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7 血壯山河之蘭封會戰 中央開花 3

打印 (被閱讀 次)

3

 

而此時的第88師已不是一開始的德械模範師了,經過兩次大血戰早已元氣大傷,不過精氣神兒還在。龍慕韓一邊準備打儀封一邊上報軍長宋希濂,此時國軍對日軍企圖並不明確,隻是以為小股部隊偷襲,於是宋希濂也未重視,在蘭封下令龍慕韓率領第88師第262旅攻打儀封。

儀封說是縣城,隻不過是個土寨子,能有多少日軍?未成想18日第262旅攻打儀封沒有攻下。於是第二天、19日,第262旅再次攻擊,竟然還是不行!第262旅自身損失不少!

這下子就引起重視了,這是什麽部隊?肯定不是小部隊偷襲了!那麽光靠第262旅肯定是不行了,此時桂永清第27軍所轄第46師也趕到了蘭封,於是蔣介石命令宋希濂指揮第46師一部進攻儀封,同時加強邱清泉的戰車營配合行動。

日軍此時在儀封的部隊是第27旅團第59聯隊,任務是堅守此地,屏護進占內黃集一帶等待鄆城的第28旅團歸建的師團主力,當然是要死守的。宋希濂沒有判斷出日軍企圖,輕敵,隻派出第262旅一個旅進攻,而欠一個團的第87師並未使用,第518團已經開過了日軍炸毀的鐵路直奔商丘了。

很有意思,《匝瑜回憶錄定理》毫無例外地再次顯示作用,宋希濂在回憶錄裏根本不提他指揮的這兩次失敗,並且使用《匝瑜回憶錄定理》的第三計“前後錯置”和第四計“無中生有”,成功地把自己從失敗的陰影中擺脫出來,還把桂永清、邱清泉大大嘲笑一番。

這也是一個回憶錄的經典案例,有必要解析一下子,這對各位以後寫回憶錄是很有幫助滴。

第一,宋希濂不寫自己18、19日的失敗,這既是遮醜也是嘲笑別人的基礎。如果寫了自己先失敗兩次,那別人再敗,再要想嘲笑人家如何張嘴?

第二,生動描寫22日本將親自率領第87師收複儀封,戰果雖說不腫麽輝煌,但是可以說明自己的能耐;

第三,再用倒敘手法描寫20日的失敗,這樣就可以站在勝利者的高度笑話失敗者了!

這三點是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大家要注意是第三點,因為這裏邊還有難度,第一,是不寫這第三次失敗的指揮者還是自己,這是人之常情,連敗三次(雖然前兩次不是自己直接指揮的,但還是直屬部隊失敗的),好說不好聽啊,說出來豈不是墜了大將軍的威名?第二,既然自己不願當失敗者,那就要把失敗者的名頭安在別人頭上。來,咱們一起具體分析一下今天這堂課的學習重點——黑白顛倒,一起看看小宋將軍是如何在回憶錄裏做到的吧!

“桂永清和邱清泉,都曾有蔣介石派赴德國學習過軍事,他們兩人的性格,真可稱得上一對孿生子,驕橫跋扈,不可一世,除了對蔣介石、何應欽、陳誠等人阿諛奉迎,以達其升官的目的而外,是什麽人也瞧不起的。”

在回憶錄裏說別人的壞話很常見,比較拙劣的手法就是如此直說的辦法,屬於比較無聊之流。桂永清先不要說,就說邱清泉吧,到最後是死在戰場上了,這似乎能說明邱清泉並不是隻想升官吧?因為升官的基礎是得有條命不是?而宋希濂是被俘的,您留下了一條命,也就能寫回憶錄了。能不能活著的人這樣寫死在戰場上的人呢?有沒有資格這樣說別人呢?

再有,章詒和撰文宋希濂特赦以後以為自己改造好了,竟然“老驥伏櫪”去勾引別人妻子,根據辨證法,戰場失意了情場自然就要得意,當然也是宋希濂綜合素質高,這個事兒的巴掌就拍響了。雖說是一個巴掌拍不響,可是這個不知道有沒有縫的蛋別人咋不去叮呢?這到底是偉大的愛情在作怪還是品德問題呢?俺建議以後的戰犯改造科目裏,也要加強共產主義愛情觀的教育。

“這次,他們二人聯袂來到蘭封時,仍然和過去一樣,神氣活現。當我向他們介紹當麵的敵情和友軍情況時,他們還沒有等我的話說完,便滿不在乎地說:‘這點兒敵人算得了什麽!看我們來打他個落花流水!’”

輕敵啊輕敵!竟然沒等聽完敵情、友軍的介紹就驕傲成這樣,桂永清啊邱清泉,邱清泉啊桂永清,不等著吃敗仗等什麽?

再有請大家注意的是宋希濂在介紹敵情,這說明他是掌握情況的。這個情況是如何的來的呢?是偵察來的嗎?要是偵察來的,宋希濂手裏有兵有將、日軍正在當麵、為啥不打?所以說這個敵情是宋希濂自己打了敗仗得到的,這也難怪人家“德國將軍”瞧不起了。可是二位的態度太令人難以接受了!宋希濂看在眼裏真是太惡心了、都快吐了!

“他們那種趾高氣揚、目空一切的神氣,實在令人作嘔。”

快吐了也不能當人家麵吐,得把火壓下去,還得賠上笑臉,誰讓咱是敗軍之將呢,“我當時曾以諷刺的口吻笑著對他們說:‘很好,你們兩位德國將軍來了,這次一定可以打一個大勝仗。’”

這段記述也有可以商榷的地方,桂永清現在軍長,和宋希濂是平級,說話可以隨便,而邱清泉是第200師的副師長,這個就和軍長差的比較遠了。在國軍正規化森嚴的封建等級製度下,副師長可不可以和軍長“趾高氣揚”呢?雖說是第200師是裝甲師,但是邱清泉這次隻帶來了一個戰車營、一個裝甲搜索營連,底氣也是不足的,所以俺估計邱清泉是不會對軍長這樣滴。也許是桂永清有點兒“趾高氣揚”,而邱清泉也不招宋希濂待見,幹脆軍長、副師長都一竿子打下水裏算了。

“大約是5月21日或22日,桂永清派了第46師的一部分步兵由蘭封向東搜索前進,邱清泉也派了幾輛裝甲搜索車和一些戰車同去。”

宋希濂在此露了馬腳。

宋希濂在這段文字之前記述自己進攻儀封的日期是21日,當天行動當天收複,其實日期是22日。如果按照宋希濂記述的21日收複儀封來看,你在北邊攻下了儀封,在東邊打儀封的邱清泉怎麽會打敗仗呢?要是邱清泉的行動是在22日,那你宋希濂昨天就收複儀封了,桂、邱二人第二天再向東有何意義?這就是漏了馬腳了。其實這次行動的日期是20日,也就是說,18、19、20、21日連打儀封四次,這四次的前兩次是宋希濂間接指揮,後兩次是直接指揮。這第三次,並不是宋希濂自己所說的“桂永清派了第46師的一部分步兵”,其實還是宋希濂指揮的,至於戰車和搜索車,是配合行動,在那個時期,這些鐵家夥當然不是國軍進攻的主力。

“他們進到離開蘭封不到十華裏的地方,正好遇到了敵軍步騎兵一百多人。”“他們”,按上文理解就是桂、邱二人。這種規模的“搜索前進”行動,副師長邱清泉是有可能帶隊的,而軍長桂永清是絕不會去的,即沒必要也不允許,宋軍長在這裏沒有注意到軍事常識。再有,第27軍於16日才成立,下轄兩個師,第46師於19日抵達蘭封,第36師是在21日到的,軍部是20日到達蘭封的,此時讓軍長桂永清“由蘭封向東搜索前進”,實在是沒那個閑工夫,所以講“聯袂”這個事情不存在,那麽桂永清、邱清泉的“趾高氣揚”就更是宋希濂杜撰了。

“這股敵軍的任務,是向蘭封方麵搜索情況的,沒想到我方有戰車、裝甲車,便掉頭後退了幾裏占領陣地抵抗,隨後又調來了戰車防禦炮,桂、邱兩部便不敢前進了。但是桂永清、邱清泉卻利用敵軍稍微後退這件事,大事吹噓。”

其實這次進攻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敗仗,是宋希濂指揮“第46師的一部分步兵”和邱清泉的裝甲部隊搞的敗仗,沒有桂永清什麽事兒,而邱清泉也毫無戰績可言,這二位有啥理由可“大事吹噓”的?

實際情況中,這場戰鬥並不是簡簡單單的“由蘭封向東搜索前進”、“遇到了敵軍步騎兵一百多人”,而是一場預計中的硬仗。《浴血蘭封》,李勳,時任第27軍第46師第136旅第275團第2營第5連排附、排長,“19日,第136旅和我旅分別於上午和下午到達羅王車站。……由於軍長桂永清尚未到達,我師暫歸第71軍軍長宋希濂指揮。當時宋部龍慕韓第88師之一旅在蘭封以東的儀封附近與日軍激戰,傷亡嚴重。我旅到達後,即奉宋軍長之命增援龍師正麵。……馬旅長講完之後,部隊立刻跑步前進,迅速恢複了大營、秦莊,展開於東崗頭南北一線。這時一是夕陽西墜,暮色蒼茫。各連進入陣地後立刻搶修陣地。但這裏的鹽堿沙土地十分難挖,到了淩晨四點,隻挖成了臥式掩體。……”

這場硬仗整打了一天,有日軍炮火轟擊,戰車衝陣,也有肉搏,第136旅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李勳所在的這個連除一名排長外、所有連排長在第一天的戰鬥中全部傷亡,第5連被縮編為一個排,調為團預備隊。

第二天繼續戰鬥,到了下,李勳中炮負傷,此時團預備隊也就準備接敵,而此時日軍撤退了。

兩天來第46師第136旅是很緊張的,19日下午在羅王車站下車,此地距蘭封30多裏,蘭封距東崗頭十來裏地,加起來就是差不多50裏地。下午下車,然後在“夕陽西墜,暮色蒼茫”的時候進入陣地,在5月下旬,這大概就是傍晚8點鍾的樣子吧,4、5個小時,前進40多裏地,隨即開始挖工事,一直到淩晨,日軍開始進攻,然後是連著一天半的硬仗。

而邱清泉所指揮的戰車搜索營也投入了戰鬥,衝擊日軍陣地。衝擊中遭到日軍炮火覆蓋,損失3輛英製維克斯輕型戰車,意大利製6輛CV-33裝甲車。這種戰損,恐怕委員長都會知道的。

這場戰鬥是第136旅增援“龍師正麵”的行動,絕不是“由蘭封向東搜索前進”,而是第88師第262旅連打兩天、損失嚴重的情況下,宋希濂命令剛下火車的、臨時指揮的第136旅接收第88師正麵陣地的一次正麵戰鬥,其激烈程度未必就比前兩天第88師第262旅的戰鬥弱,而且要比後麵宋希濂親自收複儀封的戰鬥激烈得多,那宋希濂為啥不寫這次戰鬥呢?

因為這第三次敗仗還是自己指揮的,當然不願意寫。不願意寫就不願意寫吧,咱還能拿槍逼著人家宋軍長寫不成?

可是宋希濂為何要編造桂、邱二人遭遇“敵軍步騎兵一百多人”的戰鬥呢?而且是冒著留下漏洞的風險編造桂、邱二人如此不著調呢?

哈哈哈,這個就不得不就要靠《匝瑜定理》來解題了吧?大家還記得這幾十年來的曆史經驗吧?俺相信大多數同誌還是記得的,當然肯定也會有少部分同誌不把《匝瑜定理》當一會子事兒的。這也不奇怪,俺也不生氣。世界上除了《匝瑜定理》就沒有完全一樣的事物嘛,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還不一般齊呢,何況人呢?不過俺相信,這不相信的同誌裏邊絕大多數屬於中間偏右,也是可以爭取的。至於剩下不能爭取的,也是一個手指頭和九個手指頭的關係,咱們回憶錄事業的主流還是好的很嘛。當然也歡迎他們自己隨時轉過來,大門是敞開的!而且不分先後呦。當然,他們就是不轉到《匝瑜定理》上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懲前毖後治病救人”——給他們吃藥!

哈哈哈,不說他們了,咱們幹咱們的正事兒,正是有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匝瑜定理》,咱們的回憶錄事業才能大發展!隻要相信《匝瑜定理》、依靠《匝瑜定理》,咱們的回憶錄事業才能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全體起立!熱淚盈眶!熱烈鼓掌!熱情歡呼!

……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