錢,他們就高興。雖然在北京幾十年,我和外地人一樣,很少去前門以南,64的時候去過:)
PeonyInJuly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20:01:19
回複 '康賽歐' 的評論 : 康康好。 關於王府井的麥當勞, 我可能說得不嚴謹。 隻記得打官司(麥當勞和北京市政府), 至於後來決定如何,我不記得了。 如果現在那個店還在,也許沒搬?或者向步行街裏麵挪了點? 隱約記得當年它在東長安街和王府井大街的corner, 工藝美術點隔壁。
太愛北京了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9:56:22
東富西貴窮崇文破宣武,崇文我很少去宣武去的多,那兒有很多會館和京劇名伶故居。雍和宮遊客太多很多年輕人拿著手串去開光,我喜歡法源寺的清靜,門前的老樹很有年代感好看,早晚課去聽聽誦經挺不錯的,我女兒喜歡寺廟,她問我咱家有當和尚的嗎?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49:42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我對北京的胡同文化真不了解,比如什麽斜街的,隻知道,那時富裕人家都住在東城區的胡同裏,那裏胡同眾多。象琉璃廠,大柵欄這一帶的胡同,屬於以前的宣武區,都是窮人住的。噢,這次回來才知道,宣武區合並進了西城區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一下胡同文化。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41:39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那張“從這裏開始不屬於” 的照片有意思。 那些胡同房子都修得不錯了。 還有加高成兩層的。 琉璃廠東過去是櫻桃斜街吧? 過去就是楊梅竹斜街, 以前都是是胡同房,大雜院。 那一片好幾條斜街, 北京的幾條斜街都集中在那了。 那一片住家兒, 是真正的老北京了。
---------------------------------------------------------------------
真正的老北京,咳,怎麽對他們很多人印象不是很好呢,牛皮哄哄,說話挺衝的,還隨地吐痰。。。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39:04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KFC 北京第一家, 也是中國第一家。 我說成麥當勞了。 那時上學的學校離前門近, 所以會去。 麥當勞是92年北京開店了吧? 現在王府井東方廣場了。
----------------------------------------------------------------------------
記得KFC的第一家80年代末開在前門,那時吃一頓就要20來塊,真是賺中國人民的錢啊。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36:06
回複 '每天一講' 的評論 : 到了這把年紀,他們感到唯一的傑作就是生養了我這個女兒
=============
嗯,小康是個父母眼裏的好孩子,一般來說女兒比兒子靠得住.
A son is a son till he takes him a wife, a daughter is a daughter all of her life.
------------------------------------------------------------------------
是啊,很多女兒比兒子強。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33:16
回複 'PeonyInJuly' 的評論 : 走題了,不過還是要糾正一下@京妞。 中國第一家麥當勞在深圳。
北京那家我記憶深刻,是因為當年在它正式開張之前我們就在期待。開張後, 我每次要去王府井逛商場,都拿麥當勞做誘惑,讓某人陪我去逛。 後來拆了,因為城市規劃。 課本裏關於王府井麥當勞的case討論的就是, 到中國投資的國際企業,需要了解當地的社會政治因素,風險評估,等等。 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有好幾年, 王府井的麥當勞都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麥當勞。
----------------------------------------------------------------------------
五一的時候,我去過王府井步行街的麥當勞,但沒吃,人太多了,隊排的老長。看七月說的話,就知道是專業人士。王府井我也20多年沒去了,不知道步行街裏的麥當勞是不是七月說的?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27:14
回複 '每天一講' 的評論 : 獨生子女政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了整個社會的老齡化和一對夫妻要照顧4個老人的問題。走養老院產業化道路目前看來還是無法大麵積推廣,1.3-1.5萬每月基本費用還是讓大多數人無法承擔即使在上海,北京大城市,這是個普遍客觀存在的問題。
話又說回來,如果兒女都健在而且活得好好的,讓父母去住養老院,兒女就會被指責不孝,這個壓力也挺大的。父母把孩子養大了,他們年紀大了,去住養老院,讓不認識的人來照顧,很多人觀念估計都接受不了,當然小康你的情況特殊。
------------------------------------------------------------------------
問好一講!在我媽的養老院,不能自理的老人,總的費用要近3萬,除非跟人合住,要便宜些。合住隻有兩人間。現在我周圍的老人觀念在變,去養老院被很多人接受了。媽媽養老院裏有不少能自理的老人,住在那裏是為了省心,不用做飯,也可以自己做飯,有廚房,還有人給打掃衛生,參加養老院組織的各種班,旅遊等等。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21:00
回複 'PeonyInJuly' 的評論 : 康康媽媽好福氣!
也喜歡你介紹的養老院的情況。
琉璃廠我去過幾次,當年我家那位常去。喜歡書畫的人, 那裏是樂園。 現在的樣子變化很大。
也謝謝康康分享照片 - 那些胡同能保留,難得。
印象最深的是前門附近的月盛齋醬牛肉,是我家餐桌上的最愛。 還有包子炒肝兒,也是我喜歡的早餐。記得正宗的炒肝兒在前門附近一胡同裏。 剛剛上網查, 現在最收歡迎的所謂正宗炒肝在沙子口一家店。
--------------------------------------------------------------------------
問好七月!謝謝七月介紹。記得小時候看見琉璃廠買古玩字畫的,都是些港澳台和外國人來買,那時他們的穿戴跟我們不一樣。七月的先生好有品位啊,到那裏掏寶的人都不是一般人。我還沒吃過炒肝呢,以後可以去嚐嚐。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16:00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前門大碗茶, 成了北京一景了。 當年改革開放的產物。 開始一碗茶就賣一分錢,二分錢。 我小時候, 家長訓孩子調皮不好好學習, 就說將來考不上大學, 就去前門賣大碗茶。 :)
--------------------------------------------------------------------
是啊,記得出國前看見過賣大碗茶的,就是不敢喝,怕碗不衛生。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13:35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琉璃廠這一段曆史挺有意思。 清代的時候這裏不是就開始賣古玩字畫什麽的了麽?現在看上去不能走車了吧?
----------------------------------------------------------------------
是啊,媽媽在養老院開心最重要。東西琉璃廠都能走車,你看那裏停了不少的車。路窄走車挺討厭的,車還不讓行人。。。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10:27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問好京妞!謝謝京妞在替我聊北京。是的我起床了,這裏早晨7點多了。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07:19
回複 '太愛北京了' 的評論 : 琉璃廠附近教子胡同南口的法源寺不錯,比雍和宮清靜免費沒那麽商業化,李敖寫過一本書叫《北京法源寺》。算起來北京高端養老院還是比美國1萬多美元一個月的便宜,閨蜜母親住的養老院沒有會中文的老人很寂寞,其實那個地點離華人區不遠不知道怎麽隻有一個講普通話和一個講粵語的老人。
-------------------------------------------------------------------
問好京京!京京對北京好熟悉,跟你比起來我就是個外地人,嗬嗬。。。北京很快旅遊的人又要多了,中秋和十一要放8天假。很多老人不願去養老院,中國的高端養老院是比美國的便宜不少,總的來說,收入畢竟不如老美啊。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04:24
哈, 康康起床了。 問好, 我要下去了。 和7月回憶北京。 我對琉璃廠那一片特別熟悉, 加上前門。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02:44
回複 'PeonyInJuly' 的評論 : 其實現在也沒什麽了。 是個老字號, 乾隆給封的名號, 裏麵的乾隆白菜是傳統菜。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02:40
回複 'yy56' 的評論 : 問好聞香!謝謝誇獎!
康賽歐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6:01:49
回複 '山高水闊' 的評論 : 便宜賣大碗茶,可能是學習雷鋒,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
--------------------------------------------------------------------
問好!說的有道理,我沒想到。
PeonyInJuly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4:25:41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我在北京的時候對燒麥沒啥感覺,所以不知道哎。 如果早知道,肯定去吃了。
沒錯,那家麥當勞是92年開的。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4:15:37
回複 'PeonyInJuly' 的評論 : 那時候人們對洋快餐很感興趣, 我剛來上學時, 還有人問我能不能幫買做bagel 的爐子。 我說 bagel 哪有中國烙餅好吃。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4:12:25
回複 'PeonyInJuly' 的評論 : KFC 北京第一家, 也是中國第一家。 我說成麥當勞了。 那時上學的學校離前門近, 所以會去。 麥當勞是92年北京開店了吧? 現在王府井東方廣場了。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4:05:27
前門都一處燒賣我喜歡。 康康沒有試試嗎? 7月喜歡不?
PeonyInJuly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4:05:13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而且那家加州牛肉麵大王主打的是美國品牌。 還以為在美國有很多家它的連鎖店。到美國一打聽,基本沒人聽說過它。
PeonyInJuly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4:03:36
走題了,不過還是要糾正一下@京妞。 中國第一家麥當勞在深圳。
北京那家我記憶深刻,是因為當年在它正式開張之前我們就在期待。開張後, 我每次要去王府井逛商場,都拿麥當勞做誘惑,讓某人陪我去逛。 後來拆了,因為城市規劃。 課本裏關於王府井麥當勞的case討論的就是, 到中國投資的國際企業,需要了解當地的社會政治因素,風險評估,等等。 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有好幾年, 王府井的麥當勞都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麥當勞。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4:02:55
不記得牛若麵大王, 我不喜歡那種麵。 從來不吃。 炸醬麵小時候偶爾吃。 :) @7月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4:01:35
回複 'PeonyInJuly' 的評論 : 對對, 你說的對, 是KFC。 我記錯了。
PeonyInJuly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3:58:02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哈哈,京妞別嫌我抬杠。 北京第一家麥當勞是王府井的那家。 好像後來拆了? 記得某課本上有個case還講到它。 前門的KFC 應該是北京第一家。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 當年還有“加州牛肉麵大王”, 也在前門。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3:44:16
真有意思。 前門這家麥當勞, 是北京第一家,也是中國第一家。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3:41:55
那張“從這裏開始不屬於” 的照片有意思。 那些胡同房子都修得不錯了。 還有加高成兩層的。 琉璃廠東過去是櫻桃斜街吧? 過去就是楊梅竹斜街, 以前都是是胡同房,大雜院。 那一片好幾條斜街, 北京的幾條斜街都集中在那了。 那一片住家兒, 是真正的老北京了。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3:29:04
回複 '每天一講' 的評論 : 問好一講。 哈哈哈, 各爹媽都有高招。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3:22:44
回複 'PeonyInJuly' 的評論 : 是的。 文房四寶都很有名。 紙墨硯講究得也去那裏買。 不過南方也有好硯。 這個你家全書肯定懂了。
每天一講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3:02:21
回複 'BeijingGirl1' 的評論 : 我小時候, 家長訓孩子調皮不好好學習, 就說將來考不上大學, 就去前門賣大碗茶。 :)
================
比上海強。我讀書時,父母說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大學,以後就在馬路掃垃圾。:)
每天一講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2:53:06
到了這把年紀,他們感到唯一的傑作就是生養了我這個女兒
=============
嗯,小康是個父母眼裏的好孩子,一般來說女兒比兒子靠得住.
A son is a son till he takes him a wife, a daughter is a daughter all of her life.
每天一講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2:48:29
獨生子女政策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了整個社會的老齡化和一對夫妻要照顧4個老人的問題。走養老院產業化道路目前看來還是無法大麵積推廣,1.3-1.5萬每月基本費用還是讓大多數人無法承擔即使在上海,北京大城市,這是個普遍客觀存在的問題。
話又說回來,如果兒女都健在而且活得好好的,讓父母去住養老院,兒女就會被指責不孝,這個壓力也挺大的。父母把孩子養大了,他們年紀大了,去住養老院,讓不認識的人來照顧,很多人觀念估計都接受不了,當然小康你的情況特殊。
PeonyInJuly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12:12:09
康康媽媽好福氣!
也喜歡你介紹的養老院的情況。
琉璃廠我去過幾次,當年我家那位常去。喜歡書畫的人, 那裏是樂園。 現在的樣子變化很大。
也謝謝康康分享照片 - 那些胡同能保留,難得。
印象最深的是前門附近的月盛齋醬牛肉,是我家餐桌上的最愛。 還有包子炒肝兒,也是我喜歡的早餐。記得正宗的炒肝兒在前門附近一胡同裏。 剛剛上網查, 現在最收歡迎的所謂正宗炒肝在沙子口一家店。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09:12:11
前門大碗茶, 成了北京一景了。 當年改革開放的產物。 開始一碗茶就賣一分錢,二分錢。 我小時候, 家長訓孩子調皮不好好學習, 就說將來考不上大學, 就去前門賣大碗茶。 :)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09:11:32
琉璃廠這一段曆史挺有意思。 清代的時候這裏不是就開始賣古玩字畫什麽的了麽?現在看上去不能走車了吧?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09:11:07
你媽媽開在養老院開心就好了。 這個很重要。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09:10:21
可能華人不喜歡去養老院? @愛北京。
BeijingGirl1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09:09:45
回複 '太愛北京了' 的評論 : 問好愛北京。 近來可好。 法源寺沒有雍和宮的氣派大。 後者是潛邸啊。
太愛北京了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09:00:28
琉璃廠附近教子胡同南口的法源寺不錯,比雍和宮清靜免費沒那麽商業化,李敖寫過一本書叫《北京法源寺》。算起來北京高端養老院還是比美國1萬多美元一個月的便宜,閨蜜母親住的養老院沒有會中文的老人很寂寞,其實那個地點離華人區不遠不知道怎麽隻有一個講普通話和一個講粵語的老人。
yy56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08:19:37
你媽媽好幸福,喜歡養老院。
琉璃廠也是我喜歡的地方。
山高水闊 發表評論於
2023-09-21 07:59:09
便宜賣大碗茶,可能是學習雷鋒,為人民服務的具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