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紅肉的利與弊

恰似遠來的紅葉,懷著一片赤子癡心,或思鄉長嘯,或感時歎詠,或壯哉抒誌,或相思寄情,喜怒哀樂,無不聚於晨空的筆端,無不融於雲廊的書箋。
打印 (被閱讀 次)

說說紅肉的利與弊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肉類食物一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營養來源。富含蛋白質和油脂的肉類食物,經烹調後所製成多式多樣的美味佳肴,香味濃鬱,口味鮮美,大大提高食欲,可謂人生一大口福樂事。食肉使人更能耐饑;長期食肉,可有助於體格健壯。因而,無肉不歡,大有人在。

然而,近十幾年來,全球心血管疾病新發病例逐年大幅增長,並多年“蟬聯”全球死亡率的榜首。僅一年時間就有近1860萬人因心血管疾病喪命,其中三分之一竟為70歲以下人群。此數值遠高於新冠疫情爆發兩年間導致死亡人數的 > 530萬。

當今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結果都將矛頭指向紅肉,認為大口朵頤紅肉的飲食愛好與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有著密切的相關性。

=-=

今天在此重點討論一下紅肉的利與弊。

在營養學上,所有哺乳動物的肉 (如豬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被定義為紅肉,而禽類(雞、鴨、鵝、火雞等)、魚類、爬行類、兩棲類、甲殼類 (蝦蟹等)、雙殼類 (牡蠣、蛤蜊等等非哺乳動物的肉則都算作白肉。

哺乳動物肉源於含有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而呈紅色。血紅蛋白是紅細胞內運輸氧的特殊蛋白質,肌紅蛋白的功能則是將氧傳送至動物肌肉中。

紅肉含有豐富的鐵,也含有人體生存和強壯所必需的豐富蛋白質、鋅、煙酸、維生素-B12、硫胺、核黃素、磷等。紅肉裏的維生素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而不會升高體內膽固醇水平。紅肉的膳食還能在人體中產生優質抗體,幫助人們提高抵抗病患的免疫力。此外,肉食可以刺激消化液分泌,促進消化。以上列舉的都是紅肉的膳食提供給人體健康的有益方麵。

=-=

可是,與白肉相比,紅肉的特點是飽和脂肪含量高,其中豬肉的飽和脂肪含量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即使是瘦肉,飽和脂肪含量依然相當高。其脂肪含量是豬瘦肉為6.2%,羊瘦肉為3.9%,牛瘦肉為2.3%

飽和脂肪高含量的紅肉一進入人體內首先是提供熱量,而熱量攝入過多過剩則成為引起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問題。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高是導致血膽固醇、血低密度脂蛋白升高的最強因子。

大量的流行病學研究業已發現,吃紅肉的人群患結腸癌、乳腺癌等疾病的危險性會增高;男性吃太多紅肉還會導致的前列腺的各種疾病幾率加大。

=-=

科學家們進而對紅肉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機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

2021-12-24,美國心髒病協會傑出科學家、克利夫蘭診所心血管與代謝科學係主任Stanley L. Hazen教授領導的大型研究團隊在微生物學領域頂級期刊《Nature Microbiology(IF=17.745) 上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揭示富含紅肉的飲食在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中的關鍵作用,同時提出一個新的潛在治療靶點。

早在十多年前,Hazen就已經開始關注紅肉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關係,並先後在各大權威期刊發表了一係列裏程碑式的研究成果。他通過多次動物與人體試驗,發現紅肉與心血管疾病增加的聯係不僅與牛肉、豬肉和羊肉等這些肉中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有關,一種此前未必懷疑過的化學物質——肉堿也參與其中。

肉堿既存在於紅肉中,也存在於禽類、海鮮、乳製品中,但在紅肉的含量較高。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肉堿並非是罪魁禍首,而當它被腸道細菌代謝並最終在血液中變成三甲胺氧化物 (TMAO) 時,導致心血管疾病的根源就出現了。

TMAO生成要經過兩步:攝入高脂食物之後,其殘渣進入腸道,被腸道細菌轉化為三甲胺(TMA)TMA進入肝髒之後,被黃素單加氧酶 (FMO) 氧化為TMAOTMAO的作用是抑製血液中膽固醇的降解。因此,膽固醇就隻能沉澱到動脈血管壁,導致血管壁加厚、硬化。

在隨後的研究中還發現。較多食用紅肉的人腎髒從血液中去除TMAO的效率較低。

此研究結果也引發Hazen最有名的一項臨床試驗,即“牛排試驗”。實驗結果證明,實驗組參與者在大快朵頤後的幾小時內,血液中的TMAO水平飆升。但當長期素食者和純素食者食用牛排後,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結果,他們的血液中幾乎沒有出現TMAO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差異是腸道細菌造成的,表明TMAO的產生需要特定的腸道細菌參與。這才是關鍵所在。

當攝入紅肉等富含肉堿的食物時,多種腸道微生物可以將膳食中的肉堿轉化為γBB,隨後一種特殊的腸道細菌 Emergencia timonensis 會增加gbu基因簇的表達,並將γBB轉化為氧化三甲胺 (TMAO),從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一發現證實,富含紅肉的飲食與心髒病風險升高之間的內在相關性,同時也將幫助人們找到新的治療目標,以預防或減少與飲食有關的心血管疾病風險。Hazen團隊鑒定出負責將紅肉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聯係起來第二步過程中的的關鍵腸道細菌。這一發現有助於確定新的治療靶點,以防止或減少與飲食相關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在雜食者中,Emergencia timonensis是參與γBBTMA/TMAO轉化的主要人類腸道細菌。而長期素食者的腸道中這種細菌豐度非常低,因此幾乎沒有能力將肉堿轉化為TMAO

這些研究發現為腸道微生物在攝入富含紅肉的飲食後將肉堿轉化為促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液凝塊的兩步過程提供了更全麵的理解。

Hazen已經表示,他將自己的發現銘記於心,並已落實在行動上:他過去每周要吃幾次紅肉,每次約300克。現在已改為每兩周吃一次紅肉,一次不超過170

=-=

這並不意味著人們應拒絕食用紅肉。適量攝入紅肉是需要的,但烹飪方法一定要科學,盡量用蒸、煮、汆,而少用油煎油炸。

此外,澳大利亞迪肯大學菲利斯·傑卡教授在美國《精神療法與身心醫學》雜誌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攝入紅肉 (牛羊肉等太少的女性較容易罹患抑鬱症和焦慮症等心理疾病。他以1000多名女性為對象,展開了研究。結果發現,徹底放棄紅肉,而以雞、魚等取而代之的女性,其健康狀況並沒有很多人想象的更好。傑卡教授說:“吃紅肉會導致多種健康問題。但是,最新研究發現,紅肉其實對預防女性抑鬱和焦慮具有重要作用。”

隆冬之際,天寒地凍,約上三五好友,喝點小酒,吃個火鍋,涮點牛羊肉,可謂人生一大樂事。然而,當你大口吃肉的同時,心腦血管疾病也在悄悄向你靠近?

此文謹向頓頓有肉、無肉不歡的諸位提個醒,是不是應該向Hazen教授學習,大幅度減少紅肉進食的次數和量數? 

把握好 “度”,平衡飲食至關重要!

附記: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署於2017年將紅肉列入2A級致癌物清單 (該等級指很可能對人類致癌)

 

梅華書香 發表評論於
都是學問文啊!
胥鈞屏 發表評論於
回複 '二胡一刀' 的評論 :
以前我也是這麽想的,但查了一查,正宗營養學是這麽寫的。
思忖,雞腿大概可以算是白肉中的紅肉吧。 最需注重的是飲食的多樣性 + 適量運動。

我的下一篇博文題目是:咖啡雖好,切莫貪杯!
歡迎大家來訪!
胥鈞屏 發表評論於
回複 'lao-fei' 的評論 :
你提出的問題很實際。 沒有人可以回避的。
還是強調飲食的多樣性吧,同時須要適量的運動。
胥鈞屏 發表評論於
回複 '無法弄' 的評論 :
人體肯定須要紅肉的適量攝入,隻要不多量,飲食多樣性加上蔬果的配合和適當運動。這是我們應該盡量做到的。
謝謝你的鼓勵。
胥鈞屏 發表評論於
回複 '大榮確' 的評論 :
你說得有些道理。不過,在營養學上,確實這麽分類的。 我想不必去細究吧。
飲食多樣化,烹調科學化,堅持一去,定有好處。
二胡一刀 發表評論於
不是說雞腿肉也屬於紅肉嗎?
無法弄 發表評論於
我一直在減少紅肉,但排骨、餡的東西必須是紅肉,一星期總得有幾次,不過慢慢減少吧。謝謝科普!
大榮確 發表評論於
人類的飲食習慣是數十萬年演化適應的結果,窮有窮病,富有富病,但總體看來飲食越多元、營養越豐富,人類的健康和壽命就會顯著改善。隻要不是一直依賴於某種食品或者烹調方式,都不會有太大問題。鳥類是恐龍唯一幸存的一支,那麽人類從沒吃過的恐龍肉應該也是白肉嘍?感覺不會,那樣的龐然大物的肉如果不富含肌紅蛋白和血紅蛋白,恐怕支撐不住吧?
lao-fei 發表評論於
文章說的好啊,想了半天,咋辦呢?雞肉?那些雞在暗無天日的雞舍裏渡過了大約60天,最後站起來腿骨都折了,天天吃激素。吃魚?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自己養鴿子,殺了吃。
胥鈞屏 發表評論於
說說紅肉的利與弊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855/202201/22341.html
此文在文學城、萬維、留園 同時貼上 (相差幾分鍾)
現在萬維,已讀1361 次; 在留園,已讀1870 次。
多多宣傳科普博文,造福大眾。

壁岩遮不住,橫縱競江流。鴻運時來轉,隨心客上樓。
登錄後才可評論.