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路

打印 (被閱讀 次)

叢林法則(The Law of the Jungle)或稱叢林的法則、森林法則、弱肉強食,是自然界的普遍規律。在自然界中,由於生存競爭,消滅其他競爭者以求得生存,是一個自然過程(雖然生物之間也有少數互利共生的情況,但生存競爭是主要現象)。

前一段時間發了些有些雞湯味道的文字,想著提振人心,心懷希望。畢竟生活也需要適量的詩和遠方,要不活也太苦了。

現在環境很快地變化了。

覺得需要換個角度再說說儒釋道三教。這三種學說的根基其實就是:人類社會首先是叢林社會,人類社會的法則首先是叢林法則。

儒教認識到統治階級殘暴的實質,想要勸說權利去推行不可能實行的“仁”治;佛教就直接告訴你,生活是苦的,要通過幫助人們滅苦,達到涅槃的境界;道教說的是,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法自然,自然是什麼?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叢林法則。

社會發展到今天,一個人若是隻想活得還湊合,隻要自己知足就基本可以做到。可要再進一步,就必須嚴格執行叢林法則,那就需要既忍人所不忍,還需要能人所不能。但即使做到了叢林法則的精髓,又正確判斷且跟上了時代的節奏,最後成事還需要一些幸運。

這真的很難,不是常人可以實現的。

背後的原因就是,人類與其他動物在叢林法則的支配下謀生存有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在於人類不僅僅是弱肉強食。因為人類不僅同其他動物一樣有求生求利的慾望,人類還有求理的慾望。不能否認的是,求生求利是求裡的基礎。

求理的動機也來自於謀求更多的利。而由此帶來的社會的進步,能且隻能是副產品。

最後想說的是,寒門出貴子的故事本來就不多,可家人的未來還是要看下一代,家裡的年輕人們,任重而道遠啊。

 

上一部分說了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的本質還是叢林社會,要想在叢林社會生活的好,就必須撕開脈脈溫情的外衣,遵守並光大叢林法則,理解大愛不愛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本質;就必須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還要摸準社會脈搏並能隨之起舞。

這 片文章就是繼續聊聊如何做就能把握大勢,要把握大勢,就必須具備實事求是,走自己的路的素質。所以這應該是一篇探討如何成功的小文章。而“走自己的路”就是破譯成功的密碼。

這篇文章的名字,本來想用實事求是,可實事求是這四個字太重太難,而且被濫用了。就用走自己的路來代替吧。

需要說明的是這篇文章不大好懂,能理解多少就理解多少吧,已經用了自己認為最簡單的語言了,如果讀了有不明白的,還有興趣一問的,請不要客氣,自己會盡力而為。

東漢·班固《漢書·河間獻王傳》:“河間獻王德以孝景前二年立,修學好古,實事求是。從民得善書,必為好寫與之,留其真,加金帛賜以招之。”

後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實事求是”。

首先佛教是最實事求是的。佛法上說的空,是性空而非相空,是理空而非事空。空,是佛教對世界一切事物本質最簡要的描述,是釋迦世尊洞徹世界萬物緣起的結論。一切萬有都是緣起,這就是佛教「空」之本義,「無」之真意。佛教第一義諦的空是非空。對空說有,對有說空。

老莊的“道可道,非常道”,就是後來“實事求是”的“是”字。就是客觀規律。老莊明白得道之不易,就退一步說要無為而治。就是"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無為而治的 " 無為 " 不是不作為,是不妄為,不隨意而為,不違道而為。

孔子《論語·子路》中亦有雲:欲速則不達。說的就是,事物的發展有一定的規律和一定的過程,並不以人的主觀願望而改變。如果違背了這種規律而急功近利,那麼是註定達不到目的的。

這裡大家可以看到儒釋道三家毫無例外地都涉及到了後來出現的“實事求是”。

這裡需要特別稱讚的是佛家,它不僅有“緣起性空”的主張,還指出了“明心見性”的道路,難怪馬克思認為佛教是最早的辯證法。

對了,為了偷懶,就不對“緣起性空”和“明心見性”做解釋了。這八個字,用八本書也不見得能說得清,有興趣可以自己去查資料,當然願意的話也可以一起探討。

“實事”是說客觀存在的事物或事件,需要指出的是實事無關好事壞事。“求”指的是探索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是”指的是規律或經驗本身。

那麽做到“實事求是”的難點有那些呢?

探索規律的前提是要認識事物本身,不但要認識,還要全麵客觀的認識。而人又有種種的主觀和客觀的局限性,導致即便最聰明的人也隻能無限接近全麵客觀的認識事物,所以連“實事”我們都無法認識全麵,隻能無限接近實事。後麵“求”和“實”就猶如無源之水,更加困難了。

“求”,既然要探索規律,就必然要涉及到調查、研究、分析。就算是“實事”你已經接近客觀全麵的認識了,探索規律這個階段也存在方法不同,工具不同等種種原因,導致最後得到的 “是” 有可能南轅北轍。既然“實事”和“求”都會有重重困難,自然“是”也就是難中之難了。

總而言之,實事求是實在是個好東西,可惜太難了。首先實事就已經很難鑑別了,人們最相信的是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而非實事。 為此,人們不惜無視常識,甚至篡改事實,隻為看得見自己相信的實事。其次實事求是不僅要真相,還要找到實事背後的規律,就更是難於上青天了。

當然了,我們不能因為“實事求是”困難就不去“求是”了。因為“求是”也包含著矛盾性,雙方統一又鬥爭才能推動我們的認識變化和發展,才能讓我們更加全麵客觀的認識事物,我們也就才能越來越接近於那個遙不可及的“是”。

所以為了變難為易,就有了所謂“走自己的路”的說法。這就無形中指引了一個方法,就是不走尋常路,要走自己的路。

真正重要的東西,隻用眼晴是無法看見的。所以智者相信看不見的,而愚者隻相信看的見的。

走自己的路,不是讓你不走別人走過的路,是根據具體的條件來做事。你看到你認為可以走的路,也不要盲目順從,不要拘於經驗和教條,要看因果,「因」就是自身的條件,「果」就是你想追逐的路。走自己的路,即見因果,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走自己的路就是獨闢蹊徑,不住一法。可是如果執著於走自己的路,就又走了一條的著相之路了。

既見如來,成功可期。也許有人問何為如來?如來嘛,字麵意思,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來不去就是如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